孟華隨想錄

孟華隨想錄

本書記錄了作者在美國生活的經歷、見聞,談及到三個子女的成長成才,回憶了許多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橫浜橋時期的學多校友,涉及到不少的寶貴歷史資料,還對當今話劇界,乃至整個文化界的現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涉獵面廣,文筆流暢、情趣盎然,表達了她對於生活,對於真善美的憧憬、嚮往和熱愛,更重要的是充滿了一個具有人文主義情懷,具有愛國主義思想和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的思考。對於當今的廣大讀者,特別是年輕的一代具有寶貴的啟示意義。作者顧孟華本身是著名的演員,丈夫胡偉民是著名話劇導演,她的三個子女胡雪樺、胡雪楊、胡雪蓮也在影視界小有成就,通過作者的記述,我們看到了一個藝術世家兩代人的藝術道路,可以說本書是一個藝術世家的家族史,也從中窺見了上海戲劇學院的歷史演變

基本介紹

  • 書名:孟華隨想錄
  •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C_上海辭書出版社
  • 頁數:104頁
  • 開本:16
  • 作者:顧孟華著,上海戲劇學院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孟華隨想錄》記錄了作者(顧孟華)在美國生活的經歷、見聞,談及到三個子女的成長成才,回憶了許多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橫浜橋時期的學多校友,涉及到不少的寶貴歷史資料,還對當今話劇界,乃至整個文化界的現狀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涉獵面廣,文筆流暢、情趣盎然,表達了她對於生活,對於真善美的憧憬、嚮往和熱愛,更重要的是充滿了一個具有人文主義情懷,具有愛國主義思想和社會責任感的知識分子的思考。

作者簡介

顧孟華 演員。出生於上海書香門第。曾就讀於上海國立音專幼年班、兒童藝術館少年文化村、行知藝術學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工作於上海戲劇學院實驗話劇團(後改名為上海青年話劇團)、中央農墾部合江農墾局文工團(東北農墾總局歌劇團)、揚州專區文工團一、揚州市副食品公司,1981年重返上海青年話劇團。於1991年赴美定居。她的回憶錄《我與偉民及孩子們》即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序她,兩腮立時泛起了紅暈,透明的、晶瑩的……胡導/1
深深的祝福/001
三個26歲/002
在美國看雪樺演戲/004
我看《傅雷與傅聰》/006
大哥走了……/009
感於雪樺博士答辯之後/011
陪公主讀書/015
昂立在雪地里的白楊樹/021
憶往昔,同胞手足情/031
給胡郝小先生的一封信/035
難忘的2000年5月14日/036
派拉蒙之夜/038
給小精靈的一封信/040
心愿/041
逝去的二十年——紀念胡偉民/043
二哥啊!我愛你/045
流逝的歲月/048
小外孫——民民/058
給朋友的信/075
一封信/076
我的啟蒙老師——田稼/078
我看《橫浜橋》/082
我記憶中的白楊/084
佛羅里達州之行/087
懷念金濤兄/092
西雅圖之旅/093
2001年的首次相聚/096
驚險一幕/098
友情長存/100
校友相聚真開心/101
王頻大姐,安息吧!/105
我認識的白先勇先生/107
觀美國的現代戲劇/121
給國家領導人的一封信/123
日記一頁/124
看上海芭蕾舞團的演出/126
有感於《龍捲風》/129
我們有祖國/130
“97”,要永遠記憶的年/132
美的隕落/133
人、馬與影人精神/136
從民選台北市長所想到的/137
日記一則/138
請千萬別再褻瀆了話劇/141
順勢而行為俊傑/143
破冰——和平,寫下新歷史/145
環境,靈魂不予污染/146
美國需要造福人民的好總統/150
活在希望中/151
切勿重蹈覆轍/152
百年的夢想/154
21世紀的戀愛、婚姻觀/163
後記/200

