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送彩禮這天,新郎的叔伯帶著歌手、廚師來到女方家中,奉上彩禮之後,帶來的廚師要到女方家中廚房去做菜,“考赤郎”便開始了。女方將廚房用具全部收掉,廚師在廚房中先唱,唱一樣東西女方給一樣東西,廚師要唱40多句才能將所有用具湊齊。接著廚師開始涮鍋,但女方早派人在一旁搗亂,不讓廚師順利完成涮鍋,有的還將東西扔進鍋中,給廚師添亂。
廚師要想盡辦法,快速將鍋涮好,只要涮好鍋放上肉,女方就不能搗亂了。但他們會很快在燒火上面給廚師設定障礙,將灶堂里淋上水,塞進濕柴,因此廚師要先準備好煤油、蠟燭等引火之物。只要肉放進了鍋中,灶火點燃,廚師便算過關了。
結婚
結婚那天,招待客人的宴席一開始是空的,要新郎唱一樣,女方才會端上一樣。大家都是靜靜地等待新郎的歌聲,新郎唱一句,廚師和一句。一唱一和,筷子、酒、菜就會應聲而來。這就叫做“調新郎”。
宴席結束,新郎還要一樣樣唱,唱一樣,廚師來將桌子上的東西收去一樣,直至全部收完。
新娘在離開娘家前,還要吃“千斤飯”。大家在桌子上放兩把筷子,一碗飯,新娘一手拿一把筷子,交叉著遞給站在身後的哥哥,哥哥接過筷子,從新娘腋下將筷子放回桌上。新娘接著低頭銜三口飯,將其吐在桌上的手帕中,由哥哥收起放在新娘的口袋裡,讓她帶到夫家去。據說,這三口娘家飯,年年能養一頭千斤的大肥豬,所以叫“千斤飯”。
婚俗
畲族婚俗實行一夫一妻制,初時實行族內遠房成婚,對歌找戀人,自許終身,後來逐漸演變為經媒人介紹,雙方同意後聘禮成婚,現畲漢通婚日趨增多。婚嫁方式有女嫁男、男嫁女、做兩頭家、子媳緣親等形式。嫁妝是犁、耙、鋤、棕衣等帶動工具和工藝精製的竹木製品、日用家俱。婚禮儀式有攔路(門)、舉禮、喝寶塔茶、脫草鞋、借鑊、殺雞、撬蛙、對歌、對盞、留箸、留風水、行嫁、拜堂、傳代、回門等環節。
相親定婚佛生崽(小伙子)由媒人帶領到女方家,畲語叫“肽布娘”(看老婆)。如果雙方有意向,則潑妮崽(姑娘)由母親或姑姨陪同,來男方了解家境,畲語稱“肽人家”。小伙子送姑娘一些禮物,姑娘回小伙一條自織的彩帶。然後通過媒人,雙方協商擇日“定婚”,商定財禮、酒席,宴請叔伯和媒人,叫“吃定酒”。
姑娘小伙到了婚齡,男方父母找人擇個“吉日”,由媒人送達姑娘家,姑娘父母再找信得過的“先生”覆核審查,認為“日子”可行,就定下來,再由媒人正式送給女方,這時女方要宴請媒人,叫“請媒人”。喜日前一個月,女婿須親自挑擔女方辦酒席時所需的糯米,女方回一個“攔腰”。
“
吉日”的前一天,女方家請來六親九眷,左鄰右舍“吃喜酒”,非常熱鬧。酒宴一般擺兩餐,中餐為女方宴請,叫“落腳酒”,晚餐是男方宴請,叫“請大酒”。若富裕人家要對歌兩夜,則前一天為“落腳酒”,第二天作“請大酒”。
迎親時,男方請來“親家伯”(男方父母的代理)一人,赤郎(歌手)一人,赤娘(伴娘)二人,行郎(抬嫁妝、送禮物)若干人,由媒人帶領這支迎親隊伍,挑著禮品去女家,隊伍人數要求湊雙,特別是進女家大門時,不湊雙,可拉一個其他賓客湊上。回到男家也是要湊成雙。
迎親
迎親隊伍到女方大門時,有一個熱鬧的場面,叫“攔路”,也叫“攔門”。媒人放三隻雙響鞭炮,報訊迎親隊伍來到,女方在門內也放兩隻鞭炮,表示做好迎接。女方阿姨舅姆姑嫂拿著杉枝刺攔在門前,表示夜裡要對歌。赤郎作出回應,並用右手把杉刺折下三枝向路邊上拋,再折一支拋路下,遞過一個紅包(叫“接禮包”),姨姆姑嫂就拿掉杉枝刺給予放行。此時要放大量鞭炮。現在演示時,攔路時光對歌一段,不然罰酒三碗。
