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村(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邵宅鄉下轄村)

界首村(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邵宅鄉下轄村)

界首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邵宅鄉境內,距縣城8.7公里。為新安江移民村。1992年有104戶,363人。界首村原在遂安縣城東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界首村
  • 地理位置: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邵宅鄉境內
  • 人口:363人
  • 氣候條件:四季分明
  • 戶數:104戶
歷史沿革
據《光緒二十年汝南括倉周氏宗譜》記載,北宋中期,周氏八世祖池公遷界首桂林里居住。至今約有1000年的歷史。1958年有202戶、715人,耕地1800畝,大小水塘108處,水田324畝,山42000畝,在遂安縣為富裕村之一。古代村中重公德,獎學勵農。村民勤耕好學,文人輩出,為官者眾多。 
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界首村
界首村為興建新安江水庫,界首人獻出家園,離鄉背井,舉村大遷移,從1959年4月至1965年1月,界首村民經受後靠、返回、外遷、再返回、再外遷5次大遷移,歷經7個年頭。1958年10月28日,遂安縣撤銷建制,與淳安縣合併。1959年2月,全縣掀起移民高潮。4月27日,全村人都在混亂忙碌之中,把一捆捆的家具往汽車上搬。後靠在離界首45公里的雲林村。雲林村自從來了界首人,人口多了一倍。新老社員矛盾增加,吃不飽、住不好。界首人只有背起包袱回家,倒流回界首,又怕水淹,大家議定把新村建在雞坑嶺上,立即興起拆老村建新村的熱潮。
水電站大壩開始截流。庫區水位迅速上升。1960年4月22日,新安江水電站第一台機組開始發電,半夜裡水淹村中。逃命上後山,政府決定動員他們外遷金華。1960年5月上旬,全村又遷至金華的石坑、旺新周、楊梅壟,後進八一農場當工人,吃食堂、領工資,不久糧食緊,農場把界首人解僱,劃些田地,要界首人獨家核算,自做自吃。當時正是國家經濟困難時期,民眾生活艱難,加上這個農場靠山,接二連三發生界首的小孩被狼咬死。因此,有的偷偷去投親,有的倒流回淳安。1962年春節,留在金華楊梅壟的只有22戶。
移民倒流庫區後,傍岸搭棚居住,靠占地種糧和毀林種糧維持生活。家家戶戶缺糧缺油,靠野菜充飢。自1962年開始,會計周小范多次向上級寫報告,要求重新安置,但無答覆。後請老師寫了一份長達數十頁的報告,寄人民日報社,轉呈國務院,經逐級批轉至金華專署,才派人專程驅艇登上界首島,調查實情。1964年大隊推選8位代表,赴中共金華地委請示,經過13天協商,終於得到答覆,遷往武義白花山一帶。即今村區。界首人一連派出七批代表來武義參觀,第八次是來驗收分配房屋的。從1964年12月開始第五次大遷移。村里決定將最後一個人進村那天,農曆十二月初六(1965年1月8日)為移民節。延至現在每年移民節全村人就像過清明、端午、重陽傳統節日一樣,蒸糕來紀念。
1965年1月界首村移到此地的有90戶。因田畝不夠,將童、余兩姓28戶遷到雙聯村。只留62戶、272人,以周姓為主,還有戶數不多的胡、唐、程、嚴等姓。其餘90戶散落在三省(浙江、江西、安徽)20多個縣,60多個村。留在金華楊梅壟的現在單獨成一村,村名也叫界首村。
界首村移到武義縣,居住在邵宅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鄉村制,屬邵宅鄉。村名仍用界首。東南靠田,西鄰下廳前村,北依馬坎頭山。在村東南有408畝水稻田,連片劃給界首村耕種,還有地26畝,山510畝,村莊建在馬坎頭小山坡上,一排排泥牆平房瓦屋,由國家移民辦公室統一建造,每戶房子前面有一小塊空基,界首人勤勞樸實,定居後就在屋前屋後植樹,現已樹粗葉茂。開始無柴燒,去鄰村山上砍樹,引起磨擦,也曾發生爭水之事。1978年政府撥款在仰天飯甄建造東湖水庫,正常庫容460萬立方米,保證旱季用水。何村、下邵村先後向界首村無條件贈送柴山100畝,田地山水都齊全,界首人開始安居樂業了。
1981年10月,村幹部討論,要使村民出勤又出力,必須把田分到戶,按田畝包產上交集體,多餘歸個人,這個辦法決定以後就悄悄把全村的田每丘丈量並繪製一幅全村地圖,按圖劃片,把田全部按人口分到戶耕種,第二年全村統計增產糧食8萬公斤。村民高興,但有的縣領導還要批評,認為這是思相倒退,走老路。1982年9月,全縣才開始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1983年青年程祖高開始利用水塘試養珍珠,成功後他創辦武義縣第一所水產珍珠養殖業餘學校,培養一批養蚌育珠技術人員,使武義各地掀起養珠熱。界首村現有60戶養珠戶。程祖高看到當地水面已被利用,1987年把視線投向鄰縣,先在金華、義烏、龍游、蘭溪等縣創辦珍珠養殖場,租塘養蚌育珠,現已成為金華市有名的珍珠王。界首村養珠戶,1992年人均養珠收入1470元。養珠的人都兼養魚,每畝水面魚的收入還有300元。養珠戶都學有一手養珠技術,每年3-8月到鄰縣幫養殖戶插片,一師一徒一年可得工資3000-5000元。養蚌育珠已使界首人走上富裕道路。
界首人提出向黃泥山要錢。1978年開始種茶葉26畝,1982年種柑桔86畝,1986年種蜜梨60畝,1992年又種茶葉40畝,界首人用雙手建成一片段預告果山,這些果園全部承包到戶,向集體交承包款。多餘全歸承包者所有,承包戶的收入比種糧收入要大得多。果樹越長越高,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
生產上去了,村民對生活享受要求也高了,1983年黨支部書記黃新榮、村委主任周解金帶領村民興修機耕路。村民出勞力,集體出資金,建成村莊通往田畈的500米、通往王大路的1500米的機耕路。1988年投資4000元,把龍旋風颳倒的高壓電桿換上新水泥電桿和新線。每戶裝自來水錶、音箱廣播。為了節約燃料,1983-1984年,全村建起64隻沼氣池,有60%農戶用上沼氣,每年有半年時間炊事不用木柴,當時號稱界首是武義第一個沼氣村。
1992年底,縣能源辦公室幫助設計一個《能源與住房綜合示範村》規劃,從農副業生產、技術培訓、住房改建、能源利用、文化衛生設施等項目均作了規劃,在原有基礎上全面提高一步。按規劃要求,由村委會主任周解朝負責舉辦養蚌育珠和水果栽培培訓班。村內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建7條水泥路;原有民房根據道路調整,不整齊的拆一點,建一點,翻修舊房,泥牆改磚牆,一層改兩層或三層,根據規劃要修建的有62戶,現在已有43戶動工,有的已建好一層。由村里統一改建的工程有下水道、水井加深、水塔加高。炊事能源以沼氣為主,太陽能熱水器為副,每家配一隻太陽能熱水器。村中心的大會堂、村北的國小、幼兒班要修理,增添教學設備。這個規劃所需資金大部分由德國一個民間組織資助,村里出勞力和部分資金。現任村黨支部書記周火明,自1986年11月選任,工作積極,熱心為人民服務,現正為實現《能源與住房綜合示範村》規劃而東奔西跑。他是武義縣八、九次黨代會代表,自1987年至1992年,年年被評為縣級優秀黨員。
界首村(浙江省金華市武義縣邵宅鄉下轄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