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公橋社區

畢公橋社區

蕭山區衙前鎮畢公橋社區位於衙前鎮東部,占地面積0.5平方公里,總人口有872人,外來人口有687人,是衙前第一個也是唯一個純居民社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畢公橋社區
  • 占地面積:0.5平方公里
  • 總人口:872人
  • 外來人口:687人
  • 東接區域山南富村
  • 環靠區域鳳凰村
  • 建立時期:清朝
  • 主要成就:杭州市歷史文物保護點
  • 主要榮譽:區級黨建工作示範點
  • 社區書記:汪慶雅
  • 社區主任:孔堅
社區簡介,社區命名,獲獎榮譽,社區領導,年度事件,

社區簡介

畢公橋社區地理位置便利,東接山南富村,環靠鳳凰村,北接衙前鎮中,臨近蕭明線,蕭紹運河從社區內流過。社區老街和古畢公橋,始建於清朝,歷史悠久,2004年古畢公橋被列為杭州市歷史文物保護點。

社區命名

畢公橋社區的名字以著名的老街口的古畢公橋而命名,該橋被列為杭州市第五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明萬曆《蕭山縣誌》里有記載:“治東四十里曰鄭家橋,又里許曰畢公橋。”現在我們看到的這座橋是清光緒年間重建的。根據《衙前鎮志》記載,此橋是一個名為畢公的人所修建,該人是宋代州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忻州市代縣,字仁叟,乾德四年進士。太平興國三年,他曾任越知州。據了解,此人興修水利有功,該橋當初為他所建,該人對修建錢塘江堤塘也有貢獻。
光陰荏苒,滄海桑田。這座位於衙前老街西頭的單孔石拱橋,北依鳳凰山和航塢山,悠悠東逝的蕭紹古運河蜿蜒而過。根據資料,此橋矢高2.7米,跨徑4米。橋面長10.9米,寬2.8米。南北兩側有橋欄(石條狀),南橋欄外側自右至左陽
刻有“古畢公橋”四字,東、西各有13級台階,橋欄遺失。據了解,古畢公橋上原來有個橋亭,現在已經損毀了,但是仍可以從殘留的亭柱榫眼考證出來。石橋兩端原有的石獅也已經損毀消失了。
據當地人介紹,曾經以古畢公橋為中心的衙前老街可是個繁華的地界,以古畢公橋為中心,橫街和直街組合起來形如“V”字。直街基本是南北走向,橫街基本是東西走向,有一百多米長。老街大約形成於宋朝以前,踏上石板鋪就的老街,只見街兩邊是磚木結構的兩層樓店屋,店面門額上的字跡斑駁難辨,但依稀可以看出它蒼勁有力、儒雅大氣的輪廓。“以前穿梭在錢塘江上的船隻經過,都會下船來這裡歇歇腳,吃飯,休息,熱鬧得很呢。”當地老人告訴記者。只是曾經的繁華已逝,歲月流轉到如今,人們平靜而閒適地在這裡繼續生活,街口的這座古畢公橋,則像一位閱盡滄桑的老人,靜靜佇立,如一部沉默的史書,記載那些風雨飄搖歲月里無數的悲歡故事。

獲獎榮譽

2011年,畢公橋社區先後被評為杭州市“充分就業”社區、杭州市“計畫生育”先進集體、“區級黨建工作示範點”、“區巾幗示範社區”、“區三星級文明社區”、區“綠色”社區等榮譽稱號。

社區領導

社區書記 :汪慶雅
畢公橋社區
畢公橋社區
社區主任 :孔堅

年度事件

2014年3月10日下午,衙前鎮畢公橋社區黨支部在黨員活動室召開黨員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會議。會議由主任孔堅主持。
會上,社區書記汪慶雅同志先作開展黨員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動員報告,動員廣大黨員要積極行動起來,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高效率為民辦實事;鎮領導周永根同志代表鎮實踐活動督導組在會上講話,闡述開展此項活動的原由、重要意義和基本要求,要求所有黨員同志要以習總書記提出的“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十二字來嚴格要求自己,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深入民眾,準確掌握民眾所思、所憂、所盼,認真分析存在問題,力求切實幫扶解決民眾實際困難,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分發揮黨組織的基層堡壘作用。
2014年4月28日,畢公橋社區請鎮計生辦工作人員進社區,為轄區內育齡婦女提供免費的B超檢查。為擴大該次檢查的知曉率,讓計生服務到所有婦女,社區提前發放宣傳資料。
檢查在下午1點開始,社區計生宣傳員在體檢室門口開始登記,給來檢查的每位婦女發放體檢單,有序地進行B超檢查。宣傳員還給他們提供禮物,宣傳計生知識。婦女們參與熱情高漲,他們都表示,社區為婦女想得很周到,提供免費的B超檢查,讓大家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感到很溫暖。
此次活動得到了廣大居民的回響和支持,也使轄區內的婦女真真切切地享受到了優質的計生服務。社區在活動中,不僅宣傳了計生知識,提高了大家的健康意識,也掌握了育齡婦女的生育動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