到中堂,禮物一一擺到桌上,予以公開亮相,派四人站在右邊,女方也請四人來,把迎親的四人請到左邊去,端上寶塔茶(五個碗疊成寶塔狀,赤郎須全部接過,先拿第一碗,最後喝乾,不許倒掉或漾出,以示智勇雙全),赤郎須接過寶塔茶,自己用嘴銜取塔頂一碗,將餘下四碗分發四人,喝乾茶水將碗送還女方,然後八人面對面作撙,叫“捉田螺”,接著請迎親者脫去草鞋,洗淨腳,穿上布鞋,叫“脫鞋”禮。之後“親家伯”將所有禮品清點給女方廚師和叔伯。禮品中必有岳祖父、岳父、舅公的鞋子一雙、豬腳一隻,送岳祖母、岳母頭巾縐紗一條、鞋一雙,岳母還有衣料一件,送新娘的禮物除了衣服鞋襪飾品,還有一付“鳳冠”頭飾,新娘就戴著這付首飾出嫁。
嫁妝
嫁妝中每一隻箱櫃和枕頭都要放上新娘精心選好的五穀良種,不能讓箱櫃空著,這有帶種出嫁之意,象徵出嫁的姑娘在夫家能落腳生根,開花結果。
迎親的另一個熱鬧場面是赤郎“借鑊”與“殺雞”。
晚餐是男方宴請女方客人,“借鑊”是意為男方借女方炊具辦酒席。據說過去是男方帶廚師去的,叫“大赤郎”、大赤郎進行“借鑊”儀式後,自己動手燒菜。“小赤郎”專門對歌。“借鑊”時,中堂祖宗香案上點燃香燭,赤郎來到灶前,阿姨舅姆端來盛有一塊豬肉、二塊豆腐、有香燭的米篩,向赤郎作個揖,赤郎接過又向阿姨舅姆作個揖,再向灶神作了揖,米篩放在灶台上,開始念“借鑊”詞。開場白是:郎兒(赤郎自稱)掌(住)山頭,多見柴林,少上書堂,口言來短,古禮難周全,念錯要莫怪,阿姨舅母多多原諒。
接著是念借炊具的謎語山歌,女方廚房凡能藏起來的炊具,已被姑嫂們事先藏了,赤郎念到什麼,就拿出什麼。如果有遺漏未念到的,就不拿出來,也不告訴是什麼東西,而要赤郎重新“借”全部的東西。
謎語
“謎語”歌詞是可以按炊具形象由赤郎隨口編的。多數人這樣念:
“借你阿姨四四方方一堵牆 (鍋灶)
中央開個大龍潭 (鐵鍋)
借你阿姨銅鏡雙雙對月光 (鍋蓋)
借你阿姨金雞來洗浴 (木杓)
借你阿姨鯉魚來翻白 (菜刀)
借你阿姨玉女吹簫笑眯眯 (火筒)
借你阿姨雙龍搶珠城門內 (火銑)
借你阿姨三腳落地火焰山 (風爐)
借你阿姨兩耳朝天喜洋洋 (菜盤)
借你阿姨仙女點香來洗壇 (竹刷)
借你阿姨鳳凰伸腰五味香一對(鍋鏟)
借你阿姨九龍高山噴雲霧一對(飯甑)
借你阿姨五龍載水落凡來一對(飯撈)
借你阿姨錫將軍來坐桌 (酒壺)
借你阿姨江花椰菜金玉盞一對(飯碗)
借你阿姨象牙銀線成雙對 (筷子)
借你阿姨零零碎碎,借對阿姨來燒火,借對舅兒來背桌,桌上吃酒保全康”。
念完之後,大家認為“借”齊了,就開始殺雞。現在表演時,還先進行搶雞,殺雞時,地上擺上碗,赤郎執刀殺雞。如果有血滴到地上,就要罰酒,一滴罰一碗,愛耍的姑娘故意碰撞一下,使雞血滴到碗外,馬上就有兩個姑娘分別提著酒壺、端著碗,斟酒要赤郎喝,不喝就動手灌。有經驗的赤郎是突然把雞殺掉,滴了兩滴血到碗裡,馬上把雞頭夾進翅膀提走。殺完雞,菜刀放進米篩,再加上“廚師包”,端起向廚師作揖,廚師接過米篩,“借鍋”完畢。
對歌
晚餐由“親家”主位,請女方貴賓舅公、舅舅等坐中堂首席。
第三個熱鬧場面是舉盤勸酒舉盤勸酒是晚餐開始時,女方請來跟赤郎對歌的歌手(也叫赤娘)端來一個木盤。盤內點一對紅燭、兩隻酒杯、一個紅包,由新娘的姐妹提著酒壺陪同,首先來首席勸酒,由新娘的姐妹先介紹新娘對所要勸酒的客人的稱呼,然後赤娘開始唱勸酒歌:
一雙酒盞花又紅;
端來桌上勸舅公(新娘對客人稱呼);
勸您舅公食雙酒;
酒筵完滿結成雙。
歌罷,姐妹斟滿一杯酒給舅公,舅公放一個紅包到桶盤內,接過一飲而盡。首席的客人一一勸過後,又到各桌也一一勸酒,每人都要給一個紅包。畲語稱“撬蛙”,就是要舅公等人掏紅包之意。勸完酒,赤娘就找赤郎對歌。
女方唱:今脯聽說赤郎來,
姐妹雙雙站門前;
姐妹雙雙去修路;
修條大路赤郎來。
赤郎答:今日寮里起身來,
收拾南貨(禮物)兩三回,
收合南貨餅搭面,
擔落娘洞(女家)度花栽。
對歌是一個最熱鬧的場面。唱的有度親歌、嫁女歌、採茶歌、結成雙、恩愛夫妻等,忌唱不吉利的內容,一直唱到新娘起身為止。新娘起身還唱“催親歌”、“起轎歌”。
