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與技術創新

循環經濟與技術創新

《循環經濟與技術創新》是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銘俊

基本介紹

  • 書名:《循環經濟與技術創新》
  • ISBN:9787309069952
  • 類別圖書 > 經濟 > 經濟學理論與讀物
  • 頁數:318
  •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12-01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版次:1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循環經濟與技術創新》共分7個章節,主要對循環經濟的技術創新以及在此類技術創新中的政府職能作了介紹,具體內容包括循環經濟理論的演進、循環經濟與技術創新、循環經濟支撐技術體系的剖析、循環經濟技術創新中的政策工具與政府職能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作者簡介

李銘俊,長期耕耘在科學技術領域,從基層職務到領導崗位,從深入調研、國際交流到政策指導,堅持不懈地關注與研究國內外科技發展、科技創新和循環經濟的現實和趨勢。他曾在我駐外機構任職,如今則在改革開放第一線的大城市擔任外事部門的領導職務。本書是作者長期關心和接觸有關領域的實踐發展,不斷積累專業知識和鑽研探索的碩果。
·查看全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緒論
1.1 問題的提出
1.2 本書研究的意義
1.3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1 關於循環經濟的概念
1.3.2 關於循環經濟技術概念的提出
1.3.3 關於循環經濟技術創新的研究
1.3.4 關於循環經濟技術創新中政府職能的研究
1.4 研究架構和方法
1.4.1 研究架構
1.4.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循環經濟理論的演進
2.1 循環經濟理論的基礎
2.1.1 中國古代天人調諧思想
2.1.2 中國古代天人調諧思想的有益啟迪
2.2 循環經濟理論的發展
2.2.1 循環經濟的內涵與基本原則
2.2.2 循環經濟的基本分析方法
2.2.3 循環經濟的層次分析
2.3 循環經濟的實踐
2.3.1 國外循環經濟的發展概況
2.3.2 我國循環經濟的發展概況
第三章 循環經濟與技術創新
3.1 循環經濟的科學技術基礎
3.1.1 循環經濟的科學基礎
3.1.2 循環經濟對技術的要求
3.1.3 循環經濟技術觀與傳統技術觀的比較
3.2 循環經濟與技術創新的關係
3.2.1 發展循環經濟所需的技術的特性分析
3.2.2 發展循環經濟所需技術的特性對技術創新的影響
3.2.3 循環經濟與技術創新的辯證關係
3.3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的內涵分析
3.3.1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的概念及其特點
3.3.2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的意義
3.4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中政府作用的必要性分析
3.4.1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中政府作用的理論基礎
3.4.2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中政府作用的必要性
3.4.3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中已開發國家政府的行為比較
3.5 我國技術創新的管理現狀對循環經濟技術創新的影響
3.5.1 技術創新管理機制存在的問題制約循環經濟技術創新
3.5.2 技術創新管理政策對循環經濟技術創新的動力不足
第四章 循環經濟支撐技術體系的剖析
4.1 替代技術
4.1.1 清潔生產替代技術
4.1.2 信息替代技術
4.1.3 短缺資源替代技術
4.1.4 非環境友好工藝與產品的替代技術
4.2 減量化技術
4.2.1 鋼鐵行業節能節水技術
4.2.2 汽車配件製造業的減量化技術
4.2.3 造紙行業減量化技術
4.2.4 電鍍行業減量化技術
4.3 再利用技術
4.3.1 初級資源循環利用技術
4.3.2 簡單分解循環利用技術
4.4 資源化技術
4.4.1 汽車行業資源化技術
4.4.2 化工行業資源化技術
4.5 系統化技術
4.5.1 生態產業共生網路概論
4.5.2 生態產業共生網路成本模型
