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花斗笠,是畲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畲族花斗笠的編織,最具民族特色。而上水村村民編織的畲族花斗笠,以其歷史悠久、做工精細,設計考究,美觀大方,獨具閩東畲族竹編工藝之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畲族花斗笠
- 地理標誌:浙江畲族鄉
簡介,意義,
簡介
竹、破篾、拉絲、編織……一根根竹絲在幾雙看似粗糙,卻十分靈巧的手指舞動下,木製模具上的一個個斗笠,漸現雛形……這是近日,我們在霞浦縣崇儒畲族鄉上水村,看到的畲族民眾編織畲族花斗笠的場景。
上水,霞浦崇儒畲族鄉西北部的一個美麗畲村,位於在海拔350多米的山坳中,已有300多年歷史,村民多為蘭氏姓氏,全村165戶720多人。
走進村中,但見小橋流水,曲徑深幽,環境優美,景色宜人,這裡民風古樸,畲族文化底蘊厚重,村民至今仍保持著畲族傳統的生活習俗。和其它畲族村寨一樣,上水村有著自己民族的語言、服裝、古民居和傳統竹編工藝等眾多民族文化系列。
85歲的蘭淑雲戴上花斗笠:“這讓我又回想起當年出嫁時的情景”。
戴上花斗笠,配上畲族傳統服飾,畲家姑娘更顯娉婷跳脫,好一道風景。
在畲族竹編手工藝中,以畲族花斗笠的編織,最具民族特色。而上水村村民編織的畲族花斗笠,以其歷史悠久、做工精細,設計考究,美觀大方,獨具閩東畲族竹編工藝之最。
80歲高齡的蘭興佺老人,是上水村畲族花斗笠編織的傳承人,也是閩東地區目前尚健在、唯一能編織正宗畲族花斗笠的老藝人。
在村中一個簡陋的小作坊里,我們見到了已是滿頭銀髮的老人。他告訴我們,過去,畲族花斗笠主要是畲族婦女外出勞作、趕集或走親訪友時遮陽避雨的工具,後來漸漸演變成一種飾物,以致成為畲族姑娘出嫁的陪嫁品之一。
老人說,上水村編織花斗笠的歷史悠久,幾百年來代代相傳。那時,村中男女老少,人人都會編織花斗笠,形成了一定規模的竹編手工藝產業。編出的花斗笠銷往浙江、寧德、福鼎、福安等畲族居住地。然而,隨著年代的漸漸久遠,花斗笠的編織幾近失傳。
當地政府引領畲民保護民族文化,發展畲鄉特色產業,將會有越來越多的畲民加入傳承花斗笠的隊伍。
為了使花斗笠的色彩更加艷麗豐富,一些細竹篾還要進行染色晾曬。
在編織過程中,老人不時查看徒弟的“作品”,並講解技術要領。
提及花斗笠的編織工藝,蘭興佺老人如數家珍,娓娓敘來。花斗笠的編織,是一種複雜、精細的手編工藝,涉及近40道製作工序。從選材、制材、編織等,每一道工序都有著嚴格的操作要求,容不得絲毫偷工減料。例如,第一道選材工序,就必須選用上水特有的一種竹節間距長、纖維含量多、柔軟性強,當地俗稱“裊(音)竹”的竹子,而非其它竹子可隨便替代,還有破篾、拉絲、上漆等等。一個花斗笠全部製作完工,至少需要6至7天時間。
從老人的敘述和目睹他們的現場製作中,我們的確領略了花斗笠製作工藝的嚴格、考究、精細。
拿起老人遞過來的一頂已製作完工的花斗笠細細察看,花斗笠直徑約40多厘米,由上下兩層竹篾編合而成,中間夾鋪特有的“箬葉”。竹篾細若髮絲,厚薄均勻,色彩多樣。細數竹篾,僅上層,就有220至240根之多。斗笠的外緣有兩條邊和三條邊兩種。外觀斗笠,上方有斗笠燕、頂、四格、三屋檐、雲頭、燕嘴、虎牙、斗笠星等多種不同的花色圖案。內看斗笠,除了外層所有的各種相似之處,還配上了色彩艷麗的各色珠子和紅、黃等色彩的綢帶等裝飾品,把斗笠點綴得典雅高貴。整個斗笠以五彩九重細篾編織而成,色彩艷麗,耀眼奪目。在編織過程中還使用了畲村特有的桐油等防漏工藝,既精緻輕巧,又滴水不漏,堪稱畲族竹編一絕。
意義
“畲族花斗笠,是畲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現在卻瀕臨失傳,如不加以保護傳承,太可惜了!”上水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張世鎮說,“2011年,鄉黨委、政府根據實際鄉情,決定將上水村開發、打造成‘最美的畲村’,對村中現存的畲族傳統文化,進行保護、搶救和傳承,花斗笠的編織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