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視閾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問題》內容簡介: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都離不開知識。英國哲學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是人類知識體系的兩大類。自然科學是以自然界為主要研究對象,是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的科學。哲學社會科學是以人類社會為主要研究對象,是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科學的這兩大類,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共同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視閾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問題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364頁
- 開本:16
- 定價:50.00
- 作者:宋萌榮 等
- 出版日期:2009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473831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一 馬克思主義內涵探源
二 馬克思主義的特性
三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和自由精神
四 以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
第二章 科學實踐觀及其當代價值
一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形成和發展
二 科學實踐觀的當代價值
第三章 唯物史觀及其當代價值
一 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
二 唯物史觀的當代價值
三 唯物史觀的發展趨勢
第四章 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一 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思想的形成及其內容
二 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思想的本質和特點
三 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思想的當代價值
第五章 勞動價值論及其當代價值
一 馬克思對勞動價值論的貢獻
二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及其當代意義
三 馬克思的生產性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四 第三產業與價值創造
五 管理勞動、知識技術、非勞動要素與價值創造
第六章 剩餘價值論及其當代價值
一 剩餘價值產生的條件、形成及其要義
二 剩餘價值的實質與源泉
三 剩餘價值與剩餘產品二重屬性原理的當代意義
四 剩餘價值規律的理論價值
第七章 資本主義的歷史進程和發展趨勢
一 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特徵
二 資本主義發展的歷程與階段
三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與發展趨勢
四 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
第八章 未來社會理論及其實踐
一 從資本主義走向未來社會的條件
二 馬克思恩格斯預測的未來社會的基本特徵
三 未來社會理論與20世紀社會主義實踐
四 正確看待不已開發國家的社會主義實踐
第九章 新科學技術革命與人類社會發展
一 馬克思主義論科學技術進步的社會作用及其在當代的新發展
二 新科學技術革命與當代世界經濟社會諸關係的變化
三 新科學技術革命對人類發展提出的新課題
第十章 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觀與經濟全球化
一 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觀與資本主義的歷史任務
二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與發展趨勢
三 經濟全球化與人類未來社會發展
四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十一章 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理論與實踐
一 《資本論》中市場經濟理論的獨特視角、主要內容及現實意義
二 馬克思未來社會勞動調節和國家經濟職能理論及其當代意義
三 20世紀以來對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關係的爭論和探索
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和主要依據
五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和實踐走向
第十二章 生態環境問題與生態社會主義思潮
一 當代生態環境問題對人類發展提出的新課題
二 生態社會主義對生態環境問題的理論回應
三 生態社會主義的當代意義
第十三章 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一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二 改革開放以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新發展
第十四章 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發展
一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二 中國共產黨發展觀的歷史演變與科學發展觀的確立
三 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及其基本特徵
四 牢固樹立和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解決好的重要問題
後記
文摘
馬克思揭露了資本主義條件下物質變換過程中對土地的濫用和對森林等自然資源的破壞。他說:“文明和產業的整個發展,對森林的破壞從來就起很大的作用,對比之下,對森林的護養和生產,簡直不起作用”。③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寫道:“耕作的最初影響是有益的,但是,由於砍伐樹木等,最後會使土地荒蕪”。④
恩格斯也有類似的論述。他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
後記
此書由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教授和中青年學術骨幹組成精幹的作者團隊共同完成。宋萌榮教授任主編,胡延風教授、佟玉華教授、劉朝教授任副主編。全書重要觀點框架由宋萌榮提出,經主編副主編會議反覆討論確定編寫大綱後,由三位副主編分別組織作者研究撰寫,並分別對相關負責部分的各章初稿做了修改。具體撰稿:第一章 :宋萌榮、佟玉華;第二章 :徐海峰;第三章 :王桂泉;第四章 :宋萌榮;第五章 :胡亞蓮;第六章 :孫偉祖;第七章 :佟玉華、宋萌榮;第八章 :佟玉華;第九章 :冉鴻燕;第十章 :佟玉華、宋萌榮;第十一章 :劉朝;第十二章 :康瑞華;第十三章 :胡延風;第十四章 :李英。最後由宋萌榮對全書統稿定稿。
此書經中共遼寧省委黨校學科建設領導小組決定、由中共遼寧省委黨校學科建設基金資助出版。
序言
發展生產力和經濟,主要靠自然科學;管理國家和社會更多地是靠哲學社會科學。古今中外,歷史上所有有作為和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統治者無不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並將它作為立國治國之道的理論依據。例如,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代統治者都是以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學派——儒家學說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學說是由孔子創立的,主要思想家是孔(子)、孟(子)、荀(子),後來漢代大儒董仲舒、宋代大儒朱熹又將其發展和完善。北宋大臣趙普曾說:我生平所託都在《論語》書中,過去以半部《論語》定天下,今後以另半部治天下。這就是後人所說的:“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封建統治階級都是以《論語》和儒家學說治天下的。再如,17、18世紀,在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前夜出現的一批啟蒙學者,他們著書立說,批判封建專制主義,為尚未誕生的資本主義制度大喊大叫做理論論證,成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的有力武器,在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過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至今仍是西方國家的治國經典。再如,20世紀,社會主義運動在東方的興起,也是和這些國家的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它作為治黨治國的根本,並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作用分不開的。目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