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白氏留青竹刻博物館,位於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勤業路17號,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303件/套,開展教育活動50次,參觀人數1.8萬人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常州白氏留青竹刻博物館
- 地理位置: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勤業路17號
- 類別:非國有博物館
- 投用時間:2013年1月1日
- 開放時間:每日上午9點至下午5點
- 藏品數量:303件/套
- 參觀人數:1.8萬人次
- 開展教育活動:50次
- 建築面積:200 m
常州白氏留青竹刻博物館,位於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勤業路17號,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303件/套,開展教育活動50次,參觀人數1.8萬人次。
常州白氏留青竹刻博物館,位於江蘇省常州市鐘樓區勤業路17號,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303件/套,開展教育活動50次,參觀人數1.8萬人次。 歷史沿革龍城常州西門古運河畔的勤業橋堍,坐落著一青...
常州留青,有徐、白兩派,徐門寫意,白門寫實。白士風能被尊為當代留青竹刻大師,確立白氏門派,大約在上世紀70年代末。他花3年時間刻成竹簡《孫子兵法》,全套共13篇6000多字,放在地上排開約9平方米,在竹刻史上堪稱精工巨製。新加坡藏家以3 萬元從常州工藝美術研究所買走這件作品,幾年後台灣地區藏家又以60...
據史料記載,常州留青竹刻的起源可迫溯至唐代。清末時期,常州留青竹刻即在中國國內穩占鰲頭,獨負盛名。近現代以來,常州留青竹刻名家輩出,精品迭現,形成了以徐素白、白士風為代表的兩大流派。常州留青竹刻產品有工藝台屏、工藝掛屏、工藝筆筒和臂擱等多種類型,其製作過程主要包括整形、描圖、切邊、鏟底四個...
常州白氏留青竹刻博物館 無詞條 無錫市錢鐘書故居 無詞條 淮安運河博物館 未特色 常州橫山博物館 無詞條 無錫美術館 未特色 淮安市楚州博物館 無詞條 常州市武進區湖塘博物館 無詞條 無錫錫劇博物館 未特色 洪澤湖博物館 未特色 常州市陳亞先亂針繡博物館 無詞條 無錫市鴻山遺址博物館 無詞條 盱眙縣博物館...
竹刻(無錫竹刻、常州竹刻),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傳統美術類代表性項目。歷史淵源 竹刻藝術由實用竹製品脫胎而來,以文人雅士、書畫藝術家為主要客群,凡若鎮紙、臂擱、扇骨、掛屏、台屏、筆筒、香筒、抱對等等,以清淡雅致、天然本色渲染文化氛圍,寄寓超逸高邁的傳統文化情操。我國的竹刻源遠流長,其形成...
於常青,江蘇常州人,著名留青竹刻大家白士風之外甥。1988年學校畢業後就隨外公白士風學習留青竹刻,已有二十多年。從一個門外漢到能熟練掌握多種技巧,並在留青竹刻藝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這無不滲透著外公白士風的教誨和心血。竹刻有多種形式,透雕和淺雕。而留青竹刻是利用薄如紙張的竹青層來表現自然界萬物,...
國內稀有的亂針繡精品榮獲了第二屆全國工藝美術品百花獎的“金杯獎”;留青竹刻獲得了江蘇省工藝美術品“百花獎”。作品目錄 封面 常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志 圖片 所領導與編志人員合影留念。所領導、外國專家、車間負責人及部分職工在新車間合影。“金杯獎”獎盃。亂針繡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貿部頒發的“榮譽證書”...
留青竹刻山水人物擱臂為清代文物。留青竹刻山水人物擱臂 清(1644——1911年)Bamboo carving arm-rest (1644-1911A.D.)長23.6、寬6.9、厚0.79厘米 館內舊藏 巧妙地利用竹幹上的留青,以淺浮雕技法刻成山石松竹和人物形象。山石上,一虬松橫空出世,松下一老者拄杖回首,身後一童子躬身拱手,與老者做...