4.6 能源利用技術
4.6.1 地熱、太陽能聯合發電系統
4.6.2 太陽能制氫技術
4.6.3 地熱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技術
4.7 水資源利用技術
4.7.1 再生水資源化與安全回用技術
4.7.2 海水開發利用技術
4.7.3 農業高效綜合節水技術
4.8 綠色再製造技術
4.8.1 支持再製造的綠色產品設計
4.8.2 再製造技術的套用
4.9 節能建築技術
4.9.1 控制建築物的體型係數節能設計技術
4.9.2 採用各種高效保溫的節能技術
4.9.3 加強冷橋部位的保溫構造設計
4.9.4 設定“溫度阻尼區”技術
4.10 生物技術
4.10.1 生物煉製技術
4.10.2 生物質制氫技術
4.10.3 生物質能轉化技術
4.11 綠色化學技術
4.11.1 綠色合成技術
4.11.2 綠色反應技術——基因技術
4.11.3 綠色設計評價技術
4.11.4 綠色印刷技術
4.11.5 綠色轉化技術
4.12 新材料技術
4.12.1 高性能結構材料
4.12.2 電子信息材料
4.12.3 超塑性合金
4.12.4 新型建築材料
4.13 生態農業技術
4.13.1 農業綜合利用技術
4.13.2 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再生技術
4.14 綠色消費技術
4.14.1 生活用水處理技術
4.14.2 污水回用技術
4.14.3 生活垃圾處理技術
4.15 生態恢復技術
4.15.1 污染河水修復技術
4.15.2 污染水體原位就地修復技術
4.15.3 污染土壤的修復技術
4.16 信息技術
4.16.1 三個循環層次供應鏈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
4.16.2 循環經濟供應鏈管理系統對信息技術的要求
4.17 評價技術
4.17.1 城市循環經濟發展的評價模型
4.17.2 城市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4.18 管理技術
4.18.1 面向循環經濟的管理創新的研究方向
4.18.2 面向循環經濟的管理創新的特點
4.19 循環經濟支撐技術的總結
第五章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中行為主體的博弈分析
5.1 委託代理模型的介紹
5.1.1 基本假設
5.1.2 委託代理關係的描述
5.2 政府與企業的委託代理模型
5.2.1 混合契約模型
5.2.2 兩類契約模型
5.3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中激勵機制的設計
5.3.1 最佳情況下的激勵機制
5.3.2 簡單線性契約的情況
5.3.3 兩種線性契約的情況
5.4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中激勵效率的設計
5.4.1 觀測模型的建立
5.4.2 模型的求解與分析
第六章 循環經濟技術創新中的政策工具與政府職能
6.1 政策工具分析
6.1.1 綠色財政政策
6.1.2 風險投資政策
6.1.3 綠色採購政策
6.1.4 智慧財產權保護
6.1.5 政策工具效能分析
6.2 政府職能分析
6.2.1 發揮政府的政策法規職能
6.2.2 發揮政府的經濟支持職能
6.2.3 發揮政府的監督保障職能
6.2.4 發揮政府的公共服務職能
第七章 結語與展望
7.1 總結
7.2 展望
參考文獻
作者近期公開發表的論文
作者近期所作項目
致謝
·收起全部<<

前言

多年來,我在上海交通大學、北京交通大學、上海大學等高校做博士生導師,先後有二十幾位博士,其中多數是在職博士生與我共同學習、共同探索。這些博士生的特點是學問功底紮實,為人處世練達,實踐經驗豐富,他們敢於學習、善於學習,又多適逢不惑之年,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社會活動多,能擠出時間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實在是很不容易的。在物慾之風張揚、精神層面式微的今天,尤其顯得難能可貴。先賢孔子說“教學相長”、“後生可畏”,我從他們身上學到拼搏的精神、篤實的學風,吾之今日,所以能老而末衰,蓋是被自己的學生,一路推著、拉著向前,使吾不敢懈怠。李銘俊博士,就是其中的一位代表。他同時還得到黃培清等教授的指導。銘俊作為一名黨政領導幹部,在攻讀學位的過程中,高度珍惜機遇,爭取導師指點,著重於理論、思想方法和學術水平的充實與提高。他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的一切努力以及過去積累的工作實踐經驗,自然融匯和體現在學位論文和專著之中。今天,他的《循環經濟與技術創新》一書公開出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