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腸毒素大腸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腸毒素大腸埃希氏菌
- 屬:Escherichia
- 原產地:中國
- 模式菌株:非模式菌株
產腸毒素大腸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
產腸毒素大腸埃希氏菌是Escherichia屬的微生物,原產地為中國。形態特徵革蘭氏陰性桿菌。含熱不穩定性腸毒基因(lt或elt) 和人源熱穩定性腸毒素基因(stIb或estIb)。1主要價值主要用途為研究,具體用途為《...
腸產毒性大腸埃希氏菌 腸產毒性大腸埃希氏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定義 產生熱穩定毒素和(或)熱不穩定毒素的大腸埃希氏菌。出處 《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 ...
大腸桿菌(學名:Escherichia coli),又叫大腸埃希氏菌。是腸桿菌科埃希氏菌屬的一個物種,由德國奧地利兒科醫生特奧多爾·埃舍里希於1885年發現。大腸桿菌主要寄生於人和動物的大腸內,約占腸道菌的1%。大腸桿菌是一種兩端鈍圓、能運動、無...
大腸埃希菌的致病物質之一是血漿凝固酶。根據致病性的不同,致瀉性大腸埃希菌被分為產腸毒素性大腸埃希菌、腸道侵襲性大腸埃希菌、腸道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腸集聚性黏附性大腸埃希菌和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5種。簡介 大腸埃希菌,俗名大腸...
腸毒素分不耐熱腸毒素(LT)和耐熱腸毒素(ST)2種。1株大腸埃希桿菌可同時產生LT和ST,也可只產生1種。LT是一種蛋白質,由1個A亞單位和5個B亞單位組成,分子量為85000,60℃10分鐘即可滅活。其抗原性和毒性與霍亂毒素相似,引起...
埃希大腸桿菌菌血症和腦膜炎常見於新生兒,特別是早產嬰兒(參見第260節新生兒感染中的新生兒腦膜炎和新生兒敗血症).產腸毒素和腸致病性埃希大腸桿菌可引起嬰兒腹瀉和成人中的旅遊者腹瀉.埃希大腸桿菌中的腸出血菌株,如O157:H7,可引起血性...
、集聚性大腸埃希桿菌(aggregative E.coli,EAEC)。症狀體徵 由於5 種不同類型的大腸埃希桿菌各菌型間的毒力、侵襲情況不同及機體抵抗力的差異,症狀體徵亦不一致。一類是細菌只附著於腸黏膜上生長繁殖並產生腸毒素,通過活化腸壁細胞的...
大腸桿菌(E. coli)為埃希氏菌屬(Escherichia)代表菌。一般多不致病,為人和動物腸道中的常居菌,在一定條件下可引起腸道外感染。某些血清型菌株的致病性強,引起腹瀉,統稱致病性大腸桿菌。該菌對熱的抵抗力較其他腸道桿菌強,55℃經...
大腸桿菌病(本病是由大腸桿菌埃氏菌的某些致病性血清型菌株引起的疾病總稱),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種腸道傳染病。一年四季均可發生,各年齡段都易感,主要對斷乳至4月齡小兔的威脅最大。大腸埃希氏桿菌是...
聚合性黏附大腸埃希菌黏附於腸黏膜時呈聚合狀,可釋放腸毒素;廣泛黏附大腸埃希菌不產生腸毒素及Vero毒素,腹瀉機制不明。是兒童腹瀉,尤其是開發中國家兒童腹瀉的重要病原,並且還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的慢性腹瀉和旅遊者腹瀉有關。致...
(1)腸產毒型大腸埃希菌(ETEC):引起霍亂樣腸毒素腹瀉(水樣瀉)。(2)腸致病型大腸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嬰兒腹瀉。(3)腸侵襲型大腸埃希菌(EIEC):可侵入結腸黏膜上皮,引起痢疾樣腹瀉(能產生粘液膿血便)。(4)腸出血...
並且在絕大多數的例子中 大多數的超抗原作用(由於基因突變)又引起多數腸毒素作用。除了金黃色葡萄球菌,可產生腸毒素的細菌還包括:大腸埃希菌、產氣莢膜梭菌、艱難梭菌、脆弱類桿菌等。沙門菌部分菌型也可產生。
大腸桿菌O抗原的血清型達160種,是分群的基礎,H抗原和K抗原分別各有約50和90餘種。血清分型主要用於流行學調查。一般將大腸桿菌按照對人類致病力的特點分為四個菌群:普通大腸桿菌、腸致病性大腸桿菌、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和侵襲性大腸...
不耐熱腸毒素 不耐熱腸毒素(heat-labile enterotoxin)是2012年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定義 由腸產毒性大腸埃希氏菌產生的對熱不穩定的腸毒素。出處 《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
大腸埃希桿菌O157∶H7不同於其他血清型大腸埃希桿菌,大腸埃希桿菌O157∶H7不含有一般腸毒素基因密碼,用基因探針及動物試驗檢測均不產生LT、ST,不具侵襲性,不屬於EPEC血清型。生長環境 1、腸出血性大腸桿菌產生的毒素稱為志賀樣毒素或...
耐熱腸毒素 耐熱腸毒素(heat-stable enterotoxin)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微生物學名詞。定義 由腸產毒性大腸埃希氏菌產生的對熱穩定的腸毒素。出處 《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
該菌為腸道正常菌群,人和動物糞便中大量存在,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含質粒編碼抗生素抗性、大腸毒素、腸毒素、菌毛等,表面有O、H、K抗原,已發現藥物和其他菌群的抑制,自20世紀80年代後大腸埃希桿菌產超廣譜β-內醯胺酶(ESBLs)的...
產腸毒素大腸桿菌所致者大多症狀較輕,有水瀉、腹痛等,發熱不顯著,3~4日自愈;但少數病例可發生寒戰、高熱、噁心、嘔吐、腸痙攣者。侵襲性大腸桿菌引起的腹瀉常有粘液血便,與菌痢難區別。腸集聚性大腸桿菌常引起旅遊者腹瀉,或在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