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視閾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問題

《當代視閾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問題》內容簡介: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都離不開知識。英國哲學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是人類知識體系的兩大類。自然科學是以自然界為主要研究對象,是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的科學。哲學社會科學是以人類社會為主要研究對象,是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科學的這兩大類,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共同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基本介紹

  • 書名:當代視閾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問題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364頁
  • 開本:16
  • 定價:50.00
  • 作者:宋萌榮 等
  • 出版日期:2009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47383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當代視閾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與實踐研究學術叢書

作者簡介

宋萌榮,1949年生,法學博士,中共遼寧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教授。兼任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世界社會主義專業委員會副會長,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馬列科社學科組組長、遼寧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會長等。1993年獲得國務院專家津貼,2002年獲遼寧省政府百名優秀專家稱號。2004年赴美國洛約拉大學哲學系作高級訪問學者。主持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九五”規劃重點項目——“20世紀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研究”,以及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國家部門及省級課題十餘項。主要代表作有《社會主義改革簡史》、《開創人類文明的偉大實驗——20世紀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經驗》、《人的全面發展:.理論分析與現實趨勢》,譯著《超越資本主義》。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對馬克思主義再認識
一 馬克思主義內涵探源
二 馬克思主義的特性
三 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格和自由精神
四 以科學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

第二章 科學實踐觀及其當代價值
一 馬克思主義實踐觀的形成和發展
二 科學實踐觀的當代價值

第三章 唯物史觀及其當代價值
一 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
二 唯物史觀的當代價值
三 唯物史觀的發展趨勢

第四章 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一 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思想的形成及其內容
二 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思想的本質和特點
三 馬克思的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思想的當代價值

第五章 勞動價值論及其當代價值
一 馬克思對勞動價值論的貢獻
二 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價值及其當代意義
三 馬克思的生產性勞動理論及其當代價值
四 第三產業與價值創造
五 管理勞動、知識技術、非勞動要素與價值創造

第六章 剩餘價值論及其當代價值
一 剩餘價值產生的條件、形成及其要義
二 剩餘價值的實質與源泉
三 剩餘價值與剩餘產品二重屬性原理的當代意義
四 剩餘價值規律的理論價值

第七章 資本主義的歷史進程和發展趨勢
一 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資本主義制度基本特徵
二 資本主義發展的歷程與階段
三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與發展趨勢
四 資本主義的歷史地位

第八章 未來社會理論及其實踐
一 從資本主義走向未來社會的條件
二 馬克思恩格斯預測的未來社會的基本特徵
三 未來社會理論與20世紀社會主義實踐
四 正確看待不已開發國家的社會主義實踐

第九章 新科學技術革命與人類社會發展
一 馬克思主義論科學技術進步的社會作用及其在當代的新發展
二 新科學技術革命與當代世界經濟社會諸關係的變化
三 新科學技術革命對人類發展提出的新課題

第十章 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觀與經濟全球化
一 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觀與資本主義的歷史任務
二 經濟全球化的特徵與發展趨勢
三 經濟全球化與人類未來社會發展
四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第十一章 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結合的理論與實踐
一 《資本論》中市場經濟理論的獨特視角、主要內容及現實意義
二 馬克思未來社會勞動調節和國家經濟職能理論及其當代意義
三 20世紀以來對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關係的爭論和探索
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的形成和主要依據
五 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特點和實踐走向

第十二章 生態環境問題與生態社會主義思潮
一 當代生態環境問題對人類發展提出的新課題
二 生態社會主義對生態環境問題的理論回應
三 生態社會主義的當代意義

第十三章 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一 實事求是思想路線是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精髓
二 改革開放以來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新發展

第十四章 當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發展
一 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二 中國共產黨發展觀的歷史演變與科學發展觀的確立
三 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及其基本特徵
四 牢固樹立和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必須解決好的重要問題
後記