文摘

深深的祝福
他是個忙人,經常去外地出差,幾乎每次都由我設法為他預備好出租汽車,司機也每次準時來田林九村20號他家接他去機場。這次意外地將由我們“青話”(上海青年話劇團)用汽車來送他,這樣,可以省了我不少事。等了很久,“青話”的司機來了,但是汽車卻停在馬路邊上沒有開進來,因為汽車發動不起來,車子已無法啟動——壞了。我們都非常著急,只得手忙腳亂把箱子、行李、大包、小包連拖帶搬地拿到馬路上準備攔計程車,其他司機有任務,無法幫助,他著急,我比他更著急,因為,這次啟程是要去蘇聯。對蘇聯我們都有著一段刻骨銘心的情結。
蘇聯,現時正是嚴冬季節,白雪皚皚。這塊土地我們都曾嚮往過,那是在五十年代,因為,那時被譽為“世界的革命中心”的是莫斯科,因此,去蘇聯就是嚮往革命。當時經過中、蘇雙方戲劇專家考試,他將被送往蘇聯留學,為此,他還專門在北京俄語學院進修了語言。正值出國前夕返滬和家人、同事、朋友告別,即將登上“北京一莫斯科”列車的時候,突然被吊銷了出國護照,原因是“受胡風思想影響嚴重”,那是1955年,正值“反胡風”運動的年代。
隨後,我們上海戲劇學院來了一位蘇聯女專家列普科夫斯卡婭。由於他既懂專業又懂俄語,就被任為女專家的助理。專家喜歡他,器重他,稱他為“兒子”,此時,他和我正在戀愛中,專家請我們去她寓所作客,請我們一起去上海俄語學院參加普希金的詩歌朗誦會,他還用俄語和漢語朗誦了普希金的《冬天》,贏得一片掌聲,我和女專家的心情一樣為他驕傲。
1956年的夏天,女專家回國度假時曾對他說:“明年暑假,你和你的小愛人一起來列寧格勒度假,我邀請你們。”到了明年,1957年——中國歷史上該詛咒的一年,他被打成了“右派”。直到蘇聯專家結束中國的教學工作回國,也沒能見到他,因為,他已被送到農村去了。據說女專家一直很惦念他,如同他也思念她一樣。他失去了兩次踏上蘇聯國土的機會。
1959年,他被華東醫院診斷為肝硬化,仍被發配去“中國的西伯利亞”——北大荒。我不忍他孤獨一人去承受北國嚴寒的侵襲,和他一起踏上北去的列車,去領受銀色世界的風采,零下四十度,封凍的黑龍江、松花江。那時,中蘇關係已有所惡化,但尚未徹底破裂,兩國人民於黑龍江上仍有往來。當時,有好心人慫恿我們過去,可此時此地,規定情景變了,我們倆誰也不想過去,因為,那不是自己的國土,我們傾吐心聲:死也要死在自己的國土上,哪怕死在自己祖國的監獄裡,也不能踏上異國土地。
歲月流逝,一晃幾十年過去了,這塊土地在起著變化,那塊土地也起著變化,凍結了二十年的中蘇關係也解凍了。為紀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誕辰125周年,蘇聯方面邀請中國戲劇專家出席,他經過三十多年的折騰,今天總算如願以償,有幸代表中國戲劇家出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國際研討會”,踏上了這塊從青年時代就嚮往的土地。
這次,他能見到那所他不能入學的魯納恰爾斯基戲劇學院了,也能見到幾十年思念著的蘇聯“媽媽”了,也能與莫斯科劇院的同行們進行學術交流,親眼目睹他們的精湛演出了……總之,夢想實現了,就是等得時間太長。而我仍然要祝福他,由衷地祝福他。
親愛的,此刻你在哪裡呢?在紅場上散步,在克里姆林宮遊覽,在朋友家裡作客還是在劇院看斯氏的兒孫們獻藝呢?只得等你回來給我一一詳述了。(1989-2上海田林)
三個26歲
“滴鈴鈴……”我拿起電話,柴可夫斯基《天鵝湖》的旋律從中傳出,我知道這是北京電影學院的二兒子雪楊來的長途電話。果然,電話里傳出習慣性的語言:“媽,我是雪楊,你怎么樣,好嗎?……”丈夫去年猝逝,雪樺、小女兒雪蓮赴美留學,雪楊畢業後在學校工作半年,故我獨居上海田林,因此雪楊在京幾乎天天或隔天就要給我掛電話,他知道哥哥和妹妹都不在國內,我體弱多病,照顧母親的擔子就必然落在他身上,每次通過電波聽到我的聲音,他就放心了。而這次他在電話里告訴我:“姆媽,我的《童年往事》已送往美國參加奧斯卡學院電影節比賽……”我的呼吸屏住了,我當時心裡只有一句話:“太好了,太好了。”《童年往事》是他在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學習4年的畢業作品。學院將這部故事片製成國際版,送奧斯卡參賽,據說以往有作品曾去參加觀摩,參賽還屬首次。我由衷地祝福我親愛的兒子,不管他獲獎與否,送奧斯卡參賽的事實,就意味著他事業起步的成功。雪楊高中畢業後,工作了四年,考入電影學院又學習了四年,今年26歲。26歲,勾起我萬千思緒。
1987年,大兒子雪樺被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戲劇系錄取為碩士研究生,那時他正好排完《中國夢》,遠離祖國飛往大洋彼岸留學,當時,他也26歲。他在信上曾說:“如果我的語言一過關,我就如魚得水了。”果然沒多久,在一次國際女作家會議上,雪樺將三個女作家的作品融合排了一台戲,在會議上演出,作家們看完後對雪樺說:以後你任何時候要我的劇本,我都給你排。有的甚至還說:這是我今年在美國看到的最好的一台演出。最近我又收到他寄來的一份他與《中國夢》的作者孫惠柱先生再度合作的《中國孤兒》演出的說明書。他在信上說:“演出很成功,這是與我在國內排的戲很不一樣的一台演出……”目前,他正在夏威夷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時代不同了,孩子們的現在及未來必定比我們強。P1-3

