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現代化理論與人的發展、公益理論與實務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卓高生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浙江省樂清市
- 出生日期:1979年5月
- 代表作品: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和方法論
- 學位/學歷:博士
- 職 務:溫州大學甌江特聘教授(B),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碩士生導師
人物簡介,課題研究:,文章發表:,
人物簡介
卓高生博士(1979-),男,浙江省樂清市人,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入選2010年浙江省高校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溫州市“551人才工程”培養人選。學術兼職有浙江省馬克思主義學會理事、溫州市社會工作協會常務理事,溫州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所長。主要研究方向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現代化理論與人的發展、公益理論與實務等。
課題研究:
1. 主持2010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大學生志願精神的作用機理及實證研究(項目編號:10CKS025);
3. 主持2010年溫州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重點項目,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大學生志願精神作用機理與實證研究(項目編號:WSK10013);
4. 主持2011年溫州市文化研究工程項目,環保NGO公眾影響力及其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套用研究——以溫州市綠眼睛組織為例(項目編號:Wyk11038);
5. 主持2010年溫州大學創業教育專項課題,社會支持網路視域下創業大學生社會融合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09ZX10);
6. 主持完成2011年溫州市總工會委託課題,溫州市非公企業和諧勞動關係現狀及對策研究;
7. 參與吳志敏博士2011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城市突發公共事件風險治理及其實現機制研究(項目編號:11CGL089),第二;
8. 參與2006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大課題委託研究項目,高校突發公共事件預警模型及防範機制研究;
9. 參與2011年浙江省社科規劃項目,統籌城鄉發展視域下的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實踐及探索研究——以浙江省為例(11JCYJ07YB),第二;
10. 參與2010年溫州市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項目,高校突發公共事件風險預警及防控機制研究——以溫州市高校為例(項目編號:WSK10014);
10. 參與2010年溫州大學教改課題,教師教育溯初班德育資源的開發與套用研究——以校史教育為例,排名第二;
11. 參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校級精品課程建設;
12. 參與張雲教授編著的《大學生心理健康嚮導》一書第七章的撰寫,約2萬字,2007年由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13. 參與張雲教授編著的《公關心理學(第二版)》一書第七章的撰寫修訂工作,約2萬字,2010年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出版。
文章發表:
1. ZHUO Ggaosheng,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for Public Interest Groups in China,2011ICPA(Ⅱ),ISTP;
2. 《散財與聚財:企業公益行銷的認識、困境及出路》發表於《現代商業》2011年第9期;
3. 《我國社會公益精神面臨的困境及其培育對策》發表於《山東社會科學》2011年第3期;
4. 《公益精神概念辨析》發表於《理論與現代化》2010年第1期;
5. 《現代社會公益精神生成的多維審視》發表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9年第2期;
6. 《和諧社會視域下公益性團體價值及其踐履》發表於《學會》2009年第10期;
7. 《基於利益共享的非公企業和諧勞動關係的構建與最佳化》發表於《學習與探索》2011年第4期;
8. 《大學生心理危機發生源考察及干預研究》發表於《理論月刊》2009年第12期;
9. 《非公企業和諧勞動關係生態:現狀、問題及對策——基於溫州市的實證研究》發表於《浙江學刊》2011年第5期;
10. 《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發表於《高教發展與評估》2011年第2期;
11. 《當代社會發展的人文關懷論》發表於《湖北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
12. 《論不確定性思維的思想政治教育價值 》發表於《求實》2007年第8期;
13. 《關於國中法制教育教材的調查與思考——以廣州市若干中學為例》發表於《課程·教材·教法》2008年第10期;
14. 《論企業誠信缺失與重建》發表於《經濟與社會發展》2008年第6期;
15.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拜金主義的再認識》發表於《青年學研究》2005年第3期;
16. 《對“兩個必然”理論和社會主義前途的思考》發表於《中國青運史輯刊》2005年第2期;
17. 《新形勢下的學生公寓管理工作》發表於《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18.《現代西方社會公益精神理論溯源》發表於《學術論壇》2012年第7期。
19.《現代社會公益精神的價值及本質特徵》發表於《甘肅社會科學》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