文摘

第三,唯物史觀的人對自然界的依賴性與科學發展觀的可持續發展。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一書中論述了人對於自然界的依賴性,後來,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進一步分析了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關係,他說:“勞動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①馬克思、恩格斯認為,這種通過生產勞動所建立的“人和自然的統一性”“在每一個時代都隨著工業或快或慢的發展而不斷改變”,因而,人們“周圍的感性世界決不是某種開天闢地以來就已存在的、始終如一的東西,而是工業和社會狀況的產物,是歷史的產物,是世世代代活動的結果”。②
馬克思揭露了資本主義條件下物質變換過程中對土地的濫用和對森林等自然資源的破壞。他說:“文明和產業的整個發展,對森林的破壞從來就起很大的作用,對比之下,對森林的護養和生產,簡直不起作用”。③馬克思在給恩格斯的信中寫道:“耕作的最初影響是有益的,但是,由於砍伐樹木等,最後會使土地荒蕪”。④
恩格斯也有類似的論述。他說:“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

後記

《當代視閾下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問題》一書是中共遼寧省委黨校“十一五”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重點項目的研究成果,它集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在當代發展的專題教學和研究多年來成果積累,在近年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立足於當代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理論實踐發展,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及其當代價值與當代發展,做了有重點、較系統和深入的研究闡釋,在對什麼是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基本原理的主要構成的理解上,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時代性、實踐性和當代價值的認識上,在當代馬克思主義面臨的若干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的分析上,此成果具有鮮明的觀點、自己的視角和研究特色。
此書由中共遼寧省委黨校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的教授和中青年學術骨幹組成精幹的作者團隊共同完成。宋萌榮教授任主編,胡延風教授、佟玉華教授、劉朝教授任副主編。全書重要觀點框架由宋萌榮提出,經主編副主編會議反覆討論確定編寫大綱後,由三位副主編分別組織作者研究撰寫,並分別對相關負責部分的各章初稿做了修改。具體撰稿:第一章 :宋萌榮、佟玉華;第二章 :徐海峰;第三章 :王桂泉;第四章 :宋萌榮;第五章 :胡亞蓮;第六章 :孫偉祖;第七章 :佟玉華、宋萌榮;第八章 :佟玉華;第九章 :冉鴻燕;第十章 :佟玉華、宋萌榮;第十一章 :劉朝;第十二章 :康瑞華;第十三章 :胡延風;第十四章 :李英。最後由宋萌榮對全書統稿定稿。
此書經中共遼寧省委黨校學科建設領導小組決定、由中共遼寧省委黨校學科建設基金資助出版。

序言

任何一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都離不開知識。英國哲學家培根有一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自然科學和哲學社會科學是人類知識體系的兩大類。自然科學是以自然界為主要研究對象,是認識和把握自然規律的科學。哲學社會科學是以人類社會為主要研究對象,是認識和把握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科學的這兩大類,猶如車之兩輪、鳥之兩翼,共同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
發展生產力和經濟,主要靠自然科學;管理國家和社會更多地是靠哲學社會科學。古今中外,歷史上所有有作為和遠見卓識的政治家和統治者無不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並將它作為立國治國之道的理論依據。例如,在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代統治者都是以我國傳統文化中的主流學派——儒家學說來“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學說是由孔子創立的,主要思想家是孔(子)、孟(子)、荀(子),後來漢代大儒董仲舒、宋代大儒朱熹又將其發展和完善。北宋大臣趙普曾說:我生平所託都在《論語》書中,過去以半部《論語》定天下,今後以另半部治天下。這就是後人所說的:“半部《論語》治天下”。我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封建統治階級都是以《論語》和儒家學說治天下的。再如,17、18世紀,在歐洲資產階級革命前夜出現的一批啟蒙學者,他們著書立說,批判封建專制主義,為尚未誕生的資本主義制度大喊大叫做理論論證,成為資產階級反對封建主義的有力武器,在資本主義取代封建主義過程中起了巨大的作用,至今仍是西方國家的治國經典。再如,20世紀,社會主義運動在東方的興起,也是和這些國家的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把它作為治黨治國的根本,並充分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作用分不開的。目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新時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