後記

隨想錄終於出版了。感謝所有關心此書並為此書作了大量奉獻和貢獻的人。
此刻,我最想提到的是我的一位老師——中國戲劇界的泰斗,剛剛駕鶴仙去的胡導老師。胡導老師是我戴著紅領巾時看著我成長的,也是我的母校上海戲劇學院的創始人之一。他為此書寫了序。他說:“孟華,這是我為人寫的最後一篇序了,不再寫了。”沒想到,這篇序真是他的最後一篇筆墨。記得當時,我對他說,等書出版了,一定送給您指正。他說,我眼睛不好,讀不了了。我承諾胡導老師,會一句一句念給他聽。而這卻成了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承諾。此刻,失諾的我很難過、很謙疚。
親愛的胡導老師,孟華感激你,永遠愛你。我會為在天堂的你默讀,直到你聽見……

序言

1954年秋,新學期開學。我隨田稼老師在中央戲劇學院華東分院(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表演系本科一年級上話劇表演課,一位好似前不久還繫著紅領巾屬少女型的同學引起了老師們的關注——每當指名她做表演練習時,就會看到她兩腮立時泛起了紅暈,透明的、晶瑩的、純、真、美……
是她蘊蓄在創作機體裡的創作激情觸電般被激發起來了,即時,還滿滿地、滿滿地浸潤著滲透著少女的純真、稚嫩、羞陡……
是的,我就只“教”過顧孟華這一個學期,可此後多少年月,只要聽到誰提起顧孟華,或者自己想起顧孟華,腦子裡就一定會浮現起當年的“視像”——她,兩腮立時泛起了紅暈,透明的、晶瑩的、純、真、美……
必須說,那時候我對顧孟華還不很了解,後來才知道早在她來學院以前,十歲就在“上海國立音專”幼年班學習音樂、彈鋼琴了,又連續在“兒童藝術館”、“少年文化村”、陶行知先生創辦的育才學校學習舞蹈、音樂和表演,因而,當她繫著紅領巾進入學院附中部時,她的藝術創作素質就已經得到過很好的呵護、培育和發展了。
正是打下了這樣的功底,她在我們那學期的“表演”課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考試作業是“有機沉默”交流小品《求職》,只見她,學院本科一個學期就很快地成長得具有了抒隋氣質的青年顧孟華,不,該說是小品作業中的“她”,丈夫患肺結核自己又失了業的“她”,在規定情景中一直凝視著經理室的門和進出這門的“人”;不,還和身旁每個來排隊等經理呼喚的人都貫串地用眼睛、用眼神、用下意識的“直感”、“直覺”相互揣摩、估量、認知——進行“有機沉默的交流”,展現出了好多生動的動作細節;當被喚入經理室應試時,“丈夫”也蹣跚著趕來聽訊息,但“她”最終卻沒有被錄用……黯然神傷的“她”還是強露出笑容扶著“丈夫”離去。
老師們好為她高興,這小品預示了顧孟華未來是會成長為優秀的悲劇演員的。果真,畢業公演時,她飾演了宋之的先生的名著《霧重慶》中的女主角林卷妤——中國的娜拉。目後在她好長的歲月里,在大江南北顛沛流離的諸多舞台創作中她出色地塑造了《遠方青年》中的阿米娜,《赤道戰鼓》中的羅扎莉,《雷雨》中的繁漪、四鳳,中心舞台《月色溶溶》中的方澍,電視劇《楓葉丹丹》中的柳丹秋等悲劇人物形象。
如今,半個多世紀的歲月過去了,我怎么也沒想到過顧孟華會把她兒時、少年時直至青中年時大量的藝術創作積累“嫁接”到了文學創作上來——讀到了顧孟華經歷坎坷生活、旅居美國後寫作的大量詩般的散文,不,徑直就該說這多年來她在美國寫作了那么多篇的散文詩!
《感於雪樺博士答辯之後》寫的是她作為一個名演員的媽媽親眼目睹了孩子在攻讀導演博士學位時拼搏了一千多個日日夜夜,而終於在畢業答辯中獲得成功,她不禁無限自豪地對著話筒告訴孩子:“你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留美的博士導演啊!”
《友情長存》則是和與她同樣遠渡重洋來美國的“上戲”老同學在公園城“他鄉遇故知”,故人相見,有說不完道不盡的故鄉念、故園念、故知念要談、要扯、要侃……
更有那《“97”,要永遠記憶的年》、《看上海芭蕾舞團的演出》、《我看(橫浜橋)》、《難忘的2∞0年5月14日》、《人、馬與影人精神》、《不諧和音的破滅》、《美的隕落》、《在美國看雪樺演戲》、《昂立在雪地里的白楊樹》、《陪公主讀書》、《派拉蒙之夜》、《我們有祖國》……一篇篇,一章章,應該說,不只是親人念,也不只是故人念、故鄉念,而是滲透了“我的中國心”紅暈的祖國念和祖國戀啊!
自然還有,還有作者顧孟華的靈魂,那透明的、晶瑩的、純、真、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