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京王大臣報雨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留京王大臣報雨詩以志慰
- 作者:弘曆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留京王大臣報雨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
《留京王大臣報晴雨時若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今年古北口內外,季夏孟秋晴雨時。昨近北間復沾霈,京師同日亦優滋。既宜禾稼更資麥,豈不慰欣益勵寅。卻憶畿南已成旱,諭教賑務慎勤為。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
《留京王大臣等奏報得雨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今年欣遇好西成,獨是深秋彌月晴。雖利圃場方納稼,卻廑麰麥待翻耕。奏書喜報沾三寸,行輦明看霏六霙。地異寒暄澤同一,慰哉更以惕乾生。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
《留京王大臣奏報雨暘以時早禾已收諸情形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前日於茲雨即晴,過乎不及繾都京。渥沾三寸開霽好,收定早禾晚稼榮。低地涸消麥堪種,陸途塵颺眾安行。慰哉難可真言慰,南府縈心潦未平。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
《留京王大臣奏報得雨並秋成豐稔詩以志慰》是清代詩人弘曆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自春徂夏逮新秋,時若情知將稔收。未及登場尚繾念,乍披奏牘喜盈眸。橫陳糧價皆稱減,回憶心期幸已酬。嘉霔更欣沾五寸,翻犁尤利種冬麰。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
《留京王大臣奏報雨不過多陰晴適均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恐致霪霖驛問之(前以熱河竟日暑雨降旨馳詢留京王大臣據奏邇日京畿一帶陰晴相間兩水不致過多於田禾並無妨礙云云),報來晴雨恪宜時。豈能一晌無生慰,卻見雲興又惕斯。作者簡介 弘曆(1711一1799),年號乾隆,廟號高宗。執政...
《留京王大臣奏報快雨時晴並不致潦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山莊秋霽碧天清,同否京畿尚系情。例隔兩朝閱尺牘,欣稱快雨以時晴。高原下隰都無礙,畦菜町蕎望有成。額首寸心寧不慰,益增惕息凜持盈。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
留京王大臣報得雨詩以志事 《留京王大臣報得雨詩以志事》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麥已收完大田茂,將旬炎霽望優施。孰知喜被渥沾日,正是於茲恐過(去聲)時。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在京王大臣復報京師得雨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亦是初三雨,均沾二寸深。才嫌風日燥,即沐澤膏斟。咨爾勿相頌,惟予益勵欽。燕南連趙北,不日可聞音。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留京王大臣奏京師得雨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昨曉欣雨霽,今晨亘晚晴。貞符恰合節(是日立秋),佳信又來京。何以酬天惠,惟應竭已誠。愛民及勤政,遑忍懈平生。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留京王大臣報雨深透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逮旬炎灼際,得雨實相宜。滴暑濃膏霈,符占不越期。詎惟稻粱暢,兼利豆蔬滋。同日時略異,雖欣更惕寅。作者簡介 弘曆(1711一1799),年號乾隆,廟號高宗。執政期間勵精圖治,主持編成《明史》《四庫全書》等書。有《御製詩》《樂善堂全集...
《留京王大臣等奏報晴定情形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再三曾往問,詳悉此來陳。晴定風澄爽,秋中氣霽新。低區惜成潦,平壤望登囷。撫恤綢繆要,早咨方伯臣。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留京王大臣報雨詩以志事》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恆山前駐夕,微雨灑連纖。閣本今朝至,京師二寸沾。時同深淺異,盼切惕慚兼。離畢竟何日,瞻霄空卜占。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留京王大臣奏報晴雨應時詩以志事》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邇來雨渥不須多,覽報時暘慰若何。既以大田滋禾黍,更於長路利車馱。微雲見即生猶豫,皎日朗方愜詠喔。因識人恆弗知足,已之未信奈他么。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
《留京王大臣奏晴雨應時西成可望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去年畿輔潦秋雨,猶是辛金惕在心。此每作雲必寄問,今稱久霽悉佳音。黍禾逮熟觀銍艾,蕎菜補栽長(去聲)蔚森。不啻逭霖希有歲,倉箱未納倍生欽。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
《留京王大臣奏報晴雨時若詩以志事》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京畿今歲雨暘時,愈北愈佳鮮遇斯。齊豫深憂幸恩逮,歙徐旁及反殃隨。欲移霶霈此霖往,卻向淺淤彼漕施。一日萬幾心萬里,終無片刻得心怡。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
《留京王大臣報雨詩以志愁》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南瞻略愜矣,北望尚疑哉。待以酉時至,沾稱一寸才。依然土膏渴,空說麥根培。每日匆匆過,愁原勝慰該。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留京王大臣飛報得五代元孫之喜詩以志意》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飛章報喜達行軒,歡動中朝及外藩。曾以古稀數(上聲)六帝,何期今復抱元孫。百男周室非五代,三祝堯封是一言。耄耋人多茲鮮(上聲)遇,獲茲惟益凜天恩。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
《留京王大臣奏宜暘應時積水全消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赤霄幸值五朝霽,鞫使旋來細問情。積水不無阻道路,連陰卻覺甚都京。虞傷稼穡馳諏發,茲報晴暘縷摺呈。以手額加叩穹貺,同民乾惕冀西成。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
《留京王大臣奏京師復望雨詩以志事》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久以未報雨,新耕念所關。敢因此時若,而忘(去聲)彼膏艱。命問昨馳諭,果稱霖復慳。乘涼披摺際,南望切愁顏。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王約性穎悟,風格不凡。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由翰林學士王盤薦為從事,承旨火魯火孫以司徒開府,1288到1294年,王約拜監察御史,授承務郎。轉御史台都事。王約上奏給朝廷的二十二事為:實京師,放差稅,開獵禁,蠲逋負,賑窮獨,停冗役,禁鷹房,振風憲,除宿蠹,慰遠方,卻貢獻,詢利病,利農民,勵...
