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刻(無錫竹刻、常州竹刻)

竹刻(無錫竹刻、常州竹刻),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代表性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竹刻(無錫竹刻、常州竹刻)
  • 類別:傳統美術
歷史淵源,文化特徵,

歷史淵源

竹刻藝術由實用竹製品脫胎而來,以文人雅士、書畫藝術家為主要客群,凡若鎮紙、臂擱、扇骨、掛屏、台屏、筆筒、香筒、抱對等等,以清淡雅致、天然本色渲染文化氛圍,寄寓超逸高邁的傳統文化情操。我國的竹刻源遠流長,其形成一種專門藝術,當在十五世紀的明代正德、嘉靖年至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在這百餘年間,江南地區的竹刻藝人在文人士大夫指導和影響下,將竹刻工藝與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結合起來,創立了“以畫法刻竹”的創作理念,從而令其設計格局發生重大變革,給竹刻賦予了文人藝術的高雅氣韻。竹刻家們還創立了陰文、陽文、浮雕、透雕、圓雕、留青翻簧等雕刻技法,並使之不斷成熟,日臻完美。明代中葉至清代中葉,是中國竹刻發展的鼎盛時期。

文化特徵

無錫留青竹刻,是漢族傳統竹刻藝術的一種,因其留用竹子表面一層竹青雕刻圖案,然後鏟去圖紋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底,故名“留青竹刻”。無錫留青竹刻以刀代筆,似在絹帛宣紙上揮毫,縱橫自如,是竹上的書法、繪畫和雕塑,融書畫、詩文、印章為一體,風雅絕俗,充溢著中國傳統藝術所追求的書卷氣和金石味,詩意盎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