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竹子刻 留青竹子刻,也稱平雕,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層青皮雕刻圖案,把圖案之外的青皮鏟去,露出竹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留青竹子刻
- 別名:青竹子刻
青竹子刻 留青竹子刻,也稱平雕,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層青皮雕刻圖案,把圖案之外的青皮鏟去,露出竹肌。
青竹子刻 留青竹子刻,也稱平雕,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層青皮雕刻圖案,把圖案之外的青皮鏟去,露出竹肌。歷史背景留青竹子刻1 留青竹子刻,也稱平雕,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層青皮雕刻圖案,把圖案之外的青皮鏟去,露出竹肌。留青又稱“皮雕...
留青竹刻的形式美,就是把中國繪畫水墨畫表現於作品。劉氏留青竹刻正是巧妙運用竹皮竹肌,收壯美天涯於咫尺竹面,意境深遠;刻書法,鐵劃銀鉤,刀刀見功,刻出筆墨的乾濕濃淡,以至飛白牽絲等生動的墨趣和韻味;刻花鳥翎毛似能感其樂...
留青竹刻的收色單一,主要依靠竹子的材質美來呈現。這種古樸的竹子自然色彩正是自然美的用色理念,和老子所提倡的“見素抱樸”的古樸色彩審美觀點一致。常州留青竹刻的色彩呈現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方面,是通過竹子本色的明暗變化、深淺變化...
留青竹刻山水人物擱臂為清代文物。留青竹刻山水人物擱臂 清(1644——1911年)Bamboo carving arm-rest (1644-1911A.D.)長23.6、寬6.9、厚0.79厘米 館內舊藏 巧妙地利用竹幹上的留青,以淺浮雕技法刻成山石松竹和人物形象。
劉氏竹刻傳承人劉志高對竹刻創作步步深入,研究課題不斷增加,大膽嘗試了竹、玉、石、木、磚、牙、角等不同材料的幾十種刻法,博取眾家之長,掌握它們各具特色之處,相互之間又融會貫通。基本信息 留青竹雕,是竹雕中難度最大的一...
留青竹雕九獅圖竹節式筆筒,清中期,高13.5cm,最大口徑9cm。留青工藝通過預留竹表青筠來表現圖案,剔去其餘部分露出竹肌作為地子,又稱皮雕。這種技法在清代發展到頂峰,可以利用青筠的多留與少留劃分層次,營造出有如運筆而成的墨...
這種技法即後世所稱的“平地花紋刻法”。無論竹根、竹節,還是雕刻中的寬窄深淺、長短斜正、勾勒烘染等都是“神明於規矩之中,變化於規矩之外”,他這種以南宗畫法直接刻竹的途徑,在當時竹刻界首屈一指,這件臂擱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趙汝珍在《古玩指南·竹刻》中這樣概括:“竹刻者,刻 竹也。其作品與書畫同,不過以刀代筆,以竹為紙耳。”言簡意賅,卻頗為精妙。 竹雕早期通常是將宮室、人物、山水、花鳥等紋飾,刻在器物之上。而且存世的竹雕製品也很少,所見...
各圈裝飾均打窪起淺,一絲不苟。不但對筆筒起到加固作用,同樣也是表明了其時代的特質。說明: 高13厘米,口徑9.9厘米 款識為:湖山領略人如畫,流連春光奼紫天,尚勛制。尚勛:清代竹刻名家,制竹黃與刻竹均佳。
清“之璠”款留青山水畫竹雕筆筒中用竹筠表現的山巒、房屋的倒影,極為傳神,其技藝之精湛令人叫絕。文物鑑賞 清“之璠”款留青山水畫竹雕筆筒,高13厘米,口徑5厘米。該筆筒呈竹肌呈棕紅色,留青竹筠呈雞油黃色。清“之璠”款留...
