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

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

《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是合肥鑫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於2014年11月13日申請的發明專利,該專利申請號為2014106420745,公布號為CN104317457A,專利公布日為2015年1月28日,發明人是方誌祥、胡明、謝濤峰。

《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所述搭橋結構包括金屬橋和設定在所述金屬橋上的絕緣塊,所述金屬橋具有超出所述絕緣塊的兩個端部,兩個所述端部分別用於與兩個待連線的電極塊電相連,所述搭橋結構還包括至少一個支撐部,所述支撐部的至少一部分位於所述端部的外側。該發明通過在電極塊與金屬橋交界處設定支撐部,改善了電極塊在金屬橋上的爬坡路徑,使電極塊與金屬橋更好地搭接,有效避免了電極塊由於爬坡角度過大而導致的斷裂和塌陷,使所述搭橋結構的電連線更加穩定可靠,改善了觸控面板的抗靜電能力。

2020年7月17日,《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獲得安徽省第七屆專利獎金獎。

(概述圖為《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的摘要附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
  • 公布號:CN104317457A
  • 公布日:2015年1月28日
  • 申請號:2014106420745
  • 申請日:2014年11月13日
  • 申請人:合肥鑫晟光電科技有限公司; 京東方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新站區工業園內
  • 發明人:方誌祥、胡明、謝濤峰
  • 代理機構:北京天昊聯合智慧財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彭瑞欣、陳源
  • Int.Cl.:G06F3/041(2006.01)I
  • 類別:發明專利
專利背景,發明內容,專利目的,技術方案,改善效果,附圖說明,技術領域,權利要求,實施方式,榮譽表彰,

專利背景

OGS(One Glass Solution)技術是一種在保護玻璃上直接形成氧化銦錫(ITO)導電膜(即觸摸感測器)的技術,使得一塊玻璃同時起到保護和觸控的雙重功能。
圖1是2014年11月之前的技術中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的平面示意圖,圖2是圖1中標號I處的放大圖。該搭橋結構包括金屬橋1、設定在金屬橋1上的絕緣塊3,以及設定在絕緣塊3所在層上的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通常均由ITO材料製成)。其中,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相互絕緣,第一電極21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塊210,相鄰的第一電極塊210通過金屬橋1導通。圖2中標號a處是第一電極塊210與金屬橋1電連線導通的位置。
圖3是理想狀態下第一電極塊210與金屬橋1連線處的剖面示意圖,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受2014年11月之前工藝條件的限制,幾乎無法做到理想狀態。圖4是實際工藝中第一電極塊210與金屬橋1連線處的剖面示意圖,第一電極塊210在橋點b處由於爬坡角度過大,容易產生斷裂和塌陷,使電連線失效或者不良,從而使得觸控面板的抗靜電能力變差,影響觸控面板的性能。

發明內容

專利目的

《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以改善觸控面板的抗靜電能力。

技術方案

《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的第一個方面,提供一種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包括金屬橋和設定在所述金屬橋上的絕緣塊,所述金屬橋具有超出所述絕緣塊的兩個端部,兩個所述端部分別用於與兩個待連線的電極塊電相連,所述搭橋結構還包括至少一個支撐部,所述支撐部的至少一部分位於所述端部的外側。
優選地,所述支撐部全部位於所述端部的外側。
優選地,所述支撐部的一部分位於所述端部的外側,另一部分位於所述端部上。
優選地,所述支撐部的頂面為外凸的曲面。
優選地,所述支撐部的最高點高於所述金屬橋。
優選地,所述支撐部由樹脂材料製成。
優選地,所述支撐部與所述絕緣塊形成為一體。
作為該發明的第二個方面,還提供一種觸控面板,所述觸控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電極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電極,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相互交錯且絕緣,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塊和多個搭橋結構,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電極塊通過所述搭橋結構電連線,多個所述搭橋結構中的至少一個為該發明所提供的上述搭橋結構,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均位於所述搭橋結構的上方,所述金屬橋的兩個端部分別與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電極塊電連線。
優選地,所述第一電極塊包括位於所述支撐部上的第一部分和位於所述金屬橋上的第二部分,所述支撐部的最高點高於所述金屬橋,所述第一部分的最高點高於所述第二部分。
優選地,所述支撐部的頂面為外凸的曲面,所述第一部分為曲面部,所述第二部分為平面部,所述曲面部的最高點高於所述平面部所在的平面。

