疽毒內陷

疽毒內陷,疽毒不從外泄、反陷入里所導致的危重證候。相當於西醫的全身性化膿性感染(膿毒敗血症)。臨床上以有頭疽並發內陷較為多見。有頭疽的內陷證可發生於病程的不同階段。由於內陷的病因和特點不同,又分為火陷、乾陷虛陷三種類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疽毒內陷
  • 性質:中醫病症名
出處,發生原因,治療,

出處

內陷之名見於清代王孟艱夜英《溫熱經緯》,是指溫熱病拳挨酷邪由表入里,由淺入深。
瘍科心得集》由此引申,運用於疽病,對火陷、乾陷和虛陷的發生階段及症狀描述都很詳細。應指出,“內陷”變證不單用指疽病,除疔瘡毒邪走散稱“走黃”外,其他瘡瘍毒不外泄,反陷入里,也稱為內陷。

發生原因

內陷發生的根本原因,在於正氣內虛,火毒熾盛,其中正氣內虛起主導作用,加之失治、誤治,以致正不勝邪,反陷入里,客於營血,內犯臟腑。火陷證多由於陰液不足,火毒熾盛,復因擠壓瘡口,或失治、誤治等影響,以致正不勝邪,毒邪內陷入營而致。乾陷證多由於氣血兩虧、正不勝邪,不能釀化為膿,托毒外出,以致正愈虛、毒愈盛,從而形成內閉外脫所致。虛陷證則由於毒邪傷損氣血,脾氣不復,腎陽亦衰,生化乏源,陰陽兩竭而致。
臨床上三陷證多並發於項後、背部的有頭疽,尤以項後者(腦疽)為多,並多見於老年人或曾患消渴病者。
火陷證多見於疽證一、二周內,局部瘡頂不高,根盤散漫,瘡色紫暗,瘡口乾枯無膿,灼熱劇痛;全身壯熱口渴,便秘尿赤,煩躁不安,神昏譫語,或脅肋偶有隱痛,苔黃膩或黃糙,舌質紅絳,脈洪數或弦數等。
乾陷證多見於疽證二、三周內,局部膿腐不透,瘡口中央糜爛,膿少而薄,瘡色晦暗,腫勢平塌,散漫不聚,悶脹疼痛或微痛;全身出現發熱求兆協邀或惡寒,神疲,少食,自汗,脅痛,神昏譫語,氣息粗促,苔黃膩,舌質淡紅,脈虛數;或體溫反而不高,肢冷,大便溏薄,小便頻數,苔灰膩質淡,脈沉細等。
虛陷證多見於疽證四周,局部腫勢已退,瘡口腐肉亦盡,而膿水灰薄或偶帶綠色,新肉不生,狀如鏡面,光白板亮,不知疼痛;全身出現虛熱不退,形神萎頓,飲食日減,或有腹痛便泄,自汗肢冷,氣息低促,苔薄白或無苔,舌質淡紅,脈沉細或虛大無力等。旋即陷入昏迷厥脫,此屬脾賢陽衰;若見舌光如鏡,口舌生糜,舌質紅絳,脈細數等,則屬陰傷胃敗。

治療

本證內治以扶正達邪和祛邪安正為主。
火陷宜涼血清熱解毒、養陰清心開竅,用禁凝兆背清營湯黃連解毒湯安宮牛黃丸紫雪丹加減。
乾陷宜補養氣血、幾備拜託毒透邪,佐以清心安神,用托里消毒散安宮牛黃丸加減。
虛陷中,脾腎陽衰者宜溫補脾腎,用附子理中湯加減,自汗肢冷加肉桂,昏迷厥脫加人參、龍骨、牡蠣;陰傷胃敗者宜生津養胃,用益胃湯加減。
本病宜中西醫結合治療,積極搶救。如較大劑量地套用有效的抗生素,酌情補液、輸血,套用激素等等。本病外治主要參照有頭疽的外治法。而火陷證則宜在原發病舟拜棵灶腫脹明顯的中心部用金黃膏八二丹蓋貼,四周用金黃散玉露散,冷開水調敷,並勤用冷開水加以濕潤。
本病的預後一般均屬危重,死亡率較高。其中以火陷的邪盛熱極證預後較佳,乾陷的正虛邪盛證預後較次,虛陷的陰陽兩竭證預後最差。
本證應按危重病護理,如定時測量體溫、脈搏、血壓等,昏迷時按昏迷常規處理。需要注意的是,局部危備承換藥不能擠膿;有原發病灶的肢體應以固定;壯熱汗多,渴喜冷飲,應大量飲水,可給西瓜汁、芭蕉根汁或菊花葉汁加涼開水沖飲;忌食葷腥發物和甜膩之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