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業共生網路
- 外文名:Industrial symbiosis network
《產業共生網路的結構特徵研究》是2012年同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王少平、凌嵐。內容簡介 王少平、凌嵐編著的這本《產業共生網路的結構特徵研究》是全球資源與環境日益惡化的背景下,針對企業在環境管理實踐中日益形成和凸顯的產業共生網路...
《生態產業共生網路形成機理及其穩定性研究》是依託南京大學,由袁增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本研究通過對典型生態產業共生網路的系統分析,歸納和演繹生態產業共生網路的結構範式,通過對其形成背景、形成過程、主要驅動...
《循環經濟產業共生網路研究》是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齊宇 內容簡介 《循環經濟產業共生網路研究》從共生理論和網路化角度出發,對產業共生進行深入研究,研究結果可望豐富產業共生及循環經濟理論,為推進產業生態化提供方法基礎,...
《產業共生的廢棄物回收網路穩定研究》是2018年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產業共生的醫療廢棄物回收網路穩定性研究》通過實證分析醫療廢棄物產業共生網路的構建模式,探尋影響因素,豐富和深化了產業生態化理論;闡明了影響網路穩定...
循環產業園區是指依據循環經濟理論而設計,通過模擬自然生態系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循環途徑改造產業系統,建立產業系統的“生態鏈”而形成產業共生網路,以實現園區成員之間的副產物和廢物的交換,能量和廢水的遠級利用,基礎設施和...
基於上述資料庫,本研究構建了區域產業共生網路、環保產業網路和工業生態學領域的社交網站IEMiner(http://www.ieminer.org/)。主要取得了如下5方面的成果:1)複雜網路方法建構。在方法論方面,本研究逐漸摸索和建構起以複雜網路和數據...
4 英國的產業共生 4.1 前言 4.2 產業共生計畫——提高區域經濟可持續性的創新方法 4.3 發展產業共生的決定性因素及相關機構的作用 4.4 英國的產業共生計畫 4.5 構建產業共生網路的步驟 4.6 產業環境的相關因素 4.7 相關政策和...
《我國中小企業減排網路組織建設與培育研究》從改善中小企業綠色化發展環境、降低中小企業減排成本、提高競爭力的目標出發,研究以減排為目的的我國中小企業網路組織的形成機理及其引導機制;從中小企業減排網路的產業共生網路分析人手,分析企業...
《綜合類生態工業園區標準》為基礎,綜合考慮生態工業園的發展現狀、趨勢,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的發展,構建了適應低碳發展要求的生態工業園指導性指標體系;第二部分包括5~8章,主要對生態工業園的生態產業共生網路、資源能源利用、...
而這些企業之間以及與社區間的物質與能源交換網路,20多年來,已沿著距哥本哈根西邊75英哩處海岸地區發展成為一小型產業共生網路。卡倫堡生態工業園的共生網路卡倫堡生態工業園是由5家企業、1家廢物處理公司和卡倫堡市政府組成的合作共生...
6.3區域層面生態產業循環經濟系統構建技術118 6.3.1生態工業園理論概述118 6.3.2生態產業共生網路構建技術119 6.3.3濱海區域重化工行業集群式、持續發展的生態產業共生網路構建 技術123 參考文獻126 7人居環境子系統構建技術127 7.1...
案例的研究結果還表明通過在高新區開展循環經濟建設,創建由高新區內外不同企業構成的以副產品交換為主題的產業共生網路和開展企業層面的清潔生產等環境管理措施,以提高高新區整體的生態經濟效率,實現高新區的可持續發展。然後,論文在基於...
4.5.1 生態產業共生網路概論 4.5.2 生態產業共生網路成本模型 4.6 能源利用技術 4.6.1 地熱、太陽能聯合發電系統 4.6.2 太陽能制氫技術 4.6.3 地熱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技術 4.7 水資源利用技術 4.7.1 再生水資源化與安全...
34第三產業循環經濟發展模式78 341現狀分析78 342發展目標與指標79 343綠色賓館飯店業發展規劃80 344綠色物流發展規劃83 345港口與石油儲備基地規劃85 35區域產業共生網路的建立87 351開發區...
4、環保產業化是建設生態文明的有效途徑,《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5、世界原油價格波動對我國農產品價格影響實證分析,《軟科學》,2013年第4期,第一作者。6、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產業共生網路構建研究,《求實》,2013年第2...
9. 我國資源再生產業發展政策研究——以廢紙及紙製品為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應急項目) ( 70641005),主要申請完成人,2006.7-2007.5.;10. 生態產業共生網路形成機理及其穩定性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 ( 40501027),主要完成人,...
第十四條 市人民政府應當對工業園區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促進產城融合,形成資源共享、產品鏈延伸和副產品互換的產業共生網路,實現物質循環、能量多級利用和廢物產生最小化。第十五條 鼓勵發展以無公害、綠色和有機農產品為主的低碳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