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當代中國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當代中國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是卓高生創作的文化類著作,首次出版於2018年5月。

該書從“公益”和“精神”的詞源出發考察了公益精神的基本內涵,比較了公益精神與團隊精神、社會公德、公共精神、志願精神的異同,論述了現代公益精神的核心、本質和精髄。該書梳理了公益精神的歷史演變,重點闡釋了中國古代以仁愛為道德基礎的公益精神,西方基督教的宗教公益精神,近代以來西方人文主義、功利主義、新自由主義和社群主義等倡導的公益精神以及馬克思主義以全人類解放為根本目的的博愛公益精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當代中國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 作者:卓高生
  • 首版時間:2018年5月
  • 字數:219千字
  • 類別:文化類著作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以公益精神為研究對象,旨在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公益慈善理論體系建構、公民公益美德提升做理性探討。全書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探討了公益精神的內涵和價值、公益精神的歷史流變與現代轉型、當代中國公益精神生成的基礎與現狀、當代中國公益精神培育的具體路徑等問題,展示了當代中國公益事業發展的精神動力研究理路。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公益精神內涵闡釋及價值分析
第二章 公益精神的歷史演變及現代轉型
第三章 市場經濟條件下中國公益精神生成的現實基礎
一、公益精神概念理性審視
二、公益精神內涵闡述
三、公益精神價值厘析
一、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公益精神
二、西方公益精神的歷史嬗變
三、馬克思恩格斯的公益觀評析
一、市場經濟條件下個體主體性的張力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公益精神生成的多維審視
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益精神的特徵
第四章 當代中國公益精神現狀考析
第五章 當代中國公益精神的培育
一、公益事業與公益精神的當代考察
二、公益精神困境原因分析
三、公益精神缺失的影響
一、公益精神培育的原則
二、公益精神的生長條件
三、公益精神的養成路徑

創作背景

公益事業發展與社會進步相輔相成,公益精神的培育和踐行,是新時代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徑,也是社會文明和諧的重要標誌。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志願服務條例》等法律法規的頒布並實施,在全社會普及公益文化、弘揚公益精神、宣傳公益慈善典型、激發全體社會成員的奉獻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和學者們研究的熱門話題。基於此,《當代中國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從“公益”和“精神”的詞源出發考察了公益精神的基本內涵,比較了公益精神與團隊精神、社會公德、公共精神、志願精神的異同,論述了現代公益精神的核心、本質和精髄。該書梳理了公益精神的歷史演變,重點闡釋了中國古代以仁愛為道德基礎的公益精神,西方基督教的宗教公益精神,近代以來西方人文主義、功利主義、新自由主義和社群主義等倡導的公益精神以及馬克思主義以全人類解放為根本目的的博愛公益精神。在此基礎上,該書討論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中國公益精神培育的關係,認為市場經濟是當代中國公益精神生成和發展的現實前提,倡導並培育公益精神,並不排斥個人通過合法勞動和正當手段獲取其應得的財富,而市場經濟又為個人提供了增進財富的平台,人們無論財富多與少、地位高與低,對於弱勢群體的普遍同情、對於公共利益的自覺維護都體現了個人價值的自我實現和個體人格的自我健全。同時,該書還將公益精神與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徵——共同富裕結合起來予以考察,論述了培育公益精神在推進共同富裕中的積極意義。該書描述了當代中國公益精神缺失的現實狀況,其主要表現是在人、自然、社會三維系統中存在著人文關懷的沉論、社會問題的凸顯和生態安全的隱憂等問題。培育當代中國的公益精神,需要遵循普遍性、超越性和實踐性三個基本原則,需要從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進行現代公民教育,需要政府政策的保障,需要提升社會公益組織的公信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當代中國公益精神及培育研究》
2018年5月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978-7-5201-2801-8

作者簡介

卓高生,中山大學博士,溫州大學甌江特聘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公益文化與人的發展研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