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想畫的竹子,並不是眼中看到的竹子。畫竹必定要心裡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如兔子躍起奔跑,一鼓作氣、一氣呵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
- 外文名:拉丁學名: bamboo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禁忌,方法,畫在筆先,一氣呵成,原文,作者簡介,蘇軾,鄭板橋,譯文,蘇軾,鄭板橋,
禁忌
蘇軾善書法和繪畫,其畫開創了湖州畫危和刪敬派。他說:“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竹子是一節一節的長大的,“豈復有竹乎”?鄭板橋一生畫竹最多,他說:“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眼中看到的竹子並不是想畫的竹子。
方法
畫在筆先
畫竹必定要心裡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而不是眼裡看到的竹子。即“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鄭板橋)。
一氣呵成
做畫就有一定的規則、有情趣,是在表達自己的意志。如兔雅乃棄子躍起奔跑、隼俯衝下搏,一氣呵成。,
原文
1.蘇軾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之焉。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慨諒悼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其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蘇軾)
鄭板橋
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乎哉!(鄭板橋)
作者簡介
蘇軾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漢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時為眉山城)人,祖籍欒城。北宋著名文學榜項束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詞人代表。其詩,詞,賦,散文,均成就極高,且善書法和繪畫,是中國文學藝術史上罕見的全才,也是中國數千年歷史上被公認文學藝術造詣最傑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
鄭板橋
鄭板橋,又名鄭燮,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藝術名人,“揚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絕“詩、書、畫”聞名於世的書畫家、文學家。他的一生可以分為“讀書、教書”、賣畫揚州、“中舉人、進士”及宦遊、作吏山東和再次賣畫揚州五個階段。鄭板橋生鴉嬸協於1693年11月22日,卒於1765年1月22日,享年73歲;應科舉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官山東范縣、濰縣縣令,有政聲“以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遂乞病歸。”做官前後,均居揚州, 以書畫營生。工詩、詞,善書、畫。詩詞不屑作熟語。畫擅花卉木石,尤長蘭竹。蘭葉之妙以焦墨揮毫,藉草書中之中豎,長撇運之,多不亂,少不疏,脫盡時習,秀勁絕倫。書亦有別致,隸、楷參半,自稱“六分半書”。間亦以畫法行之。印章筆力朴古逼文、何。為人疏放不羈,以進士選縣令,日事詩酒,及調濰縣,因歲飢為民請賑,忤大吏,罷歸,居揚州,聲譽大著。恣情山水,與騷人、兵永甩請野衲作醉鄉游。時寫叢蘭瘦石於酒廊、僧壁,隨手題句,觀者嘆絕。著有《板橋全集》,手書刻之。所作賣畫潤格,傳頌一時。為“揚州八怪”之一,其詩、書、畫世稱“三絕”,擅畫蘭竹。鄭燮一生畫竹最多,次則蘭、石,但也畫松畫菊,是清代比較有代表性的文人畫家。
譯文
蘇軾
竹子開始生出時,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節、葉都具備了。從蟬破殼而出、蛇長出鱗一樣的狀態,直至象劍拔出鞘一樣長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長就有的。如今畫竹的人都是一節節地畫它,一葉葉地堆積它,這樣哪裡還會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畫竹必定要心裡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而不單單只是眼裡看到的竹子的樣子拿起筆來仔細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畫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動手作畫,一氣呵成妹坑,以追上他所見到的,如兔子躍起奔跑、隼俯衝下搏,稍一放鬆就消失了。(蘇軾)
鄭板橋
【字詞解釋】具:具備;振:揮動;遂:完成;少:稍微;逝:消失。
在清爽明朗的秋天的江邊住處,早上起來看竹子,絪縕霞光晨靄,都在竹林的疏枝密葉間浮走遊動。心中就慢慢產生了要畫它的意願。其實心中所想畫的竹子,並不是眼中看到的竹子。所以攤開畫紙磨好研墨落畫筆的時候竹子就有了抽象的變化,這是因為畫下去的竹子又不是心中所想的竹子。綜上所述,立意在落筆之前的畫者,做畫就有一定的規則;情趣在表象以外的畫者,就能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意志。難道就單是作畫才能體現出這種道理嗎!(鄭板橋)
譯文
蘇軾
竹子開始生出時,只是一寸高的萌芽而已,但節、葉都具備了。從蟬破殼而出、蛇長出鱗一樣的狀態,直至象劍拔出鞘一樣長到八丈高,都是一生長就有的。如今畫竹的人都是一節節地畫它,一葉葉地堆積它,這樣哪裡還會有完整的、活生生的竹子呢?所以畫竹必定要心裡先有完整的竹子形象,而不單單只是眼裡看到的竹子的樣子拿起筆來仔細看去,就看到了他所想畫的竹子,急速起身跟住它,動手作畫,一氣呵成,以追上他所見到的,如兔子躍起奔跑、隼俯衝下搏,稍一放鬆就消失了。(蘇軾)
鄭板橋
【字詞解釋】具:具備;振:揮動;遂:完成;少:稍微;逝:消失。
在清爽明朗的秋天的江邊住處,早上起來看竹子,絪縕霞光晨靄,都在竹林的疏枝密葉間浮走遊動。心中就慢慢產生了要畫它的意願。其實心中所想畫的竹子,並不是眼中看到的竹子。所以攤開畫紙磨好研墨落畫筆的時候竹子就有了抽象的變化,這是因為畫下去的竹子又不是心中所想的竹子。綜上所述,立意在落筆之前的畫者,做畫就有一定的規則;情趣在表象以外的畫者,就能通過作品表達自己的意志。難道就單是作畫才能體現出這種道理嗎!(鄭板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