春秋時代,晉靈公貪圖享樂,派大臣屠岸給他造一座九層的瓊台,怕有勸阻便下令說:”誰敢進諫一律殺頭!” 大臣苟息知道後,便來求見晉靈公.晉靈公為了防止苟息勸阻, 命武士彎弓搭箭,只要苟息一開口勸諫,便立刻把他射死.苟息見到晉靈公後,故作輕鬆地對晉靈公說:”我今天來拜見大王,並不敢勸你什麼,只是來給你...
蘇武痛罵衛律說:“你做漢朝的大臣和兒子,不顧及恩德義理,背叛皇上、拋棄親人,在異族那裡做投降的奴隸,我為什麼要見你!況且單于信任你,讓你決定別人的死活,而你卻居心不平,不主持公道,反而想要使漢朝皇帝和匈奴單于二主相鬥,旁觀兩國的災禍和損失!南越王殺漢使者,結果九郡被平定。宛王殺漢使者,自己頭顱...
吳月霄在《呈瓶泉居士林少穆先生則徐》中稱讚:北鬥士星明,中流一柱擎,勉為民社望,霖雨慰蒼生。 ...二十年來洋人記載,於中國大臣皆直斥其名,惟公則尊之曰林文忠,無敢慢之者。 [25]...舉進士後,居於文藻山,早年以“東壁圖書府,西園翰墨林。頌詩聞國政,講易見天心”為志,潛心搜羅前朝及...
土木之變,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為明景泰帝。瓦剌兵逼京師,身自督戰,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太上皇得歸。明天順元年(1457)于謙以“謀逆”罪被冤殺。弘治謚肅愍,萬曆改謚忠肅。有《于忠肅集》。
李琨(?-703年),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太宗李世民之孫,吳王李恪第三子。永徽四年(653年),因父獲罪,流放嶺南;武則天光宅元年(684年),獲得赦免,進入仕途,頗有才幹,歷任六州刺史、嶺南道招慰使。長安二年,去世,追贈司衛卿。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復位後,追贈張掖郡王...
湯斌本著尊重史實的原則上書皇帝,要求把明朝的抗清忠義之士編入史冊,這在當時是冒極大風險的,為此遭到諸多大臣攻擊。但順治帝非常讚賞湯斌的觀點,才使其沒有遭受文字獄的迫害。湯斌嘔心瀝血,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至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寫出並改削《明史》天文志、歷志12卷,列傳35卷。二十五年以後所撰史...
(此詩奉兄長孝文帝之命,十步作成。據考作於太和二十一年。)軼事典故 高肇在殺元勰之前已經是醜態畢露,排擠漢臣王肅和任城王拓跋澄,殺害拓跋勰的兄弟鹹陽王和北海王,他們可都是孝文帝遺詔上欽賜的輔政大臣。雖然兩個親王本身也有過錯,但是高肇妄想一手遮天,控制少年皇帝以滿足自己暴漲的權力欲望的行徑,已經...
由其對於北京來說更是如此,因為多數滿洲的王公大臣都生活於此。滿洲人的好玩樂也深深影響著北京的世風。子弟書與明清之際的傳奇比較,子弟書比傳奇俗很多。但是,子弟書畢竟還是具有“詩形”的,對於子弟書的創作,還是有“辨古、立品、脫俗、傳神”等多方面要求。 而鹹、同之後,士大夫階層進一步世俗化,對於表現...
法帖第十(晉王獻之二):《嫂等帖》(自“慰吾”行起,存五行,上有“十卷九”卷版標號字樣)、《鄱陽帖》八行、《鵝群帖》八行、《敬祖帖》(僅存首行)東十八(卷五)前有卷首標題刻款 諸家古法帖第五:上有“戊一”卷版標號 蒼頡《戊己帖》四行;夏禹《出令帖》二行;孔丘《延陵帖》二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