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色樹鶯

異色樹鶯

異色樹鶯(學名:Horornis flavolivaceus):體長10-12厘米,是一種體型小的鳥類。雌雄兩性羽色相似。上體概呈橄欖綠褐色;腰羽綠色較顯著;自鼻孔向後延伸至枕部有細而不顯的眉紋,呈淡綠黃色;自眼先起,有一黑褐色貫眼紋;兩翅和尾黑褐色,各羽外翈羽緣橄欖綠褐色,與背同色。頦、喉、腹中央污白色,胸、兩脅綴以淡棕,尾下覆羽淡棕色。

主要棲息于海拔700-3600米稠密灌木叢、竹叢、蕨類植物、常綠闊葉林和針葉林中。主要為留鳥,但有季節性垂直遷徙的習性。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性活潑而機敏,但較膽怯。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分布於尼泊爾、不丹、孟加拉國北部、印度(北部和阿薩姆邦)和緬甸。

(概述圖片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世界,中國,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

形態特徵

異色樹鶯雌雄羽色相似。鼻孔被長須所掩蓋,上體呈橄欖褐色或橄欖綠褐色,眉紋細長,狹細不顯,從鼻孔至枕、黃色或綠黃色,自眼先開始有一黑褐色貫眼紋。腰部更富綠色。兩翅和尾黑褐色或暗褐色,外翈羽緣橄欖褐色,因而使兩翅和尾表面與背同色。下體頦、喉污黃白色,中央污白色,胸、兩脅綴以淡棕色。胸、脅和尾下覆羽淡棕色,胸側和兩脅綴橄欖褐色,腹中部棕白色或黃白色。腋羽和尾下覆羽檸檬黃色。
虹膜褐色;上嘴及下嘴端部黑褐色,下嘴基部色淡;腳暗黃褐色。
共有6個亞種。指名亞種上體較多綠色;喉、胸較多黃色,兩脅較淡;西南亞種上體較富於褐色,喉和胸的黃色較淡,但兩脅較為橄欖褐色;秦嶺亞種上體概為橄欖綠褐色;下體污白,胸和兩脅沾淡棕色。
大小量度:體重♂8-11g,♀8-9g;體長♂115mm,♀105-106mm;嘴峰♂11mm,♀11-11.5mm;翅♂51-54mm,♀46-48mm;尾♂47-54mm,♀42-49mm;跗蹠♂19-22mm,♀19-22.5mm。(註:♂雄性;♀雌性)

棲息環境

棲息于海拔700-3600米稠密灌木叢、竹叢、蕨類植物常綠闊葉林針葉林中。繁殖季節主要于海拔2400-3600米的常綠闊葉林和針葉林下灌叢中。冬季則下降到700-2700米的稠密灌叢、竹叢或蕨類植物叢中。

生活習性

主要為留鳥,但有季節性垂直遷徙的習性,部分遊蕩或遷徙。常單獨或成對活動,性活潑而機敏,但較膽怯,總是躲躲閃閃、偷偷摸摸地在稠密的林下灌叢或草叢中跳來跳去,很少到暴露的地方活動,有時也跳到灌木和高草頂端,但一見人立刻又落入灌叢。很隱蔽,常常只聽到叫聲,難覓其影。主要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

分布範圍

世界

分布於不丹、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菲律賓、泰國、東帝汶、越南。

中國

陝西(太白山)、山西(永濟)、四川(屏山、甘洛、峨邊、天全、康定、茂汶、萬源)、雲南(騰衝、怒江與瀾滄江之間山脈)、西藏(南部偏東地區、昌都地區西南部)(留鳥)。
異色樹鶯分布圖異色樹鶯分布圖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築巢於茂密的高草叢或灌叢中。巢成球形,開口於側面,巢由草和竹葉紡織而成,內墊以乾樹葉,偶見有羽毛。每窩產3-4枚卵。卵呈長卵形。從淡色至深土白色,有的綴以栗色斑點。卵為長卵圓形,大小為17.0-18.5mm×12.4-13.1mm。雛鳥晚成性。

亞種分化

異色樹鶯(6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與年代
1
異色樹鶯緬甸亞種
Horornis flavolivaceus alexanderi
Ripley, 1951
2
異色樹鶯指名亞種
Horornis flavolivaceus flavolivaceus
Blyth, 1845
3
異色樹鶯秦嶺亞種
Horornis flavolivaceus intricatus
  
Hartert, 1909
4
異色樹鶯越南亞種
Horornis flavolivaceus oblitus
Mayr, 1941
5
異色樹鶯阿薩姆亞種
Horornis flavolivaceus stresemanni
Koelz, 1954
9
異色樹鶯欽邦山亞種
Horornis flavolivaceus weberi
Mayr, 1941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7年 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