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內貿易

產業內貿易

產業內貿易是一國對同類產品既有進口又有出口,或者說國際貿易雙方交換的是同一產業所生產的產品的貿易行為。同類產品,指可以相互替代的產品,有同質、異質之分。同質產品,指性質完全一致,因而能夠完全相互替代的產品;異質產品,指不能完全相互替代的產品,其差異可能體現在品牌、款式、性能或售後服務等方面。

比如日本向美國出口轎車,同時又從美國進口轎車的現象;中國向韓國出口某種品牌的襯衣,同時又從韓國進口某種T恤衫的這種貿易活動。產業內貿易還包括中間產品的貿易,即是某項產品的半製成品、零部件在兩國間的貿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產業內貿易
  • 外文名:Intra-industry Trade
  • 意義:產業內國際貿易
  • 別稱:部門內貿易
簡介,特點形成,產品差異,分類,水平差異,垂直差異,技術差異,國際投資,綜述,垂直一體化,水平一體化,作用,幾種類型,

簡介

基本概念
產業內貿易,也稱部門內貿易,即一國或地區既出口同時又進口某種同類型製成品。
造成產業內貿易現象的主要原因
3、消費者偏好差別產業間貿易
在產業間貿易(Inter-industry Trade)中,同一產業產品基本上是單向流動,即要么進口,要么出口;而產業內貿易是雙向流動的,因此產業內貿易又叫雙向貿易(Two-way Trade)。產業間貿易是不同產業間產品的貿易,如一國生產的工業品和另外國家生產的農產品進行交易,而產業內貿易則主要是工業產品中的某一類產品間的貿易。
傳統的產業間貿易,一般是通過分別處於不同國家的獨立廠商交易來完成,而產業內貿易則通過內部和外部兩個市場來實現。
當前,由於跨國公司的興起和快速發展,使國際貿易的很大一部分貿易是在跨國公司的子公司和子公司、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間進行的。這種跨國公司利用特殊優勢所形成的內部化交易機制被稱為內部市場。與此相對應的買賣雙方獨立進行交易所形成的市場稱為外部市場。由此,產業內貿易可以更精確地表述為:同一產業內的產品,主要是製成品通過外部市場與內部市場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間的雙向流動。

特點形成

(一)產業內貿易的理論特徵
1.與產業間貿易相比,產業內貿易在內容上與其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2.產業內貿易的產品流向是雙向性的,即在同一產業內,產品在發生進口貿易的同時也會發生出口貿易
3.產業內貿易的產品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這些產品中,既有勞動密集型產品也有資本密集型產品;既有標準技術產品,也有高技術產品。。
4.雖然產業內貿易的產品具有多樣性的特點,但這些產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才能進行產業內貿易,一是在消費上能夠相互替代,二是在生產中需要相近或相似的生產要素的投入。
(二)現代產業內貿易的形成條件
1.運輸、信息、管理等手段的現代化,使以往只能在分工和協作有可能跨越國界形成產業內國際分工和協作。國之內進行的產業內
2.已開發國家開發中國家產業內貿易的發展具備了現實性條件,即生產的標準化、柔性製造系統的出現和發展,使得工廠的自動化設備不僅適用於已開發國家的大型工業項目,而且可以生產適用於開發中國家的中小型項目,從而使技術和設備向開發中國家和地區的轉移具有了可能。
3.產業內貿易的發展主要是集中在新產品和製成品的產業,而科技革命的發展,使世界市場的容量迅速擴大,商品的數量和種類不斷增加,新產品不斷湧現、製成品比重不斷上升。
4.世界各國農業長期相對下降,發達工業國家的自給率不斷上升,使得傳統的農業和工業國的分工及初級產品和製成品之間的產業間貿易日益減弱,製成品的產業內貿易越來越為人們所重視。
5.已開發國家的產業結構中“新興產業”和“衰退產業”的差異日趨明顯,由此帶來的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變革為產業內貿易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前景。

