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敘永縣城北約44公里的水尾鎮境內,東、北面與貴州省赤水市、四川省古藺縣接壤,總面積238.27平方公里,屬於雲貴高原黔山地北緣與四川盆地中部低山丘陵的過渡地帶,在地史上屬於華南古陸和古地中海的邊緣部分,地質歷史悠久,動植物區系成份古老。2003年6月,被批准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由環保行政系統主管。主要保護對象為亞熱帶原始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第三紀殘遺物種桫欏群落及其伴生的珍稀野生動植物為主的自然保護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地理位置:四川敘永縣城北
  • 氣候類型: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
  • 占地面積:238.27平方公里
  • 級別: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 保護對象桫欏群落
  • 類型:自然生態系統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質地貌,氣候,水文,土壤,保護目標,保護對象,動物資源,植物資源,開發利用,旅遊信息,科學研究,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1998年被列為四川省級自然保護區,2003年被列為國家級自然生態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歷史文化名城敘永縣城北約44公里的水尾鎮境內,東、北面與貴州省赤水市、四川省古藺縣接壤。地跨東經105°03′—105°40′,北緯27°42′—28°31′。
畫稿溪

地質地貌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地質基礎為陸相沉積,出露地層從古生界中生界寒武紀奧陶紀志留紀二疊系侏羅紀均有出露,以白堊系上統之夾關組為主。該組岩層主要為磚紅色砂岩夾沙質泥岩,砂岩常具流水形交錯層理,並普遍發育出厚3-5米的大型楔形層理,而且在泥岩和粉岩的層面上,乾裂、雨痕及不對稱波痕等較為發育。總之該組地層屬較為典型的河湖相紅色碎屑物沉積。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楊子準地台大地構造分區的康滇地軸之東,東南地軸之西的滇黔褶斷區。保護區以南則為雲貴高原,保護區以東和以西均屬於盆周山區(向雲南高原)過渡帶,保護區以北近距離仍屬於盆周山區過渡帶,以北的大環境則屬於四川盆地區域,具有過渡性特徵。地質構造屬於揚子準地台婁山弧形箱狀褶皺帶中的川黔東西向構造體系。從地質力學觀點分析,則屬川南山字型的馬蹄形盾地西緣,鳳凰山向斜橫貫其間,並由夾關組構成槽部。區內山脈屬婁山余脈之廣木山脈,起源於古藺縣筍子山並東西向橫貫保護區。
從地貌上看,保護區為一隆起的巨型方山,被三條河流切割,形成典型的峽谷、方山、丹霞地貌。即由巨厚紅色砂礫岩上發育成的方山、赤壁、奇峰、岩洞和巨石等特殊地貌,地形地貌極具特點,在其南、西、北三面均突然從中、淺丘陵劇烈抬升為山地,只有東面與古藺縣以山體相連,因而構成了能夠與區外截然劃分開來的天然地形地貌屏障。區內溝谷縱橫,切割很深,從谷底至山頂的相對高差一般在300-500米,地形地勢極其複雜,由於地處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過渡地帶,區內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升高,最大垂直高差達1430多米,地勢險要,丹岩絕壁成為劃分保護區的分界線,這也是使保護區內生物多樣性得以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

氣候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氣候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降水豐沛、雨熱同季、日照偏少、無霜期長。保護區所在區域氣候類型分為乾熱河谷(800米以下)、暖濕平丘(270~500米)、暖濕低山(500~1000米)和冷濕中山(1000~2000米)四個類型。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所在的水尾鎮區域年平均氣溫17.3℃,最熱月(7月)均溫27℃,最冷月(1月)均溫6.9℃,極端最高溫41.2℃,極端最低溫-0.5℃,≥10℃的積溫5802℃,≥15℃的積溫4900℃;年平均降雨量1285.6mm,年平均相對濕度80%;年平均日照1170hr以下,日照不足27%;年均蒸發量為1300mm以上,大於年降雨量;無霜期長達350天左右。