改善效果

《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通過在電極塊與金屬橋交界處設定支撐部,改善了電極塊在金屬橋上的爬坡路徑,使電極塊與金屬橋更好地搭接,有效避免了電極塊由於爬坡角度過大而導致的斷裂和塌陷,使所述搭橋結構的電連線更加穩定可靠,改善了觸控面板的抗靜電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是2014年11月之前的技術中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圖2是圖1中I處的放大圖;
圖3是理想狀態下第一電極塊與金屬橋連線處的剖面示意圖;
圖4是實際工藝中第一電極塊與金屬橋連線處的剖面示意圖;
圖5是本《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所提供的搭橋結構的平面示意圖。
圖6是該發明所提供的搭橋結構中第一電極塊與金屬橋的端部連線的剖面示意圖之一;
圖7是該發明所提供的搭橋結構中第一電極塊與金屬橋的端部連線的剖面示意圖之二。
在附圖中,1:金屬橋;10:端部;21:第一電極;22:第二電極;210:第一電極塊;3:絕緣塊;31:支撐部;210a:第一電極塊的第一部分;210b:第一電極塊的第二部分。

技術領域

《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涉及觸控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

權利要求

1.《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包括金屬橋和設定在所述金屬橋上的絕緣塊,所述金屬橋具有超出所述絕緣塊的兩個端部,兩個所述端部分別用於與兩個待連線的電極塊電相連,其特徵在於,所述搭橋結構還包括至少一個支撐部,所述支撐部的至少一部分位於所述端部的外側;所述支撐部的最高點高於所述金屬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搭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部全部位於所述端部的外側。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搭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部的一部分位於所述端部的外側,另一部分位於所述端部上。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搭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部的頂面為外凸的曲面。
5.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搭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部由樹脂材料製成。
6.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搭橋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部與所述絕緣塊形成為一體。
7.一種觸控面板,所述觸控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電極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電極,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相互交錯且絕緣,其中,所述第一電極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塊和多個搭橋結構,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電極塊通過所述搭橋結構電連線,其特徵在於,多個所述搭橋結構中的至少一個為權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項所述的搭橋結構,所述第一電極和所述第二電極均位於所述搭橋結構的上方,所述金屬橋的兩個端部分別與相鄰的兩個所述第一電極塊電連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電極塊包括位於所述支撐部上的第一部分和位於所述金屬橋上的第二部分,所述支撐部的最高點高於所述金屬橋,所述第一部分的最高點高於所述第二部分。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觸控面板,其特徵在於,所述支撐部的頂面為外凸的曲面,所述第一部分為曲面部,所述第二部分為平面部,所述曲面部的最高點高於所述平面部所在的平面。

