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科技小院”是科技助力“三農”的新模式,迄今已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並被援引到“
一帶一路”沿線12個非洲國家,為世界農業發展提供了“中國經驗”與“中國智慧”。該書以創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及其團隊在科技強農領域的作為,以及科技小院的主體——中國農業大學十幾屆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助農實踐與個人成長為核心藍本,講述了科技小院在2009年至2023年從無到有、從有到興,且於過程中不斷挑戰和突破自我,緊跟國家發展步調並勇擔時代使命的15年曆程。全書以大量翔實的事例、生動的細節,以充滿深情的文學筆觸,真實記錄了科技小院的服務對象從小農戶到大產業,致力所向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套用範圍從“中農模式”到“中國經驗”的一步步跨越式突破,以及廣大小農戶在科技小院師生的助力下從“農民”到“科技農民”的蛻變過程,呈現了科技小院的學生通過在科技小院的歷練打磨,成長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套用型人才和新時代“三農”工作隊伍中的幹將的感人歷程。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啟程:從“象牙塔”到田間地頭 1.讓科技光耀田野 2.在曲周那片熱土 3.突破“最後一公里” 4.拼搏在各自的“戰場” 5.徐聞“自檢”故事 第二章 篤行:從小農戶到大產業 6.“梨樹開花”節節高 7.“酣戰”三江平原 8.“試金”金穗 9.“科技”褚橙 10.“複製貼上”雲天化 第三章 蝶變:從“點”到“面” 11.新時代大召喚的回聲 12.洱海碧波“保衛戰” 13.綠色農業“攻堅戰” 14.群英大薈萃 15.古生村及其科技小院 第四章 涅槃:從農民到科技農民 16.“醒農”“助農”一脈相承 | 17.“高素質”農民養成“秘訣” 18.科技農民的“成色”人生 19.你的成長,我的驕傲 第五章 砥礪:從“嬌子”到“英才” 20.老師的“監督”日誌的沉 21.“嬌子”的焦慮“驕子”的犟 22.眼裡的“三農”心底的情 23.小院外掌聲響起來 第六章 見證: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24.“胎帶”的扶貧功能 25.扶智強志以“賦能” 26.聚力鄉村振興 27.“黨派來的工作隊” 第七章 使命:從“中農模式”到“中國經驗” 28.稼穡春秋收穫豐 29.“國家行動”萬馬騰 30.邁步“一帶一路” 31.后土赤子振中華 後記 |
創作背景
科技小院是一種將理論與實踐、科研與推廣、創新與服務緊密結合的新型農業科技推廣模式,最早在2009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開發中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農業學部副主任張福鎖帶領研究團隊在河北省曲周縣建立。經過10餘年的發展,科技小院已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惠及596個貧困村,4.8萬戶貧困戶,17.8萬名貧困人口,有力支撐了鄉村振興。科技小院模式還被援引到“一帶一路”沿線的12個非洲國家以及東南亞的寮國,為當地帶去了農業轉型發展和科技人才培養的中國模式。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的編輯團隊敏銳地發現了選題機會,與張福鎖院士取得聯繫後堅定信心,決定策劃創作一部報告文學作品,書寫小院的科技工作者是如何“自討苦吃”,將論文寫在田間地頭,將自己培育成“知農、愛農、興農”的新時代青年科技人才的的故事。選題的作者鎖定了曾獲得“中國好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提名獎,並與出版社成功合作過《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的職業作家楊春風。
自2022年11月起,由編輯和作者組成的創作團隊從大理古生村開始,採訪了古生村科技小院院長、中國農業大學副教授
金可默,褚橙董事長
褚一斌,褚橙科技小院院長龍泉,科技小院創始人之一、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李曉林,中國農業大學研究生安志超等總計百餘人。2023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的同學們的回信進一步點燃了該書創作團隊的熱情。最終,團隊經過9個月、行程25000公里的廣泛素材蒐集完成了30萬字的作品初稿。
作品鑑賞
科技小院是由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創辦的。第一個科技小院成立於2009年,是建立在生產一線(農村、企業)的集農業科技創新、示範推廣和人才培養於一體的科技服務平台。以研究生駐地研究,零距離、零門檻、零時差和零費用服務農戶及生產組織為特色,以實現作物高產和資源高效(雙高)為目標,引導農民進行高產高效生產,促進作物高產、資源高效和農民增收,並逐步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和農業經營體制變革,探索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之路。
書中講述了科技小院在2009年至2023年從無到有、從有到興,且於過程中不斷挑戰和突破自我,緊跟國家發展步調並勇擔時代使命的15年曆程,以創始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及其團隊在科技強農領域的作為,及其主體中國農業大學十幾屆碩士、博士研究生的助農實踐與個人成長為核心藍本。15年過去了,科技小院仍在不斷發展擴大中,不僅分布於全國各個省份,針對不同的農業種植類型為當地的農業進行全方位的服務;還作為科技助力“三農”的新模式,被援引到“一帶一路”沿線12個非洲國家,為世界農業發展提供了“中國經驗”與“中國智慧”。
