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國務院《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年)》里,提出了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在2010年下降到25.8‰和31.8‰的目標。如今營養不良、麻疹、肺炎等嬰幼兒疾病風險也已淡出了都市,但新的危機卻接踵而來。
國際兒科專家們普遍認為,6歲前的健康決定人一生的健康,小兒通常要到6—7歲以後的身體機能才能有效抵抗病毒,但中國孩子在6歲前面臨的健康危機,遠不是父母們傳統的衛生常識所能覆蓋。
如果沒有“毒奶粉”、“激素潔膚霜”、重度環境污染等危機的曝光,大都市裡的家長們未必能及時採取措施,防範那些超越國家常規兒童(嬰幼兒)健康監測與控制系統之外的危險,而愛滋寶寶、結石寶寶、乙
肝寶寶們,因為天然、更因為人為的各種原因,成為了寶寶世界中的弱勢群體。
在中國很多地方,醫療體系並不能完全照顧弱勢寶寶們當下與未來的醫療需要,同時超額的經濟負擔也落到了他們的家庭之上。根據衛生部12月初的統計,中國各地因“毒奶粉”而導致泌尿系統出現異常的患兒達到了28.4萬人,而其中相當一部分患兒家長還在為落實國家的免費治療政策而奔波,大量3歲以上的孩子更不在免費治療的範圍之內。
即使治療費用的問題得到解決,弱勢寶寶們還要面臨社會歧視的壓力。中國有9000多名15歲以下的愛滋兒童,他們是HIV病毒攜帶者或病人,雖然政府和一些NGO組織已向中國愛滋兒童免費提供抗病毒藥物。不過,如同山西臨汾傳染病院院長
郭小平所說的,愛滋兒童除了經常出現發燒、腹瀉等症狀外,社會歧視也使他們無法像正常孩子那樣生活、就學。而歧視同樣發生在B肝寶寶身上,他們甚至連入幼稚園、託兒所都得不到保障。
在中國,弱勢寶寶未來的潛量,還不止愛滋、結石、B肝等典型人群。有數據指出,中國50%的5歲以下死亡兒童死因與室內空氣污染有關,北京、廣州、深圳、哈爾濱等大城市的白血病患兒都有增加趨勢,更多潛在的寶寶危機正被醫生們發現。“譬如,10歲以下的孩子一旦攝入氯元素過高,就很容易患急性粒細胞白血病。”重慶市兒童醫院李廷玉說
結石寶寶
結石寶寶專指中國因食用三鹿等品牌的含有
三聚氰胺的嬰幼兒奶粉而患上“雙腎多發性結石”和“
輸尿管結石”的病例的嬰幼兒。
症狀特點
一般性特點:雙腎腫大;實質回聲增強,實質多為正常厚度;腎盂腎盞輕度擴張,腎盞圓鈍;如梗阻位於輸尿管腔內,則梗阻點以上輸尿管擴張;部分病例腎周脂肪墊及輸尿管周圍軟組織水腫;隨病程發展,腎盂壁及輸尿管壁可出現繼發性水腫增厚改變;少數病人可探及少量腹水。三聚氰胺奶粉引起的患者結石的特點:結石絕大部分累及雙側集合系統及雙側輸尿管;輸尿管結石多位於腎盂輸尿管交界處、輸尿管跨越髂動脈段及輸尿管膀胱連線部;結石呈碎渣樣聚積,累及範圍較大,後方為淡聲影,絕大多數與
草酸鈣結石不同,可探及結石後緣;結石所致尿路梗阻較完全。
三聚氰胺結石形成的原因
在三聚氰胺中常常混有三聚氰酸,兩者緊密結合形成不溶於水的格線結構。攝入人體後由於胃酸的作用三聚氰胺和三聚氰酸相互解離並被分別通過小腸吸收進入血液循環並最終進入腎臟。在腎細胞中兩者再次結合沉積從而形成結石,堵塞腎小管,嚴重的可造成腎衰竭。由於三聚氰胺結石微溶於水,對於成年人,由於經常喝水使得結石不容易形成;但對於哺乳期的嬰兒,由於喝水很少並且相比成年人腎臟狹小,容易形成結石。
賠償問題
“結石寶寶”可獲的現金分為企業賠償和政府補償兩部分,其中原計畫政府補償標準是:“結石寶寶”死亡病例補償20萬元,重症病例補償3萬元,普通症狀補償 2000元。但具體補償和賠償方案仍未最終確定,具體金額、方式需要等待上級部門的檔案。日前,中國乳製品工業協會披露,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22家責任企業願意向患兒主動賠償,對近約30萬名確診的“結石寶寶”給予一次性現金賠償。此外,22家責任企業還共同出資建立了醫療賠償基金,患兒今後一旦出現相關後遺症,發生的醫療費由該基金給予報銷。
B肝寶寶
這個可愛的稱呼,是B肝媽媽們對自己患有B肝或者攜帶B肝病毒孩子的暱稱。11月2日,來自全國27個省市、101名B肝媽媽聯名發出求助信,要求取消對B肝寶寶不得入園入托的歧視性規定,這已經是她們的第三次求助。
聯合上書的101名媽媽來自全國27個省市,這個數據本身就說明了這是一個全國普遍的問題。事實上,目前全國不少地方都有明文明確禁止“B肝寶寶”入園。
●《浙江省託兒所、幼稚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規定,兒童體檢時發現有B肝表面抗原陽性兼有e抗原陽性者或谷丙轉氨酶增高者暫不予入園、所。
●福建省教育廳、省衛生廳發出的《福建省托幼園所衛生保健管理細則》規定,幼兒入園前須進行肝功能體檢,如是“大三陽”,不能入園。
●瀋陽市和煙臺市亦有相關規定,兒童在上幼稚園之前需要到指定的婦幼保健機構進行體檢,B肝表面抗原陽性者(B肝病毒攜帶者)不得入園。
●現行衛生部、國家教委關於《託兒所、幼稚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及北京市對於該辦法的實施細則(分別頒布於1994年和1995年),對於
B肝方面的規定,只有“有肝炎接觸史的兒童應檢疫42天,經體檢證實其健康後方能回班”。
12月3日,北京,零下2℃。東直門外一個高檔社區內,年輕的媽媽
陳小青(化名)頂著寒風,拒絕記者進家門採訪的要求。在她家裡,堆著太多孩子的藥品和B肝防治手冊。跟大多數B肝媽媽一樣,她們小心地把孩子包裹起來,生活在一個“封閉”的世界中。
2008年10月底,《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作出明確規定:凡是B肝病原攜帶者報考國家公務員,經檢查排除肝炎的,屬於合格。
訊息傳出,著名B肝維權論壇“肝膽相照”里一片歡呼,但是陳小青卻依然不安,她焦急地在“肝膽相照生兒育女”版里發帖追問:我們的求助信什麼時候發出去?
