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京王大臣等奏報晴定情形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
《留京王大臣等奏報晴定情形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
《留京王大臣等奏報晴定情形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再三曾往問,詳悉此來陳⑴。晴定風澄爽,秋中氣霽新。低區惜成潦,平壤望登囷。撫恤綢繆要,早咨方伯臣⑵。2作者簡介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
《留京王大臣奏報雨不過多陰晴適均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恐致霪霖驛問之(前以熱河竟日暑雨降旨馳詢留京王大臣據奏邇日京畿一帶陰晴相間兩水不致過多於田禾並無妨礙云云),報來晴雨恪宜時。豈能一晌無生慰,卻見雲興又惕斯。作者簡介 弘曆(1711一1799),年號乾隆,廟號高宗。執政...
《留京王大臣奏報雨暘以時早禾已收諸情形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前日於茲雨即晴,過乎不及繾都京。渥沾三寸開霽好,收定早禾晚稼榮。低地涸消麥堪種,陸途塵颺眾安行。慰哉難可真言慰,南府縈心潦未平。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
《留京王大臣奏報得雨詩以志事》是清代弘曆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既雨晴佳晴復雨,潤禾收麥兩胥宜。出關山阪微覺燥,繼澤郊原乃倍滋。以遠慰而以近望,易忘彼卻易愁斯。晚來薈蔚山雲布,靈澍其滂此佇之。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
《留京王大臣奏報京畿晴雨時若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京畿四百里而遙,彼此沾膏弗隔朝。可識天恩優以溥,益深予感晝而宵。七分還幸麥麰實,盈尺深滋禾黍苗。際此惟增虔鞏意,泰然敢作滿之招。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
《留京王大臣奏報雨暘情形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北省今年晴雨宜,欣茲時若報京師。庶幾免議佳兵致,幸與同蒙昊貺施。夏稼秋蔬歌有穫,高原下隰沐無私。石峰堡已重圍築,佇待擒凶捷報馳。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
《留京王大臣奏報晴雨應時詩以志事》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邇來雨渥不須多,覽報時暘慰若何。既以大田滋禾黍,更於長路利車馱。微雲見即生猶豫,皎日朗方愜詠喔。因識人恆弗知足,已之未信奈他么。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
《留京王大臣等奏報得雨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今年欣遇好西成,獨是深秋彌月晴。雖利圃場方納稼,卻廑麰麥待翻耕。奏書喜報沾三寸,行輦明看霏六霙。地異寒暄澤同一,慰哉更以惕乾生。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
《留京王大臣奏報京畿睛雨應時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此間暘雨協,遙繾念京師。是日接郵報,曰時占若宜。早秧已勃長,晚種亦興籽。暨慰還因懼,秋成尚欠遲。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留京辦事王大臣等奏報得雨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北省胥沾澤,京師佇喜音。隔朝奏章至,六寸沐膏深。禾黍耕方起,麥麰穫可諶。天恩遐邇被,益慰益虔欽。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留京王大臣奏晴雨應時西成可望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去年畿輔潦秋雨,猶是辛金惕在心。此每作雲必寄問,今稱久霽悉佳音。黍禾逮熟觀銍艾,蕎菜補栽長(去聲)蔚森。不啻逭霖希有歲,倉箱未納倍生欽。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
《留京王大臣奏報快雨時晴並不致潦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山莊秋霽碧天清,同否京畿尚系情。例隔兩朝閱尺牘,欣稱快雨以時晴。高原下隰都無礙,畦菜町蕎望有成。額首寸心寧不慰,益增惕息凜持盈。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
《留京王大臣報晴雨時若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今年古北口內外,季夏孟秋晴雨時。昨近北間復沾霈,京師同日亦優滋。既宜禾稼更資麥,豈不慰欣益勵寅。卻憶畿南已成旱,諭教賑務慎勤為。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
《留京王大臣報晴雨應時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今歲夫何幸,雨暘南北同。每逢嘉澍渥,隨即烈曦烘。禾黍穗將實,菜蕎苗益芃。築場雖已近,未敢便言豐。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留京王大臣等報雨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山地覺乾問近京,茲有時若奏章呈。月之七日渥沾澤,曉即收雲朗放晴。前晚此陰對成幻,撫躬自責感無誠。一欣一愧情難置,惟吁優霖蘇夏耕。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
《留京王大臣報雨深透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逮旬炎灼際,得雨實相宜。滴暑濃膏霈,符占不越期。詎惟稻粱暢,兼利豆蔬滋。同日時略異,雖欣更惕寅。作者簡介 弘曆(1711一1799),年號乾隆,廟號高宗。執政期間勵精圖治,主持編成《明史》《四庫全書》等書。有《御製詩》《樂善堂全集...