現全市擁有6位國家級傳承人,43位省級傳承人和191位市級傳承人。所獲榮譽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常州市文化館獲得“吟誦調(常州吟誦)、竹刻(常州留青竹刻)項目”保護單位資格。2021年11月18日,入選第五次全國文化館評估定級擬命名一級文化館公示名單。
喬錦洪,男,1947年生,江蘇省無錫市,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無錫留青竹刻傳承人。保護措施 無錫巿民間藝術博物館自籌資金保留了2名竹刻藝人,使其免於流散。無錫留青竹刻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喬錦洪創辦了“梁溪竹友”藝術沙龍,恢復了“雙契軒”竹刻工作室,為竹刻藝術愛好者提供了交流、切磋無錫留青...
文物保護工程市場準人體系建設初探 史海鉤沉 明清時期泰興漕運 《乾隆十八年陝甘武闈題名記碑》考釋 鄉梓俊彥 晚清民國時期孟河醫派中醫醫籍文獻價值述論 淺談白士風留青竹刻創作 甌香“沒骨”詠流傳——研習惲南田畫派有感 藝苑擷英 常州博物館藏海派扇面賞析 讀《艤舟亭雅集圖卷》札記
《常州留青竹刻研究》是蘇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從留青竹刻的源流,常州留青竹刻的兩大流派, 常州留青竹刻的美學意蘊, 常州留青竹刻的傳承與發展等方面研究和闡述了常州留青竹刻這一傳統工藝美術.旨在認識,欣賞,傳承與發展這一特色工藝美術.目前尚沒有常州留青竹刻方面研究的圖書.
徐敏 徐敏,江蘇省竹刻研究會副秘書長,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天寧區人大代表,擔任江蘇理工大學、常州開放大學等多所學校的藝術教育輔導員,傳播弘揚留青竹刻。多年來開辦留青竹刻公益大課堂,教習傳承留青竹刻技藝,學員已達100多人。
民國留青竹刻竹節紋臂擱 民國留青竹刻竹節紋臂擱是近現代的文物,現 浙江省博物館收藏。文物介紹 狀如雙竹並列,上有留青雕的竹葉裝飾。雕刻的刀法飄逸,竹葉俊挺。右側有題款。
留青竹刻名家白士鳳 華羅庚與數學競賽 史事沉跡 宋末元初的常州保衛戰 《南山集》案與趙鳳詔冤獄 太平天國常州保衛戰 侍王李世賢與溧陽城 金壇“磚石之戰”辛亥革命常州的光復 “五四”風暴震撼下的常州城 天寧寺佃戶抗租鬥爭 十八個“大先生”遊街 日軍洗劫茅山 九里灣伏擊戰 沈家大橋保衛戰 汪偽航空警衛營起義 ...
景德鎮的瓷壁畫等;茶 藝 包含各類茶盤、茶座、茶壺及茶道演繹等;本土文藝 包含象牙淺刻、留青竹刻、亂針繡等。交通地址 地址: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嘉澤鎮夏溪花木市場內 公車:312到夏溪花木市場南,328到花溪路下車。自駕線路:239省道或延政西路旁夏溪花木市場內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8:30-17:30 ...
留青竹刻 我國的留青竹刻技藝起源於唐代,與書畫藝術結緣始於明、清。常州留青竹刻藝術的歷史源遠流長,並早已取得卓越的成就。近現代湧現了以徐素白、白士風為代表的兩大流派群體。留青竹刻是竹刻的一種,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層青筠,作為雕刻圖紋,然後鏟去圖紋以外的竹青,露出下面的竹肌作底。因留青,是留其...
白雪飛,常州竹刻藝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人物經歷 白雪飛,自幼受家庭文化影響,1977年進入常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工作,協助父親白士風合作完成留青竹刻《孫子兵法》十三篇,入選第一節中國工藝美術名家作品展。還有多件作品花鳥,在江蘇省首屆紫金杯大獎賽,榮獲國家級金獎銀獎,報刊雜誌刊登...