實施方式

《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首先提供了一種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圖5是所述搭橋結構的平面示意圖。所述搭橋結構包括金屬橋1和設定在金屬橋1上的絕緣塊3,金屬橋1具有超出絕緣塊3的兩個端部10,兩個端部10分別用於與兩個待連線的電極塊電相連(圖中標號a處所示),所述搭橋結構還包括至少一個支撐部31,支撐部31的至少一部分位於所述端部10的外側。 如上所述,通常觸控面板包括設定在絕緣塊3所在層上方的沿不同方向延伸的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其中,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之間相互絕緣。第一電極21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塊210,相鄰的第一電極塊210通過金屬橋1導通。在圖5中,金屬橋1的兩個端部10分別與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塊210電連線。
圖6是一個第一電極塊210與金屬橋1的一個端部10連線的剖面示意圖之一。由於支撐部31的至少一部分位於端部10的外側,因此,當第一電極塊210形成在絕緣塊3所在的層上方時,支撐部31可以位於第一電極塊210與金屬橋1的端部10的交界處,從而將第一電極塊210的一部分墊高(如圖6所示),調整了第一電極塊210與金屬橋1的端部10連線處的形狀,改善了第一電極塊210的爬坡路徑,使第一電極塊210在金屬橋1的端部10上方與金屬橋1更好地搭接,有效避免了由於第一電極塊210爬坡角度過大導致的斷裂等問題,使所述搭橋結構的電連線更加穩定可靠,改善了觸控面板的抗靜電能力。
在該發明中,支撐部31可以全部位於金屬橋1的端部10的外側,如圖6中所示,或者支撐部31的一部分位於端部10的外側,另一部分位於端部10上,如圖7中所示,只要使得第一電極塊210在金屬橋1的端部10上具有較小的爬坡角度,從而避免第一電極塊210發生斷裂或者塌陷即可。
此外,支撐部31的最高點優選高於金屬橋1的端部10,如圖6和圖7中所示。這是由於,當支撐部31的最高點高於金屬橋1的端部10時,第一電極塊210幾乎不用爬坡即可與金屬橋1的端部10很好地搭接,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第一電極塊210可能發生的斷裂問題。優選地,支撐部31的頂面設定為外凸的曲面(例如,弧面或球面),相應地,第一電極塊210通過所述曲面與金屬橋1的端部10進行電連線,使得第一電極塊210的爬坡角度更為緩和,從而使該發明中的搭橋結構更加穩固。
在該發明中,支撐部31可以由任何的透明絕緣材料製成,例如,支撐部31可以由樹脂材料製成。
進一步地,支撐部31可以與絕緣塊3形成為一體,即兩者同步形成。例如,採用半色調掩膜板,通過調整半色調掩膜板不同位置的透光率,同步曝光形成平板狀的絕緣塊3和頂面為外凸的曲面的支撐部31,無需增加多餘的工藝步驟,即可實現該發明。
該發明還提供了一種觸控面板。如上所述,以圖5為例,所述觸控面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電極21和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電極22,並且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之間相互絕緣。其中,第一電極21包括多個第一電極塊210和多個搭橋結構,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塊210通過搭橋結構電連線。其中,多個所述搭橋結構中的至少一個為該發明所提供的上述搭橋結構,第一電極21和第二電極22均位於所述搭橋結構的上方,金屬橋1的兩個端部10分別與相鄰的兩個第一電極塊210電連線。
該發明所提供的觸控面板中,由於在第一電極塊210與金屬橋1的端部10交界的位置設定了支撐部31,使得第一電極塊210被墊高,有效避免了由於第一電極塊210爬坡角度過大導致的斷裂等問題,從而避免了電連線失效或不良等問題,改善了觸控面板的抗靜電能力。
具體地,如圖6中所示,第一電極塊210包括位於支撐部31上的第一部分210a和位於金屬橋1上的第二部分210b。由於支撐部31的最高點優選高於金屬橋1的端部10,因此第一部分210a的最高點也高於第二部分210b,以使得第一電極塊210幾乎不用爬坡即可與金屬橋1的端部10很好地搭接,能夠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第一電極塊210可能發生的斷裂問題。 當支撐部31的頂面為外凸的曲面時,第一電極塊210中的第一部分210a為曲面部,第二部分210b為平面部,所述曲面部的最高點優選高於所述平面部,以使第一電極塊210具有較為緩和的爬坡角度,並且使得所述搭橋結構更加穩固。

榮譽表彰

2020年7月17日,《用於觸控面板的搭橋結構和觸控面板》獲得安徽省第七屆專利獎金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