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短根狀莖。稈高60-120厘米,具6-7節,節生柔毛。
葉鞘閉合,密被倒生柔毛;葉舌長1-2毫米;葉片長20-40厘米,寬4-8毫米,上面生柔毛。
圓錐花序疏鬆開展,長20-30厘米,每節具2-4分枝;分枝細長孿生,粗糙,著生少數小穗,成熟時下垂;
小穗疏生5-10枚小花,長(15-)20-25(-40)毫米,寬3-4毫米;穎窄披針形,頂端漸尖至具小尖頭,第一穎長5-7毫米,具1脈,第二穎長8-12毫米,具3脈;外稃窄披針形,長10-12(-15)毫米,每側寬約1.2毫米,邊緣膜質,具7脈,頂端漸尖,伸出長5-10毫米之直芒;
內稃狹,短於外稃,脊具細纖毛;小穗軸節間長3-4毫米,著花疏鬆而外露;花葯長2-3毫米。穎果長8-10毫米,貼生於稃內。6-7月開花。9-10月果實成熟,種子有較強的自繁能力。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800-3200(-4100)米的山坡、林緣、路旁、河邊草地。
疏花雀麥是地面芽高大
禾草,性喜溫暖濕潤,也較耐寒、抗早,有一定的耐陰能力,常生於
麻櫟、
水青岡林下。在中國貴州,海拔在1000-2400米的山地,常與
峨嵋薔薇、
沙柳等混生,成為牛羊良好的天然放牧地。在河灘上表現了較強的競爭力,可成為優勢種形成單優種群落。喜在稍有粘性的微酸和中性土壤上生長。在高燥地、瘠地和鹽性土壤上能完成生活周期,但生長勢受到抑制。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
江蘇、安徽、浙、湖南、湖北、河南、陝西、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青海(玉樹、互助、囊謙)。日本、
朝鮮也有分布。
繁殖方法
春、秋播種均可,以秋播為宜,秋播期以掌握到幼苗在越冬前達到分櫱期為宜。
栽培技術
疏花雀麥較易種植,有利於越冬,為獲高產,播種時應重施基肥。苗期生長緩慢,注意中耕除草。到孕穗期,株高30-40厘米時,即可刈割或放牧。每次利用以後,即施追肥,以提高產量和改善
飼草品質。種子到蠟熟期即可採收。
病蟲防治
病害症狀:為害葉及
葉梢,嚴重時病株枯死。初期在葉片、葉梢上產生水漬狀,暗綠色,邊緣不清的小斑點。病斑逐漸擴大成橢圓形或雲紋狀,中心黃色或灰白色,邊緣暗紫色,其上可見芝麻大小的黃褐色菌核,中部組織破壞呈現半透明狀。病斑多而大時,常連線成不規則的雲紋狀斑塊,葉片發黃枯死。莖部受害,初期症狀與葉片上相似,後期黃褐色易折倒,影響抽穗和結實。
發生規律: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核和菌絲在病草或田邊野生寄主上越冬。次年菌核萌發引起為害;生長期間有產生菌核引起再次侵染。高溫高濕有利於病害的發生和流行。中國廣西畜牧所觀察,雨水充沛、濕度大時,紋枯病嚴重。
防治措施:①加強田間管理,注意合理施肥,使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病能力。②紋枯病的防治應以農業措施為藥劑防治時可選用下列農藥:20%甲基酸鋅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噴霧,每畝藥液75-100千克;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0%
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如採用低量噴霧,按每畝折合的有效劑量不變,而每畝用水量為常量噴霧的十分之一以下。牧草上也可試用10%甲基胂酸鈣可濕性粉劑每畝0.75千克拌細土20千克撒施或200-250克加水400千克潑澆。
主要價值
疏花雀麥植株高大,葉量較多。種子成熟期株高162厘米,葉層高度140厘米,莖、葉、穗比為41.6:41.6:16.6。中國南方每年可
刈割3-4次,鮮草產量30噸/公頃。疏花雀麥是牛、羊均喜食牧草。栽培馴化後可用於建立人工割草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