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林(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李曉林(中國農業大學教授)

李曉林,河北省遵化縣人,1958年出生, 1978年3月至1981年12月在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業化學系讀本科,1982年1月至1984年12月攻讀碩士,1984年12月留校任教。1985年9月至1987年3月在德國進修學習,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原單位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在此期間,1989年4月至1990年8月在德國霍恩海姆大學合作研究,完成博士論文工作。1995年3月至1995年6月在德國霍恩海姆大學合作研究,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在英國女王大學合作研究。現任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植物營養與肥料學會常務理事、專業委員會主任等職。1995年被評為全國優秀大學教師。北京市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基本介紹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教育簡歷,教學課程,教學課程,承擔課題,承擔項目,發表論著,

人物簡介

李曉林主要從事植物根際營養調控、植物菌根菌生物技術、營養與環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018年1月30日,在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北京市出席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經歷

通過多年研究工作創建了AM菌根菌原位培養技術和真菌生物學特性的測定方法,其中定量研究菌絲養分吸收潛力的網膜隔室方法被國際菌根權威專家、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S.Smith教授編寫的研究工具書《菌根研究技術》收錄,並被國際菌根研究同行廣泛採用,推動了菌根共生作用機理研究的發展;闡明了叢枝菌根真菌活化土壤難溶磷的主導機理,通過同位素失蹤等技術證明叢枝菌根真菌具有分泌質子,活化菌絲際土壤難溶性磷酸鹽的能力,和分泌磷酸酶活化介質有機磷的能力,展示出菌根真菌協助植物高效利用土壤潛在難溶性磷素等緊缺養分庫的巨大潛力;揭示了地下同種植物之間及其不同植物之間均能形成菌絲橋的普遍性,通過同位素失蹤技術明確了同種植物之間以及不同種植物之間通過菌絲橋進行磷、碳和氮素養分傳遞的雙向性特徵,定量了三葉草-黑麥草和玉米-大豆體系間的菌絲橋養分傳遞潛力,明確了菌絲橋在自然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傳遞功能和重要生態意義;利用轉移Ri?tDNA胡蘿蔔根器官無菌培養技術,首次在人工培養條件下成功完成菌根真菌的無菌培養,並系統研究了該菌根真菌的生物學特性;對污染土壤植被的調查發現,絕大多數植物都可形成菌根共生體,詳細研究發現菌根的形成可明顯提高植物對污染環境的適應性,並首次證實砷超積累植物蜈蚣草與特定菌根真菌形成菌根後可改進對砷污染的生物修復效率;初步建立了我國極端環境中叢枝菌根真菌種質資源保藏庫,篩選出適用於多種作物的高效菌株,並在生產中顯示出安全無污染菌根生物技術的廣闊套用前景;根據水氮平衡管理機制,綜合考慮作物養分需求和土壤養分供應特點,開發了無公害蔬菜生產的氮素調控專家系統,為無公害蔬菜生產的水分養分合理調控提供了新方法。
近年來先後主持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國家教委優秀青年教師基金、國家公關和國際合作等研究項目。發表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收錄40多篇,主編和合作主編專業著作6本。1992年獲國家教委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研究類一等獎,同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4年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1995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1996年入選國家人事部首批“百千萬人才工程”計畫,1997年獲農業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同年獲寶鋼教育基金特等獎,1998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1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2年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4月29日獲“邯鄲市十大科技創新人物”稱號。

教育簡歷

1978-1981 北京農業大學土化系 本科
1982-1984 北京農業大學土化系 碩士
1987-1990 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與植物營養專業 博士

教學課程

教學課程

本科生必修課《植物營養學》
研究生選修課《植物根際營養》

承擔課題

植物菌絲橋的物質傳遞研究 教委優秀青年教師基金項目 主持 1996-98
內蒙武川試區水肥耦合效應研究 國家八五攻關子課題 85-07-01-10 主持 1991-94
植物根間菌絲橋傳遞礦質養分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94704122 主持 1996-98
植物根間物質傳遞及菌根作用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39525019 主持 1996-98
VA菌根菌絲吸收土壤養分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9100004 主持 1992-94
鉀營養與植物抗性關係研究 中-加合作 主持 1993-98
蘋果平衡施肥研究 國際合作 副主持 96-97 山東蔬菜平衡施肥研究 國際合作 副主持 1996-97
間作體系中玉米改善花生鐵營養機理研究 國家教委博士點基金 960102 課題主持 1997-99

承擔項目

菌根際微生物活化吸收土壤養分機理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 39790100 主持 97-2000
高效菌根真菌增強栗樹營養吸收的機理及套用技術研究 北京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參加 1998.9-2001.9
蔬菜營養與品質 中德合作項目 主持 1999-2002
北京菜田土壤養分動態與環境效應研究 北京市重點基金 6991004 參加 1999.10-2002.10
外生菌根菌絲橋在森林系統物質循環中的作用極其生態意義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39970139 主持 2000-2002
菌根在重金屬污染修復中的作用及其蔬菜品質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973項目) G1999011807 參加 2000-2004
根際 973 G1999011707 參加 2000-2004
無公害蔬菜生產的控氮節水技術與環境效益 中華農業科教基金項目 99-03-B-2 主持 2000-2002
Mycorrhizal technology for staple food crop production in small scale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in China 歐共體項目 ICA4-1999-30077,專題主持 2000-2003
菌根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作用 南京土壤所聯合實驗室課題 99122202 主持 2000.1-2001.12

發表論著

李曉林 主編,1992,《土壤資源的特性與利用》,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
張福鎖 樊小林 李曉林 主編,1995,《土壤與植物營養研究新動態(第二卷)》農業出版社
張福鎖 龔元石 李曉林 主編,1995,《土壤與植物營養研究新動態(第三卷)》農業出版社
劉潤進 李曉林 著 2000,《叢枝菌根及其套用》,科學出版社
李曉林 馮固 著 2001,《叢枝菌根真菌生態生理學》,華文出版社
李曉林 米國華 主編 2000,《蔬菜營養、品質與環境》,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陸欣 主編 馬國瑞 李曉林 副主編 2002《土壤肥料學》,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
張愛民 張福鎖 主編,1992,《德漢農業詞典》,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 本人編寫5000詞條
陸景陵 主編,1994,全國統編教材《植物營養學》,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 本人編寫其中兩章約6萬字
曹一平 陸景陵等 譯,1991,《高等植物的礦質營養》,北京農業大學出版社。本人翻譯8萬字。
由振國 主編,1994,《漢德農業辭彙》,科學出版社。 本人編寫5000詞條
李曉林 主編 九五國家重點出版教材《植物營養學導論》(編寫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