產品差異

分類

產業內貿易首先表現為差異產品的貿易。所謂差異產品,是指相似但不完全相同,也不能完全替代的產品。差異產品一般分為三類:水平差異產品、垂直差異產品和技術差異產品。商品差異的類型不同,引起的產業內貿易的原因也不同。

水平差異

水平差異,是指同一類商品具有一些相同的屬性,但這些屬性的不同組合會使商品產生差異。從水平差異分析,產業內貿易產生的原因是消費者偏好,即消費者的需求是多樣化的。當不同的國家消費者對彼此的同類產品的不同品種產生相互需求時,就可能出現產業內貿易;

垂直差異

垂直差異,是指產品品種上的差異。從垂直差異產品看,產業內貿易產生的原因主要是消費者對商品檔次需求的差異。這種差異主要取決於個人收入差異,收入高的消費者偏好高檔產品,而收入低的消費者只能偏好中低檔產品。為了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就可能出現高收入國家進口高檔產品和低收入國家進口中低檔產品的產業內貿易;

技術差異

技術差異是指技術水平提高帶來的差異,也就是新產品出現帶來的差異。從技術差異商品看,產業內貿易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產品存在生命周期。先進工業國技術水平高,不斷推出新產品,而後進國家則主要生產標準化的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因而處於不同生命周期階段的同類產品會發生產業內貿易。

國際投資

綜述

隨著跨國公司的大量出現,跨國公司的投資行為對國際貿易的影響越來越大,極大地促進了產業內貿易的發展。在跨國公司理論中,把跨國公司分為垂直一體化模型和水平一體化模型兩種。垂直一體化模型中的跨國公司將生產經營活動的各個階段分散於不同國家,而水平一體化模型中的跨國公司在很多國家重複從事大致相同的活動。垂直一體化模型和水平一體化模型對產業內貿易的影響機制是不同的。
產業內貿易相關書籍產業內貿易相關書籍

垂直一體化

垂直型跨國公司在總部和海外工廠之間實行縱向分工,設在母國的總部和工廠從事產業鏈中關鍵的產業環節,一般是知識密集型產品的生產活動;海外子公司則往往從事產業鏈中增值相對較低的勞動密集型資本密集型的生產活動。這種縱向分工是已開發國家跨國公司對發展中東道國傳統的直接投資方式。
當母國與東道國的要素稟賦存在一定差距時,處於某一生產階段的子公司會從其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輸入零部件或中間產品,加工後輸往母公司或其他子公司,由此產生 “垂直貿易”。有的學者認為這種垂直貿易應該算作是產業間貿易,但在各國的統計上常常將零部件、中間產品及加工產品視為同組商品,因而被統計成為產業內貿易。
由此可見,跨國公司的垂直型內部貿易是產業內貿易的重要來源之一,使無論是投資國或是東道國的產業內貿易都得到了極大的提高,而且隨著跨國公司數目的增加,產業內貿易額也會增加。但這種產業內貿易的增加對投資國與東道國的對外貿易競爭力的影響是不同的。對母國而言,當它對外進行垂直型直接投資時,為了保持母國對東道國的技術優勢,母國會利用它的有利經濟條件,包括豐富的人力資本、大量的研究機構、以及研究與開發投資等,提高母國的技術水平和生產效率。
因此,一國的垂直型對外直接投資越多,產業內貿易額就越大,所體現出來的對外貿易競爭力就越大。而對東道國而言,雖然吸引垂直型跨國投資可以增加產業內貿易,從而獲得更多的貿易利益,從短期來說對一國外貿競爭力具有促進作用,但從發展的角度分析,開發中國家總是接受前一輪被淘汰的技術,在技術發展上始終處在相對劣勢的地位,對開發中國家產業結構升級的促進作用不大,因而這種產業內貿易的擴大並不能代表產業真正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的提高。