祭祀
對歌結束,進行請“祖公爺”,將男方擔來的雞、豬肉等祭品供在祖先香案前,由“師公”告知祖先“新娘××到××地方去成家立業,請祖宗保佑她平安無事。”赤娘到案點燃紅燭,兩隻燈籠掛在轎前,由一位父母雙雙都健在的姑娘打傘遞給新娘,新娘遞過“開傘紅包”,接過傘遮住頭動身起步。在中堂前要進二步,退三步再開始走,畲語叫“留風水”,這時大小鞭炮齊響,起轎行嫁。
新娘的打扮是:頭梳髮髻,戴上銀飾,身穿花邊衫、花邊褲,腰圍自織三十二根線文字圖案的彩帶攔腰,腳穿繡花鞋,手戴銀鐲、銀戒指。
新娘到夫家大門,鞭炮迎接,新娘進中堂時,由一位父母雙全的姑娘接過傘,新娘遞過“接傘包”。新娘由赤娘帶領到香案前經過,再到廚師灶前坐一會兒,等祖宗香案擺好祭禮,新娘到中堂站在右邊,新郎站在左邊,進行拜堂。拜堂完畢,夫妻雙雙入新房。
回門
第七天,新郎新娘辦一擔禮物去回門,在岳家住上二至四夜,回門後,夫妻雙雙開始勞動生產。
在畲村,如今還始存著古樸的畲嫁習俗,淳樸的畲族人民互敬互愛、和睦共處,用自己勤勞的雙手編織著美好生活的憧憬。
形式
畲族是個古老的民族,散居於閩、浙、粵、贛、皖的山區中,其中,福建約占半數。他們的婚姻習俗與漢族極不同,奇特而富於情趣。
盤歌定親
畲族是善唱盤歌(即山歌)的民族,到了畲族寨子就是到了歌的海洋。畲族處處有歌,其婚俗也多以歌代言,這裡流傳一句俗諺:“不會盤歌莫娶親”。
對唱山歌,是畲族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的主要方式,每逢農曆四月的分龍節,六月一、七月七、八月十五、九月九等,畲族人民歡聚在一起盤歌,漫山遍野都是三五成群的對歌青年男女,他們以盤歌尋求知音。如小伙子看上姑娘時先唱道:“山歌唱來不會差,句句唱來勸妹呀。唱得水裡見石子,唱得溪流水沒哎”。姑娘若對小伙子有意,就會對唱:“要唱山歌兩人來,家門搭起山歌台;哥若有心與妹對,妹今細茶沖將來”。如果姑娘不同意,就會唱:“阿哥唱歌難高音,句句阿妹聽不清。畲山自有聽歌人,望哥早早尋知心”。
刁難“親家伯”
畲族人結婚前,要以別開生面的“刁難親家伯”開場。男家必須在結婚前一兩天請“親家伯”擔禮到女家說親,“親家伯”俗稱“行郎”,是男方選派的說親歌手,又是婚禮儀式中男方的全權代表。一進女方村寨,親家伯就會遭到女家姑娘們的百般刁難,親家伯要能隨機應變,巧於周旋。如女方故意把歪腳板凳放於堂屋東首請你坐,親家伯須謙讓地把板凳移到西首坐穩,不然會受到姑娘們的戲謔。飯後舉行對歌,女方歌手起歌頭,親家伯得馬上應對。如果親家伯的歌唱得不美,便會受到姑娘們以灶灰抹臉等奚落,甚至剝下衣服燃放鞭炮,被趕出村寨,要求另換行郎來說親。如果親家伯的歌唱得絕,能力克群英,女方就會重禮相待。
不過,無論親家伯受到怎樣的待遇,都是一種善意的玩笑,無傷友情。
新郎唱席
畲族婚禮主要特點是對歌。結婚這天,新郎與迎親的隊伍步行到新娘家,受到女家的盛情款待。不過,招待新郎的桌面上卻空無一物,須由新郎一一指名而歌,才能吃喝。比如要喝酒時就唱《酒歌》:“遠在三里外,已聞有酒香。請您端上來,兩口就喝光”。這時,廚子就端上酒來。如要筷子,新郎就唱《筷子歌》:“各種酒菜擺上來,惟獨不見兩根柴。口水一直往下流,不知有筷沒有筷?”
這樣,凡新郎所要之物均應歌而至,擺滿桌面。宴畢,新郎還須再把桌上東西一件件唱回去,廚子也唱著歌來收席。這些歌詼諧風趣,畲家人稱之“調新郎”。新郎與新娘一唱一和,“一路歌聲一路炮”,一直鬧到男方家。新婚宴席一結束,男女雙方就選派最佳歌手開始對歌,以比試高低,長夜聯歡,直到天亮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