《留京王大臣奏報晴雨時若詩以志事》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京畿今歲雨暘時,愈北愈佳鮮遇斯。齊豫深憂幸恩逮,歙徐旁及反殃隨。欲移霶霈此霖往,卻向淺淤彼漕施。一日萬幾心萬里,終無片刻得心怡。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
《留京王大臣奏報得雨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邇看雲起每從南,得雨茲欣啟奏函。春夏沾膏內勝外,西東度寸二和三。麥收已畢禾滋長,旱象雖消豐敢談。批摺正斯對嘉澍,從來於澤豈辭貪。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
《留京王大臣報得透雨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翼日飛章至,甘霖大霈稱。結壇方致悃,施澤遂符徵。歷久三時逮,量深六寸應。迤南普被否,既慰復翹兢。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留京王大臣報雨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關外優沾關內欠,其零廑盼喜音馳。兩番茲報蒙霶霈,五寸計深利耖耔。蔬菜夏田都茂起,黍禾秋穫幸堪期。西南每晚雲容重,普沃甘霖冀繼施。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
留京王大臣報得雨詩以志慰 《留京王大臣報得雨詩以志慰》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每自西南雲勢披,合因雨墮早於斯。誰知塞外虞多際,卻是京中喜足時。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在京王大臣奏報西成已定晴雨應時喜而志懷 《在京王大臣奏報西成已定晴雨應時喜而志懷》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京畿綏屢實三年,又報秋霖潤麥田。此慶豈其人力致,益因心慰益兢虔。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留京王大臣報得雨詩以志事 《留京王大臣報得雨詩以志事》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麥已收完大田茂,將旬炎霽望優施。孰知喜被渥沾日,正是於茲恐過(去聲)時。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留京王大臣飛報得五代元孫之喜詩以志意》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飛章報喜達行軒,歡動中朝及外藩。曾以古稀數(上聲)六帝,何期今復抱元孫。百男周室非五代,三祝堯封是一言。耄耋人多茲鮮(上聲)遇,獲茲惟益凜天恩。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
《留京王大臣報雨詩以志事》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恆山前駐夕,微雨灑連纖。閣本今朝至,京師二寸沾。時同深淺異,盼切惕慚兼。離畢竟何日,瞻霄空卜占。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留京王大臣奏京師復望雨詩以志事》是弘曆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久以未報雨,新耕念所關。敢因此時若,而忘(去聲)彼膏艱。命問昨馳諭,果稱霖復慳。乘涼披摺際,南望切愁顏。作者簡介 弘曆(1711-1799),即清高宗。清代皇帝。年號乾隆。1735-1796年在位。愛新覺羅氏。滿族。雍正第四子,名弘曆。
道光十九年(1839年),以欽差大臣赴廣東禁菸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林則徐向清朝道光帝奏報收繳鴉片情況奏摺 虎門銷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林則徐銷煙的正義行動,得到...吳月霄在《呈瓶泉居士林少穆先生則徐》中稱讚:北鬥士星明,中流一柱擎,勉為民社望,霖雨慰蒼生。
然王已暮年。時方炎暑宜少節哀。毋過於傷毀。至該衙門奏太妃一切應備辦之物。除王府所備外。如有不敷。著交該處備辦等語。殊不明晰。太妃之事。自應動用官物。著照順懿密太妃之例辦理。留京王大臣等。照朕旨遵行。○庚寅。上詣定太妃金棺前奠酒。後宮排序 根據官方資料《欽定大清會典則例》卷四十二的后妃...
而一省這么大的州、縣、村、鄉,一個人亦必能分身親歷,假設其人於外省情形,不能熟悉,徒生枝節。轉致牽制紛更,甚至徇顧私情,一味模稜,地方官白白增加酬應之繁,而於賑務究不能查出弊竇。是簡派大臣,仍屬有名無實,此皆可以揣測之事理,斷難準行者。其餘所言,或有可采,仍著大學士九卿,詳議具奏...
鹹豐十年(1860年),寶鋆受命去天津驗收海運漕糧,後又去通州視察,發現漕運中的不少弊病。寶鋆遂疏請嚴定杜弊章程,並對有過錯的官員加以彈劾,鹹豐帝依所請加以懲辦。後寶鋆與時任戶部尚書肅順一同升為總管內務府大臣。海運漕糧驗收完竣後,寶鋆並獲議敘,然不久又因戶部奏銷案被交部議處。這時,正值英法聯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