一、小院是新時期科學研究與技術套用相結合、提高技術到位率的農業技術推廣新途徑和新機制。
當前中國農業現代化最大的問題是科技的轉化。中國有很多促進農業生產的科技,有的很深入,有的很先進,但是轉化難度很大。國家很重視這個問題,但這個過程還需要時間。
科技小院作為一種促進農業科學技術與農業生產實際相融合的模式,以農民是否能切實受益為宗旨,克服農業科技與農業生產的脫離問題,自覺承擔了國家在農業現代化進程中必然要面臨的一些問題的破解,比如如何更生態,如何可持續。
二、小院是當前農業院校研究生培養新機制。
科技小院的另一個功能就是培養研究生,入駐研究生論文課題設計以解決當地現實產業技術問題為目標,結合研究成果積極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推行“政產學研用”一體化,拓展科技小院功能,讓科技小院成為高校院所、專家學者進行業務研修的場所。科技小院將培養人才、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有機結合,在理論與實踐結合過程中,實現協同創新。
三、實現高產高效技術的大面積示範推廣和人才培養的雙豐收。
長期以來,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科技小院作為建立在農村生產一線,集農業科技創新、示範推廣和人才培養於一體的基層科技服務平台,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發揮了現有農業資源優勢,調動了廣大農民積極性,凝聚了產業發展合力,通過科技賦能助推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它是科學知識和技術普及有機結合,讓科技人員與農戶之間需要建立充分的信任關係,幫助農民科學種養殖,增產增收。小院也為科技人員與農民民眾面對面交流提供機會,將科技知識直接傳授給農民,與農民一起試驗和套用,從而提高了農民民眾學科技、用科技的熱情。
科技小院雖小,卻孕育著廣袤鄉村的美好未來。它架起了科研人員直接聯繫農民的便捷橋樑,成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平台。科技小院是培育鄉村振興人才的中堅力量,在中國大地上書寫了科技興農富農的新篇章。
作品影響
2023年9月22日,在第6個
中國農民豐收節前夕,《田間逐夢:科技小院15年助農實踐》在遼寧省盤錦市大窪區二界溝的稻田邊舉行新書發布會正式推出,獲得新華網、人民日報客戶端、遼寧日報、網易等多家媒體的廣泛關注報導。
2023年9月29日,在2023年利雅得國際書展上,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通過天津出版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就《田間逐夢:科技小院15年助農實踐》一書,與阿聯出版商協會簽署了圖書著作權許可協定。阿聯出版商協會主席阿卜杜拉·卡阿比表示,將在2025年4月前完成翻譯工作。該書作者楊春風應邀參加了此次書展並出席簽約儀式。
作品評價
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副總編方艷:“《田間逐夢:科技小院15年助農實踐》是全國記錄科技小院助農模式的第一部報告文學,是對科技小院師生15年奮鬥歷程的一次精彩的文學表達。”
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科技小院東北片區負責人
米國華:“《田間逐夢:科技小院15年助農實踐》這本書忠實記錄了科技小院師生在農村一線開展科技創新、培養人才、服務‘三農’的事跡,詮釋了中國農業大學‘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的精神。”
遼寧省作協顧問、文藝評論家
古耜:“《田間逐夢:科技小院15年助農實踐》以科技小院助力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實踐為主題,取材廣泛,背景宏大,結構精巧,疏密互補,讀起來酣暢淋漓,正氣沛然,是一部高質量的紀實文學作品,作者的紮實文學功底可圈可點。”
遼寧省作家協會黨組成員、副主席
孫倫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科技工作者要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楊春風的《田間逐夢:科技小院15年助農實踐》,正是我們文學工作者落實總書記關於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的要求,把文學寫在祖國的大地上的生動體現,在這方面,楊春風帶了個好頭。”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楊春風,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遼寧省
盤錦市作家協會主席,
魯迅文學院第24屆高研班學員,遼寧省“最佳寫書人”,遼寧省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遼寧省第十三屆政協委員。已創作出版20餘部著作,其中《闖關東紀事》《田莊台事情——遼河水道文明紀實》連續獲評第七屆、第八屆
遼寧文學獎,《春歸庫布其》(合著)獲評2019年度“中國好書”、第八屆中華優秀出版物提名獎、遼寧省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入選“新中國70年百種譯介圖書推薦目錄”“絲路書香工程”並已推出英文版,《遼河渡1931—1945》獲評2020年度“影響力圖書”,《大漠流金:中國庫布其精準扶貧紀實》(合著)被確定為2021年度“紀錄小康工程”國家出版基金專項資助項目,獲評內蒙古自治區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