“生兒育女”版聚集著一群“B肝媽媽”。小青說的“求助信”是一封寫給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的信。這已經是她們發出的第四封求助信了,要求很簡單:山羊寶寶要上幼稚園。
“山羊寶寶”,這個可愛的稱呼,是B肝媽媽們對自己患有B肝或者攜帶B肝病毒孩子的暱稱,相比“大三陽”、“小三陽”、或者“B肝寶寶”這些名稱來得溫暖得多。陳小青已經想不起這是誰給取的名字,“聽上去很可愛,我們的寶寶本來就很可愛。”
中國是病毒性肝炎的高流行區,全國有B肝病毒攜帶者1.2億多人,30%至50%的病人通過母嬰傳播而感染,B肝寶寶群體有多大,沒有一個機構做過統計。在這些媽媽中,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兩到三歲之間。這是最要命的年齡,孩子年紀尚小,有不少媽媽還不知情,而年紀大了,過了上幼稚園的年齡,媽媽們也就放棄了。
在B肝母親連續四次上書之前,B肝寶寶們上幼稚園的問題在全國各地多年來就一直存在,僅僅從媒體報導上來看,涉及廣東、江蘇、福建、浙江、山東、四川、重慶、河南、遼寧、陝西、湖北、北京等十多個省市。這些報導中孩子的經歷一樣、幼稚園的說法一樣、醫學專家的說法也一樣。能夠找到最早的報導是2002年10月17日《南方都市報》的“B肝病毒兒童上幼稚園被拒”。
除了媒體,這幾年,社會其他力量呼籲關注B肝寶寶的聲音也沒有停過。2004年9月,全國9個乙
肝網站曾聯合致信教育部,要求教育部制定保護性政策,糾正各地對感染B肝病毒兒童的歧視。2008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嚴琦、張禮慧、
何永智聯名遞交提案,建議保障B肝寶寶的入園機會。
從醫學上判斷B肝寶寶上幼稚園的可行性,其實並不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
衛生部
2006年9月2日頒布的《預防控制B肝宣傳教育知識要點》明確指出:“B肝通過血液、母嬰和性接觸三種途徑傳播”。而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常委、北京佑安醫院副院長
段鐘平說,從醫學上,B肝寶寶入園,對別的孩子完全沒有傳染的危險。
據段鐘平介紹,B肝傳播有三個途徑,一是母嬰傳播,二是修腳、穿耳等產生的血液傳播,三是性傳播,但幼稚園都不可能有這樣的情況。
此外,目前我國已經正式將B肝疫苗納入計畫免疫,所有新生兒都免費接種B肝疫苗。因此現在適齡的新入園的兒童對B肝幾乎都有免疫力,不再會輕易感染B肝病毒,因而B肝病原攜帶者兒童在幼稚園就讀對其他小朋友已經不再構成威脅。
2008年7月3日,山西省太原市衛生局下發《關於加強乙(丙)肝病毒攜帶者孕產婦歸口管理的通知》,指定太原市傳染病醫院為乙(丙)肝病毒攜帶者和B肝孕產婦定點收治醫院,同時,在太原市四縣(市)分別確定一所縣級綜合醫院或婦幼保健院負責急產孕婦的生產,全市其餘醫療保健機構不得收治患有乙(丙)型肝炎和病毒攜帶者的孕產婦,開展產科接生工作。
愛滋寶寶
2008年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20周年紀念日,在之前舉行的世界愛滋病大會上,救助愛滋寶寶成為焦點。
一個數據顯示,全球每年有240萬感染HIV的婦女生育孩子,造成每年約80萬個新生兒感染HIV,HIV感染使得全球新生兒死亡率增加75%。去年全球約有37萬名兒童被診斷為愛滋病毒感染者,而在中國,約有9000名15歲以下的愛滋兒童。
最新的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愛滋病感染者中女性所占的比例從7.1%上升為35%,10年間翻了5倍,其中近九成為育齡女性。在台灣,1988年,台灣首度發現母子垂直感染的愛滋寶寶個案,到了2005年,注射毒品者感染愛滋的人數呈現爆炸性成長,開始湧現母嬰垂直感染的疑似愛滋寶寶的嬰兒潮。台灣“衛生署”統計顯示,到2008年10月底,台灣9歲以下的愛滋寶寶累積人數已達3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