水文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水系屬長江一級支流赤水河永寧河流域,主要水系有水尾河、墩梓河和三岔河。水尾河發源於區內的四美村,由南向北流經畫稿溪,至大石鄉與墩鋅河匯合,再至貴州省赤水市境內注入赤水河,全長50公里。墩梓河發源於區內的關斗山和與古藺縣接壤的“黃荊老林”,由南向北,所流經的山谷是保護區腹地的兩大主要溝谷之一,全長40公里。這兩條河流的河床為亂石結構,極不平整,斷面穩定,河面寬度約40米左右,水流量隨降水不均而漲落,但即使在枯水季節兩河亦均有0.5m/S以上的流量,多年平均徑流係數為0.70。三岔河屬於另一條長江一級支流永寧河,它起源於合樂鄉,由東向西,流經保護區西南角並把玉皇觀與保護區切割開來,在區內流經玉皇觀後山背溝,至龍鳳鄉匯入永寧河,再經納溪區注入長江,全長35公里。而且,區內還有揚塵河、何家溝河等許多屬於上述三條二級支流的三、四級支流,多呈東西向展布。此外,區內地下水主要是白堊系砂岩和紅砂岩裂隙孔隙水,出露點甚多,儲量較豐富。

土壤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境內土壤的成土母質主要是白堊紀夾關組磚紅色長石石英砂岩風化物、坡積物。由於自然植被好,岩層透水性強,下部岩層經水化而變為紫黃色或黃紫色,母質無碳酸鹽反應,呈酸性。形成的土壤類型紫色土類,紅紫泥土屬。因所處地形和部位不同,加之母岩水化度不一致,發育成紅冷沙土、黃冷沙土、豆面土和灰包土等4個土種。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保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是亞熱帶原始山地常綠闊葉林生態系統。另一主要保護對象是第三紀孑遺植物桫欏和珍稀植物川南金花茶
桫欏桫欏
桫欏又名樹蕨、大花蕨、筆筒樹等,是現存唯一的大型木本蕨類植物,國家一級保護漸危種畫稿溪保護區有兩個種,分別為黑桫欏和桫欏。桫欏是第三紀孑遺植物,是孑遺植物中蕨類植物的代表。據調查,保護區內有大面積的桫欏分布,總株數約12萬株以上。
川南金花茶
金花茶為山茶花科,山茶屬金花茶組植物,是世界上珍貴、稀有的觀賞植物和物種資源,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被譽為“植物界的大熊貓”、“茶族皇后”。
川南金花茶川南金花茶

動物資源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盆周山地與雲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在中國動物地理區劃中歸屬於東洋界中印亞界華中區西部山地高原亞區。區內山高林深,以天然闊葉林為主,植被類型複雜多樣,溫涼的氣候、高差懸殊的地勢,給野生動物棲息繁衍創造了良好條件。
截止到2008年,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已知有脊椎動物181種,分屬哺乳綱7目20科40種,鳥綱15目32科118種,兩棲綱1目2科5種;爬行綱2目7科18種。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已知有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29種, 其中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豹、雲豹林麝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黑熊斑羚黃喉貂白鷳紅腹角雉白腹錦雞等26種。值得一提的是按照世界鳥類區系分布,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南亞熱帶森林特產鳥類區的重要構成部分,分布有十種中國特產鳥類,即灰胸竹雞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白腹錦雞、領雀嘴鵯白頭鵯畫眉白領鳳鶥棕頭鴉雀黃腹山雀,它們絕大多數廣布於該地區,且數量較多。
在本地區獸類20個科中,除廣布科外,南方成份和北方成份在此地區有所混雜,但南方成份占絕對優勢,僅有個別的北方成份在此地區有分布。從生態地理動物群的角度出發,主要由亞熱帶森林農田動物群組成。獸類的生態類群為地下生態群、半穴居類群、地面棲生類群、半樹棲類群、樹棲類群、半水棲類群等五類。鳥類與獸類的區系特徵趨同,另有一重要特點是此處為鳥類南北遷徙的中轉站,候鳥旅鳥過境頻繁,因而該區域鳥類的種類和數量在一年中有周期性變化。