徐秉方。男,1945年12月出生,江蘇常州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竹刻(常州留青竹刻)代表性傳承人。人物經歷 徐秉方,刻竹名家徐素白之子,自幼受家庭薰陶,愛好繪畫、雕刻。秉方先生幼承家學,專攻留青,四十以後藝大進,不獨見刀處現神采。要求在模糊朦朧不見刀處生變化。不然對此瀰漫濃郁,滿幅煙雲...
2014年9月10日向常州市武進區殘疾人聯合會捐贈5萬元 2016年12月江蘇人民政府授予第六屆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2018年10月4號建立常州首個私人藝術館竹藝苑-徐文博留青竹刻藝術館 2019年3月29日作品《秋山高士圖》被中國美術館收藏 主要項目 徐文博留青竹刻藝術館 ...
江蘇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產業基礎,引進地域特徵較強、市場前景較好的文化創業項目,是促成文化資源優勢轉變為殘疾人產業發展資源優勢。常州市的“留青竹刻”和“十字繡”是全國和江蘇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殘聯組織殘疾人傳承技藝,使之煥發了青春;蘇州市的“寒香會舍”也是最早進行殘疾人文化創業基地探索的地區。
常州白氏留青竹刻 富陽紙的傳承難題 傳統家具的兩位傳人 黃花梨商人楊波 作者簡介 邱楊,《三聯生活周刊》記者,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手無縛雞之力弱女子一枚,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賣不了力氣活兒,勤勤懇懇做些碼字工作。儘管智商一般情商欠半,但幸而對世界仍然抱有足夠的好奇心,對文字始終懷有熱愛和...
梳篦的產地以江蘇常州最為著名。常州梳篦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藝品,有宮梳名篦之稱,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為常州梳篦廠,成列在常州博物館內,與“留青竹刻”同為常州三寶之一,也是常州的三大非物質文化遺產。歷史淵源 漢代許慎《說文解字》有云:“櫛,梳篦之總名也。”...
邵風豐 邵風豐,常州市留青竹刻藝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所獲榮譽 2011年11月17日授予第五屆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譚文如,常州人,1966年生,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簡介 隨沈俊元、王鳳生學油畫數年,後因家境變故改修中文。1995年成立雅圖平面設計工作室從事平面設計,2000年從事建築裝飾設計一職。2008年秋天在華夏藝博園參觀時認識了竹刻家沈華強老師,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留青竹刻的獨特魅力所吸引。在沈老師的薰陶下,愛上...
王志偉,常州竹刻藝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名人,高級工藝美術師,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東南大學特聘文學藝術導師,常州工藝美術協會副秘書長。人物經歷 王志偉,字希白,自小便熱衷於繪畫、雕刻,十一歲時入白士鳳先生門下,賜藝名:希白。90年創作作品《老者》被王世襄先生帶到香港大學講《中國...
竹刻(常州留青竹刻)竹刻(常州留青竹刻),是當地著名的傳統手工藝品,竹刻藝人在竹子表面極薄的一層青筠上鐫刻,巧施全留、多留、少留、微留、不留的技藝,使作品顯示出明暗濃淡、翻轉掩映的立體感,體現出作品的形象或書法神韻,為歷代名人雅士所喜愛。2008年6月,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常州博物館藏留青竹刻作品賞析 試析文化遺產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的關係 ■區域歷史與文化 先秦時期江淮地區物的流動與人的遷徙 六朝時期南京的選官與教育 南京建都前城市發展的若干關鍵因素 孔子問禮碑 ——寧洛之間的又一座文化橋樑 從長沙窯瓷器題記談唐代的飲茶習俗 “聖教序”在《西遊記》中錯誤百出 溧陽曆代...
該博物館建築分兩層,展覽面積約1萬平方米,超過一般省級博物館5000平方米的規格。一層以木藝、石藝為主,二層以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瓷藝為主。已有40多家企業和個人工作室進駐,其中常州企業7家,均是與花木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亂針繡、留青竹刻、象牙雕等。其中,展示現場的木藝分根雕、木雕、紅木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