水平一體化

在水平一體化模型中,跨國公司因為主要在經濟發展水平和市場規模相似的國家之間從事類似的經營活動,因此傾向於在各個國家都建立自己的生產和銷售體系,在當地生產,滿足當地需求。從表面上看這種投資行為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國際貿易,但如果結合產品差異和消費者偏好來研究,則會發現跨國公司的水平一體化投資也是產業內貿易的重要來源。這種水平一體化跨國公司在經濟發展水平類似的國家之間建立內部市場,進行差別產品交易,呈現出產業內貿易的特徵,同時又有規模經濟的特徵,在需求的拉動下,產業內貿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二戰後已開發國家與已開發國家之間相互投資額與產業內貿易額同時增長的現象充分證實了這一點。由水平一體化跨國經營所產生的產業內貿易的增加,無論是對母國還是東道國對外貿易競爭力都具有促進作用。對母國來說,水平一體化跨國公司在總部與海外工廠之間平行分工,從事基本相同的生產經營活動,從而獲得了規模經濟,降低產品平均生產成本,這種建立在規模經濟基礎之上的產業內貿易的增加極大地促進了母國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提高。
而對東道國來說,跨國公司的進人會給東道國帶來母國先進的生產和經營技術,促進東道國的相關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即使母國和東道國技術水平相差不大,跨國公司也會為東道國帶來有特色的生產方式、新的行銷渠道,以及不同的管理理念等,因此,由水平一體化跨國公司所帶來的產業內貿易水平的提高同樣也促進了東道國的對外貿易競爭力的提高。

作用

產業內貿易指數
產業內貿易指數以及它的增加值反映了一國在面臨廣闊的國際市場時快速調整自身生產的能力,由此可見,提高產業內貿易水平,是開發中國家提高外貿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但是否任何一種類型的產業內貿易都會有效地提高一國的外貿競爭力卻是值得商榷的問題。
差異產品產生的產業內貿易與外貿競爭力
對我國而言,當前在經濟發展水平、居民收入水平、技術水平上與已開發國家有一定差距,因此差異產品的產業內貿易主要是由垂直差異產品和技術差異產品產生的,我們知道,作為技術後進的國家,在產品生命周期的鏈條上,我們只能等某種產品被先進工業國推出後,待技術成熟,生產漸趨標準化後才利用本國勞動力資源優勢進行生產,這時該產品早已從技術密集型轉為勞動密集型。而生產該種產品的技術也早已不具有壟斷優勢。進行標準化產品生產的技術後進國家僅僅是憑藉自己的勞動力優勢在貿易中分得“一杯羹”(較少的利潤),而此時,那些先進的工業國不再生產該項產品,取而代之為向這些後進國家進口
他們把大量地經費投到新產品的研發上,期待在推出的新產品上獲得高額的利潤。由此看來,技術差異產品推動的產業內貿易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解決我國的勞動力就業問題,提高現有的工業技術水平,增加貿易利益,但卻無法使我國獲得壟斷性技術優勢,因而在提高我國外貿競爭力上作用有限。同樣,在垂直差異產品的產業內貿易中,多數是高收入國家中的低收入居民對我國同類產品中的低端產品產生進口需求,而我國高收入居民對高收入國家同類產品中的高端產品產生進口需求。因此,這種類型的產業內貿易拉動的仍然是我國附加值低,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的出口,這對於改善我國的出口商品結構,提高我國的外貿競爭力並沒有太大的裨益。
跨國公司的對外直接投資產生的產業內貿易
如前所敘,跨國公司在像我國這樣的開發中國家傾向於採取垂直一體化投資方式。即在總部和海外工廠之間進行縱向分工,為了保持技術優勢,跨國公司把產業鏈中高附加值環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而東道國只能從事產業鏈中低附加值環節的生產活動。在貿易實踐中,常常體現為東道國從母國輸入零部件和中間產品,加工後輸往母公司和其他子公司。這種產業內貿易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一國的外貿競爭力。
因為在技術含量低的產業鏈環節上,我國只能變相地收取一點加工費。這在中國的突出表現就是加工貿易比重的迅速提高。從短期看,加工貿易固然可以增加我國的貿易利益,但從長期看,這種兩頭在外的貿易形式,對前後產業的帶動作用很小,對開發中國家產業結構升級的促進作用不大。但如果是跨國公司的水平一體化投資,如前所述,由於東道國從事的不是產業鏈中低附加值環節的生產,而是整個產業鏈的生產,東道國就可以在這種平行分工中獲得規模經濟、吸收來自母國的先進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這對促進東道國的產業升級將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與垂直一體化投資相比,水平一體化投資引起的產業內貿易可作為一國外貿競爭力提高的標誌。
擴大水平型產業內貿易提高我國的外貿競爭力
積極進行產業升級,重視發展高新技術,把發展高新技術與勞動力資源優勢這兩個因素很好地結合起來。我國與已開發國家間的水平型產業內貿易之所以沒有發展起來,根本原因在於我國的高新技術發展相對滯後,無法同已開發國家在技術含量高的產品上形成水平分工。跨國公司之所以不對我國進行水平一體化投資,原因也在於此。與已開發國家相比,我們的競爭優勢不在技術水平上,而在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上。
因此,一貫以來我國的傳統貿易模式是以產業間貿易為主,即在資源稟賦基礎上實行分工,我國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而從已開發國家進口技術密集型產品。誠然,為了解決就業壓力問題,我們必須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在現階段,我國的產業結構仍需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但從長期來看,致力於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在某些領域形成壟斷性技術優勢卻是勢在必行。因為只有我國的技術水平有了長足進展,我們才能與已開發國家進行水平型產業內貿易。
改善商品結構,實現產業內貿易的升級。用錢納里和泰勒對產業發展三分階段劃分的概念來描述我國現有的產業發展水平,我國的產業正處在早期階段向中期階段過渡,併兼有向後期發展的特徵。這種產業結構對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發展的約束主要表現在商品結構的低層次上。
根據有關部門統計資料,雖然當前工業製成品在商品出口總額中的比重已遠遠超過初級產品,但製成品中高附加值、高技術、深加工的重化學工業產品、機電產品所占比重甚小,而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居多。可見,這種出口商品結構與水平型產業內貿易要求的產品特徵相去甚遠。要改善我國現有出口商品結構,就必須在某些戰略性領域趕超,形成有中國獨特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同時要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提高生產技術,改進工藝流程,實現注重產品質量和技術的內涵型擴張,逐步實現產業結構符合水平型產業內貿易的要求,最終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幾種類型

