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竹

甲竹

甲竹是一種雙子葉植物。竿直立或近直立,通常高8—12米,頂端稍彎曲。產廣東、廣西和海南。越南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海南瓊山。本種的篾性堅韌,所編織的竹器經久耐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甲竹
  • 別稱:疏花單竹、麻竹、石竹、水竹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亞科:竹亞科
  • :簕竹族
  • 亞屬:單竹亞屬
  • 超族:竹超族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相關知識,竹,竹之典故,

形態特徵

竿形 竿直立或近直立,通常高8—12米,頂端稍彎曲;節間長30—40厘米,直徑5—7.5 厘米,深綠色,幼時無白粉或近無白粉,貼生有排列為條紋狀的褐色柔毛,毛脫落後竿 表面無凹痕;第4節間的壁厚為6—9毫米;節稍隆起,幼時近竿基部數節於竿環及籜環 下方各被一圈黃白色絹毛毛環,竿環平坦;籜環凸起,常留有籜鞘基部殘存物;竿每節 分數枝,粗細不等,主枝較粗長。籜鞘厚革質,頂端截形或微凹陷,背面貼生向上的黑 色刺毛;籜耳呈狹長圓形,其邊緣的縫毛為淡黃色或蒼白色,質硬而曲折,基部粗糙;籜 舌高2—3毫米,頂端在中部拱起,呈“山”字形,邊縫具長為6-14毫米的粗糙流蘇狀 毛;籜片外翻,卵狀披針形至披針形,背面無毛,腹面被短刺毛。末級小枝具8—16片 葉,葉鞘背面通常無毛,具突起的縱肋紋;葉耳小,質脆而早落,鞘口燧毛密集,纖細, 勁直;葉舌短,邊緣具長為2—3毫米的流蘇狀毛;葉片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通常長 9—20厘米,寬l一3厘米,兩表面均無毛。
花枝 花枝無葉。假小穗披針形,長l-2.4厘米; 小穗含小花4—7朵;穎1或2片,寬卵形,長3.5—5.5毫米,背面無毛,邊緣被短小 纖毛;外稃寬披針形,長約9毫米,寬5—6毫米,背面及邊緣無毛;內稃與外稃通常近 等長,背面無毛,脊的先端粗糙或平滑;花葯線形,長約4毫米,基部下延呈箭簇形;花柱極短,柱頭通常3枚,羽毛狀。

分布範圍

產廣東、廣西和海南。越南也有。模式標本采自海南瓊山。

主要價值

本種的篾性堅韌,所編織的竹器經久耐用。

相關知識

竹子是森林資源之一。全世界竹類植物約有70多屬1,200多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及亞熱帶地區,少數竹類分布在溫帶和寒帶。竹子是常綠(少數竹種在旱季落葉)淺根性植物,對水熱條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熱分布支配著竹於的地理分布。東南亞位於熱帶和南亞熱帶,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風匯集的影響,雨量充沛,熱量穩定,是竹子生長理想的生態環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竹子常和其他樹種一起組成混交林,而且處於主林層之下,過去很少受人重視。當上層林木砍伐後,竹子以生長快、繁殖力強的特點很快恢復成次生竹林。竹子用途不斷擴大,經濟價值高,人們植竹造林,形成人工林。次生竹林和人工竹林,又以它強大的地下莖向四周蔓延擴大。因此,近幾十年來,地球表面森林面積逐年減少(據統計,1988年以來,熱帶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2,425萬公頃,每分鐘消失46.14公頃),而竹林面積卻日益擴大。全世界竹林面積約2,200萬公頃。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為3大竹區,即亞太竹區、美洲竹區和非洲竹區,有些學者還單列“歐洲、北美引種區”。

竹之典故

竹報平安 竹:竹簡。竹報:舊時家信的別稱。指平安家信。唐·段成式《酋陽雜俎續集·支植下》:“北部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長數尺,相傳其寺綱維,每日報竹平安”。
竹苞松茂 根基象竹那樣穩固,枝葉象松樹那樣繁茂。用作視長壽或宮室落成時的頌詞,也比喻家族興盛。《詩經·小雅·斯乾》:“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明·范世彥《磨忠記》:“祝壽享,願竹苞松茂,日月悠長。”
青梅竹馬 青梅:青的梅子。竹馬:小孩當馬騎的竹竿。比喻男女兒童在一起玩耍,天真無邪的感情。唐·李白《長千行》詩:“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千里,兩小無嫌猜。”
茂林修竹 修:長。茂密高大的樹林竹林。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勢如破竹 形勢如劈竹子一樣,劈開上端之後,下面就隨著刀刃分開了。形容節節勝利,毫無阻擋。也形容不可阻擋的氣勢。《晉書·杜預傳》:“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數節之後,迎刃而解。”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九回:關勝等眾,乘勢長驅,勢如破竹,又克大谷縣。
竹林七賢 魏晉年間七個文人名士的總稱。《魏氏春秋》:“嵇康與陳留阮籍、河內山濤、河南向秀、籍兄子鹹琅邪王戎、沛人劉伶相與友善,游於竹林,號稱七賢。
松竹梅——歲寒三友 松竹越冬而不凋,梅耐寒而開花,謂歲寒三友。明程敏政有《寒歲三友圖賦》。
竹山詞 詞集名。宋未蔣捷(號竹山)作。
竹坡詞 詞集名。宋周紫芝作.紫芝字少隱,號竹坡居士,曾媚事秦檜,時論簿之。
竹枝詞 樂府《近代曲》名。又稱為《竹枝子》。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有時詞曲合稱《竹枝》。原巴渝(今四川東部)一帶民歌。唐詩人劉禹錫根據民歌改作新詞,歌詠三峽風光和男女戀情。此後各代詩人寫《竹枝詞》的很多,也多詠當地風俗和男女愛情。
竹塢聽琴 全名《秦攸然竹塢聽琴》。雜劇劇本。元石子章作。寫道姑鄭彩鸞在竹塢彈琴,同秀才秦修然相遇,兩人互相愛慕而結合的故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