清代“之璠”款留青山水畫竹雕筆筒,高13厘米,口徑5厘米。竹肌呈棕紅色,留青竹筠呈雞油黃色。文物簡介 說明: 高13厘米,口徑5厘米。留青技法在唐代已經出現,也稱皮雕,屬低浮雕範疇,是在竹的表皮上進行雕刻,將雕刻成圖案以外...
留青竹刻是江蘇常州民間傳統工藝之一,在當今世界工美藝苑中已屬鳳毛麟角。留青竹刻是竹刻藝術中難度最高的一種技法,是在竹子表面極薄的一層青筠上進行雕刻的一門藝術。在外公白士風的言傳身教下,從事留青竹刻20多個年頭,作為白氏...
無錫留青竹刻,是漢族傳統竹刻藝術的一種,因其留用竹子表面一層竹青雕刻圖案,然後鏟去圖紋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底,故名“留青竹刻”。無錫留青竹刻以刀代筆,似在絹帛宣紙上揮毫,縱橫自如,是竹上的書法、繪畫和雕塑,融...
"留青",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層青筠,作為雕刻圖紋;然後鏟去圖紋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地,稱之為"留青竹刻"。竹青選用深山冬竹,經防霉防蛀工藝處理,成品表面光潤。竹筠潔如玉,竹肌有絲紋,竹筠色淺,年久呈微亮;竹...
深雕:又名陷地深刻,陰刻的一種,又稱“陰陽翻”。留光滑表面作地,物象深入,凹於竹面。既有陰刻的味道又有浮雕的層次。金西厓《竹刻小言》稱之為深刻。只以方圓刀結合,直起直落畫點線,來表現物象。此法以清代周顥最為擅長...
3、 保青:一般用於對竹對聯的鐫刻,保留竹材表現的留青層,對書法字型按筆划進行施陰刻。4、 深刻:刻痕較深,不必藉助高光即能看清刻痕的凹刻。宜於刻書法作品和勾勒法之畫,有碑刻的韻味,大都用於臂擱、扇骨、筆筒及翻簧製品。為...
金陵派的主要技法為淺刻,即竹刻中的陰文刻法。這種刻法不僅有線也有面,刻出的景物可再現書畫的筆情墨趣。清中期竹刻工藝出現了留青刻法,也稱“貼簧”、“文竹”、“竹簧”,經煮、曬、壓,膠合或鑲嵌在木胎及竹胎器物上,然後...
金陵派的主要技法為淺刻,即竹刻中的陰文刻法。這種刻法不僅有線也有面,刻出的景物可再現書畫的筆情墨趣。清中期竹刻工藝出現了留青刻法,也稱“貼簧”、“文竹”、“竹簧”,經煮、曬、壓,膠合或鑲嵌在木胎及竹胎器物上,然後...
如“仿麓台「王原祁」意,壬申「1932年」夏日蔡銑”),而刻竹者有的則將名款隱去,或者在另一片扇骨上作“某某刊”或“某某刻”(如圖1「余伯雨刻留青書法扇骨」中的“伯雨”、“余氏雨”),以明示刻竹出自何人之手。
1996年,汪偉創立“石竹坊”工作室,專業從事徽派留青竹雕的研究開發,填補了清末以來徽派留青竹雕的空白。1997年,鄭再權創辦了“竹玩齋”,設計、生產、製作徽州竹雕。2012年,張紅雲夫婦成立了黃山市洪建華雕刻藝術發展有限公司,並開辦...
2、 留青雕:又名皮雕,是皮雕中的凸刻法,將圖文留於竹皮(青)上,其餘鏟去為底(地)。如果圖文再以淺刻法,分出層次,使具有深淡的墨色效果,為留青雕之上品。常用於筆筒、臂擱、扇骨上。以表現字畫的用筆,用墨為其特色...
由於部分佳作上刻有名款,故竹刻家的姓名也隨著作品而流傳,給後人提供了研究竹刻歷史的依據。在竹刻藝術方興未艾的今天,中國竹工藝大師徐華鐺先生,不辭辛勞,通過各種渠道,徵得大量優秀的竹刻、竹雕作品照片,並親自撰文,主編出版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