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服飾,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民俗,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7年1月11日,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申報的“畲族服飾”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Ⅹ-28。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畲族服飾
- 項目編號:Ⅹ-28
- 非遺類別:民俗
- 非遺級別:省級
- 批准時間:2017年1月11日
- 申報地區: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
- 保護單位:霞浦縣上水畲族傳統工藝製作專業合作社
畲族服飾,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民俗,福建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7年1月11日,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申報的“畲族服飾”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福建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項目編號:Ⅹ-28。
畲族男女服飾基本類同於當地漢人。但人口相對集中的閩浙兩地畲族服飾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尤以閩省畲家婦女特色顯著,並因地域、婚姻狀態而紛呈異彩。閩東北畲族婦女髮式稱為"鳳凰髻",16歲前少女用紅絨纏辮子,盤繞頭上,額前留"留...
畲族服飾主要分布於畲家民眾畲居區。在福建省寧德市的霞浦、福安等縣(市)的畲族村落中的畲族村民依然保留著穿畲衣的習俗。其中霞浦縣崇儒鄉上水村的畲族服飾製作技藝保留得最為完整,又融入了現代的時尚元素,對畲族服飾傳統工藝進行變革改良,呈現新時代少數民族服飾獨具的風情。民俗內容 畲族服飾圖案大多取材於日常...
主詞條:畲族服飾 畲族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畲族服裝崇尚青藍色,衣料多為自織的麻布。現在畲族男子服裝與漢族無異,而閩東、浙南的部分畲族婦女,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衣領、袖口和右襟多鑲花邊,有穿短褲裹綁腿的習慣。尤其是婦女的髮式與漢族不同。少女喜用紅色絨線與頭髮纏在一起,編成一條長...
鳳凰裝,是畲族婦女最主要的裝束,也是畲族服飾的精華,蘊涵著豐富的畲族文化內涵。現主要分布在麻江縣杏山鎮的六堡、營山、中山、仙鵝、壩寨、茅坪及宣威鎮的岩鶯,碧波鄉的償班、石板等村寨。麻江縣位於貴州省中部,清水江上游,全縣總人口約22萬,其中少數民族占76.2%,畲族人口3萬餘人,占總人口的16.66%,...
畲族潮州鳳凰裝是潮州畲族婦女的代表性服飾,服飾和圍裙上刺繡著各種彩色花紋,鑲金絲銀線;高高盤起的頭髻扎著紅頭繩;全身佩掛叮叮作響的銀器。2021年,中國民族博物館永久收藏了一件由佘燕璇復原並捐贈的畲族潮州鳳凰裝。來源 畲族鳳凰裝的繡制風格與潮州刺繡的風格一脈相承,它的圖案元素、針法與潮州最傳統的繡品...
畲族文化是指具有畲族特色的歷史、文學、藝術、科學價值的文化形式、形態,包括:畲族語言及口頭文學;畲歌、舞蹈、武術;畲族傳統技藝;畲族飲食文化;畲醫畲藥;畲族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與畲族生產方式、生活習俗和歷史發展相關的建築、畲族服飾、器具、手稿、譜牒等;比較完整的畲族文化生態區域;畲族文化的其他表現...
畲族沒有自己的文字,世代靠著口耳相傳,傳承文化。畲族傳統服裝是畲族人民的無字史書,一套傳統的畲族服裝上繪織著畲族的千年歷史。畲族服飾古籍多有記載。范曄的《後漢書·南蠻傳》中說畲族早就“織績木皮,染以果實,好五色衣服”。清光緒十年(1884年)刊本《福安縣誌》載,“深山中有異種者曰畲民,性多淳...
清畲族麻布女婚服 清畲族麻布女婚服是清代的文物,布質,衣長77厘米,袖長138厘米。現收藏於景寧畲族自治縣畲族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清代文物。布質。衣長77厘米,袖長138厘米。景寧一帶畲族婦女所穿的服飾,具有典型的景寧特色,衣襟處鑲有簡潔的柳條花邊。現收藏於景寧畲族自治縣畲族博物館。
戴上花斗笠,配上畲族傳統服飾,畲家姑娘更顯娉婷跳脫,好一道風景。在畲族竹編手工藝中,以畲族花斗笠的編織,最具民族特色。而上水村村民編織的畲族花斗笠,以其歷史悠久、做工精細,設計考究,美觀大方,獨具閩東畲族竹編工藝之最。80歲高齡的蘭興佺老人,是上水村畲族花斗笠編織的傳承人,也是閩東地區目前尚健在...
長期以來,畲族斗笠是霞浦、福安、福鼎、蕉城、柘榮等地畲族女子所珍愛的配飾,中國不少專著將其推為畲族竹編藝術的代表產品。20世紀90年代,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西藏自治區博物館曾來霞浦畲族生活區徵集畲族斗笠、服飾。工藝特徵 畲族斗笠按其花紋分類有:笠斗燕、四路、三層檐、雲頭、狗牙、斗笠星幾種,混雜...
