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甦醒期
- 外文名:recovery period
- 涉及領域:醫學
- 涉及過程:術後麻醉恢復
- 併發症:甦醒期躁動
- 重要性:影響患者康復情況
甦醒期併發症,麻醉甦醒期處理,
甦醒期併發症
近年來隨著醫學水平的不斷提高,經靜脈麻醉、氣管插管複合麻醉越來越多地套用於臨床。 但是全麻後的併發症也隨之而來,其中全麻甦醒期躁動為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全麻甦醒期躁動 (emergence agitation, EA)是指全麻甦醒期的一種不恰當行為, 表現為興奮、躁動和定向障礙並存, 並出現不適當行為,如肢體的無意識動作、語無倫次、 無理性言語、哭喊或呻吟、妄想思維等[1]。術後躁動發作嚴重時,可引起意外傷害等不良後果,若處理 不當,嚴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麻醉甦醒期處理
開顱血腫清除手術的患者手術後應進行機械輔助通氣,因為術後12~72 h顱內壓達高峰,應避免高血壓、咳嗽以及氣管內刺激,以免引起或加重顱內出血,可用艾司洛爾治療高血壓,追加巴比妥類藥物使患者鎮靜。
患者術前意識存在,呼吸正常,術中腦組織干擾不大,麻醉處理得當,麻醉後應恢復到術前水平,並能拔除氣管導管。拔管時機以呼之能應或能睜眼為好。應避免麻醉過淺致吸痰和拔管時劇烈嗆咳,以防引起顱內壓增高和顱內創面出血。早期拔管的好處是術畢能及時進行神經系統檢查。
最常用的安全拔管指標為:①自主呼吸充分;②血氧飽和度達到可接受的水平;③意識恢復;④吸氧時間夠長,避免彌散性缺氧;⑤吸氣時氣道壓力可達5~10 cmH2O;⑥患者呼之能睜眼或張口,充分吸痰;⑦產生被動咳嗽。對於顱腦外傷患者,由於多為昏迷狀態,顱內壓常增高,關鍵要看患者的氧飽和度情況、通氣功能和吞咽反射。吞咽反射是上呼吸道的保護性反射,對於避免誤吸有重要作用,且吞咽反射的完整還反映著呼吸中樞和複合腦神經自主功能的情況。術畢拔管指征為正常的氧飽和度、足夠的通氣量和完整的吞咽反射。
對於術畢尚未清醒、意識抑制較深和顱內創傷嚴重的患者,宜保留氣管插管或做氣管切開,便於術後呼吸管理,多送專科ICU和綜合性ICU。對於神經外科急診患者術畢甦醒延遲者,除麻醉因素外,顱內病變本身和手術操作造成的腦組織干擾及腦功能損害也是術後甦醒延遲的重要原因。術畢未醒患者應首先排除麻醉因素,並及時與神經外科醫生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