(一)同質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指可以完全替代的產業內產品的貿易。發生同質產品產業內貿易的原因主要有六種情形:第一,運輸成本差異導致不同國家間大宗產品的交叉型同質產品的國際貿易。如我國的東北出口水泥,而華南卻進口水泥。第二,經濟合作或因經濟技術因素而產生的同質產品的國際貿易,如各國銀行,保險業走出去引進來的情況。第三,大量的轉口貿易轉口國的進口項目與出口項目的產品,在統計中會形成產業內貿易。第四,政府干預下的價格扭曲,如在不同時期國家實行出口退稅或進口優惠時,國內企業為了與進口貨物競爭,可能以出口得到退稅,再進口以享受進口優惠,從而造成同質產品的產業貿易。第五:相互傾銷形成的同質產品的產業內貿易。第六,季節性同質產品的產業內貿易,是為了滿足不同季節國內市場對同質產品的供需平衡而進行的貿易。比如歐洲一些國家為了“削峰添谷”的電力進出口貿易。
(二)差異產品間的產業內貿易。產業內貿易大量發生的經濟技術水平相近的國家之間。近些年來,開發中國家的產業內貿易也有了較快的發展。
(三)水平性產業內貿易,即進行雙向貿易的是質量、價格相似但特徵或屬性不同的商品,如相同檔次、價格的汽車。
(四)垂直性產業內貿易,即進行雙向貿易的是不同質量、價格的相似產品,如義大利在出口高級服裝的同時也進口低檔次的服裝。
(五)產品內貿易,即進口與出口的不是產品的最終形態,而是在產品生產過程中處於不同階段的相似產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