《福建畲族服飾文化研究》是2019年11月科 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栩。圖書簡介 這是一部研究福建畲族服飾文化的專著。畲族服飾文化是我國寶貴的藝術財富,其服飾形制、圖案、刺繡技藝都具有濃厚的藝術價值。作者通過長期的田野實地考察並立足於新視角,對福建各地畲族服飾起源、服飾形制、畲族鳳冠、刺繡紋樣及製作...
服飾 畲族的傳統服飾,斑斕絢麗,豐富多彩。畲族服裝崇尚青藍色,衣料多為自織的麻布。畲族男子服裝與漢族無異,而閩東、浙南的部分畲族婦女,服飾仍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衣領、袖口和右襟多鑲花邊,有穿短褲裹綁腿的習慣。尤其是婦女的髮式與漢族不同。少女喜用紅色絨線與頭髮纏在一起,編成一條長辮子,盤在頭上。
《福建畲族服飾文化研究福建畲族服飾文化研究》是2019年11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栩。本書對福建各地畲族服飾起源、服飾形制、畲族鳳冠、刺繡紋樣及製作技藝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對其文化內涵、歷史沿革、工藝步驟等進行了具體的分析。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研究福建畲族服飾文化的專著。畲族服飾文化是我國寶貴的藝術財富...
畲族服飾文化傳承基地,位於潮州市山犁畲族村民俗文化館,在2022年8月2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駐廣東潮州傳統工藝工作站給山犁畲族村民俗文化館授予了“畲族服飾文化傳承基地”稱號。簡介 鳳凰山是畲族的發源地,具有一定的文化代表性,為築牢畲族發源地根基,弘揚畲族文化,2022年8月2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駐廣東潮州...
《新時期畲族服飾的傳承與創新發展研究》是一本2021年出版的圖書,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全面、脈絡清晰,集知識性與思想性於一體,以嚴謹務實的態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讀者詳細解讀畲族文化的發展、畲族服飾的形制分類與製作工藝,以及提出了畲族服飾的傳承與創新策略,對研究少數民族文化的人文...
惠安女服飾,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民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惠女服飾,頭披花頭巾、戴金色斗笠,上穿湖藍色斜襟短衫,下著寬大黑褲。花頭巾的花大多是小朵的藍色花,襯以白底,顯得活潑、亮麗;頭巾緊捂雙頰,只露眉眼和嘴鼻,襯出惠女含蓄和恬靜的美。惠安女子的特色服飾在漢族女子服飾中獨樹一幟, 是...
2017-05-01由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作者是閆晶,陳良雨 圖書綜述 《畲族服飾文化變遷及傳承》是2017年中國紡織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圖書作者是閆晶,陳良雨。作者簡介 閆晶,女,1979年生,副教授。 2005年畢業於浙江理工大學服裝學院藝術設計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現於江南大學紡織工程專業攻讀“現代服裝技術與服飾文化...
贛南客家傳統服飾是客家人以中原漢服為基礎,融合了贛南畲族、瑤族等土著服飾的楚韻畲風,並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逐漸適應當地地理和人文環境而發展起來的藝術結晶,是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客家傳統服飾包括常服、禮服和鞋帽頭飾等,以樸素大方、實用耐穿著稱,色澤以藍、黑、灰、白居多。其製作原料就地取材,以贛南...
《傳承與涵化——近代以來閩浙粵贛畲族服飾研究》是2019年09月0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方澤明。內容簡介 本書基於對畲族起源和畲族文化的分析,採取存世實物、文字資料、圖像資料相互驗證的方法,以閩、浙、粵、贛四省的畲族服飾為研究對象,橫向探尋了四地畲族服飾傳承的共性,縱向梳理了近代以來畲族傳統服飾...
第七章 畲族服飾 第一節 清代畲族服飾 一 清代畲族男子服飾 二 清代畲族婦女服飾 第二節 民國畲族服飾 一 民國畲族男子服飾 二 民國畲族婦女服飾 第三節 現代畲族婦女服飾 一 現代畲族婦女髮飾 二 現代畲族婦女服飾 第八章 畲族語言 第一節 畲語辨說 一 畲族的苗瑤語 二 畲族的“客家話 三 畲族所操語言即...
婦女的服飾有年齡和婚否之別。未婚少女平時多著各色大包或對襟上衣、黑色長褲,外系圍腰,頭戴黑色包頭。梁河地區的少女也喜歡穿筒裙。已婚婦女一般穿藍黑色對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綁腿,喜用黑布纏出類似尖頂帽狀的高包頭,包頭頂端還垂掛四五個五彩小繡球,頗具特色。每逢外出趕集、做客或喜慶節日,婦女們都要精心打...
民國羅源式女上衣 《民國羅源式女上衣》為民國時期文物,現收藏於景寧畲族自治縣畲族博物館。文物介紹 《民國羅源式女上衣》,棉質。衣長77.5厘米,袖長123.5厘米。該衣為民國時期的畲族女性衣裳,是畲家婦女農閒時所穿衣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