植物資源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四川盆地雲貴高原過渡地帶,在植物區系的劃分上又處於泛北極植物區古熱帶植物區的匯集和分界地帶,植物多樣性很高,地理成分十分複雜。
植物區系地理成分複雜和古老性強,為該區的另一特徵。在中國植物區系地理成分中,畫稿溪自然保護區的植物區系含蓋了所有15個分布區類型。據該地區分布的580個種子植物屬分析,屬於熱帶成分為295屬,占分析屬總數的51%,溫帶成分的有219屬,占分析屬總數的38%,世界廣泛分布的屬在該地區有47屬,占分析屬總數的8%;中國特有分布類型在保護區內有19屬,占分析屬總數的3%。經比較看出,畫稿溪自然保護區種子植物屬的分布區類型總體上同雲南、貴州的一些地區一致,處於中國中亞熱帶和南亞熱帶植被類型的結合部,具有明顯的過渡性特徵,植物區系成分極為複雜多樣。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典型生境為山地常綠闊葉林,同時受氣候、水熱條件和地形地貌以及其他自然和人為因素的長期影響,形成類型豐富多樣的生境及微生境,總體上看整個生態系統結構複雜,功能較為穩定。
複雜多樣的生境為各種類群物種的生存提供了適宜的生態位。據2002年調查,自然保護區已知高等植物有231科、708屬、1583種,其中種子植物為157科、580屬、1400種。屬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有4種,二級重點保護的有10種,三級重點保護的有10種,分別是:金花茶、杪欏、銀杏禿杉水杉金錢松福建柏鵝掌楸峨眉含笑水青樹杜仲木瓜紅香果樹伯樂樹、厚朴、楨楠、銀葉桂紅豆樹野大豆、黃連、青檀梓葉槭、八角蓮等。

開發利用

旅遊信息

畫稿溪景區內旅遊產品線路
一日游線路
1、水尾鎮-墩河放伐-墩河龍橋-“龍騰之處”古碑-壺臼景觀-三潭疊翠-天然游泳池-天外來石-龜背圖-鯉魚石-白鷺瀑布-橋溝頭瀑布-馬灘疊瀑群
2、水尾鎮-橋溝頭瀑布-丹霞赤壁-九疊瀑布-鱷魚潭-古驛道
3、水尾鎮-龍潭湖-龍潭瀑布-水蛇潭-百草藥潭-遇仙潭-桫欏景觀台-斑羚崖-彩虹瀑布-同美穴古寨
二日游線路
墩河景區-畫稿溪景區二日游
第一天:水尾鎮-墩河放伐-墩河龍橋-龍騰之處”古碑-壺臼景觀-三潭疊翠-天然游泳池-天外來石-龜背圖-鯉魚石-白鷺瀑布-橋溝頭瀑布-馬灘疊瀑群-丹霞赤壁-九疊瀑布-鱷魚潭-古墓古驛道
第二天:水尾鎮-龍潭湖-龍潭瀑布-水蛇潭-百草藥潭-遇仙潭-桫欏景觀台-斑羚崖-彩虹瀑布-同美穴古寨-牛心山-一線天

科學研究

2001年在保護區資源本底調查中,首次發現保護區內有金花茶分布,經著名植物學家張宏達教授鑑定為一新種,定名為川南金花茶,模式標本原產地為敘永畫稿溪,系小黃花茶組唯一種。金花茶為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約2-5米,葉深綠色,花金黃色,單生於葉腋,花開時,有杯狀、壺狀和碗狀的。11月開始開花,花期可延續至翌年3月。一般分布在海拔700米以下,海拔200米-500米範圍較常見。

生態價值

畫稿溪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生境主要為常綠闊葉林,常綠闊葉林的分布面積大,而且保存原始,與周邊的古藺黃荊老林”、合江福寶林區、重慶四面山林區等天然林連成一片,是全球同緯度地區保存最完好的區域之一,也是中國中亞熱帶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常綠闊葉林林區。常綠闊葉林是本地的地帶性植被,該生境內的生物多樣性及其豐富,保護原生的闊葉林系統,對於保護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