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別稱:產褥期精神病
- 英文名稱:postpartum psychosis
- 就診科室:精神科,婦產科
- 多發群體:產婦
- 常見病因:病因目前尚不清,可能與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綜合作用有關
- 常見症狀:悲傷、沮喪、哭泣、孤獨、焦慮、恐懼、易怒等,精神紊亂、急性幻覺和妄想、嚴重抑鬱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後,預防,
病因
產後精神病的確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眾多研究認為其發病的相關因素與生理-心理-社會因素綜合作用有關。
1.生物學因素
(1)產後體內激素水平的變化是其發生的生物學基礎。
(2)有研究顯示產後HCG水平明顯下降、催乳素水平迅速上升、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改變、甲狀腺功能低下均與產後發生PPD有關
2.心理因素
研究發現婦女在孕產期均有心理變化感情脆弱、依賴性強等變化,故孕產期各種刺激都可能引起心理異常。除上述因素外,非計畫妊娠、對分娩的憂慮、恐懼,胎嬰兒的健康、嬰兒性別非所願對成為母親照料孩子的焦慮等均可造成心理壓力。
3.社會因素
國內外研究表明,婚姻破裂或關係緊張夫妻分離家庭不和睦、生活困難、缺少丈夫和家人及社會的關心幫助,文化水平低、圍生期保健服務少等均可能是PPD發病的誘因。
臨床表現
1.產後抑鬱症
是指產後7天內出現一過性哭泣或抑鬱狀態。產後抑鬱症的主要臨床表現有悲傷、沮喪、哭泣、孤獨、焦慮、恐懼、易怒、自責自罪、處事能力低下、不能履行母親的職責、對生活缺乏信心等,同時伴有頭昏乏力、失眠、食欲不振、性慾降低等軀體症狀。
2.產後精神病
檢查
1.包括全身檢查、產科檢查及實驗室檢查以排除與嚴重的軀體及腦部疾病有關的精神障礙。
2.心理測驗
目前國內外尚無專用的輔助診斷產後精神病的心理量表,但是可以參考使用下列心理量表:
(1)明尼蘇達多項個性調查表(MMPI) 我國對此表進行了修訂,並已廣泛使用。
(2)症狀評定量表 目前使用的有90項症狀自評量表(SCL-90)、抑鬱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等,以了解病人的情緒狀態。
(3)事件評定量表 生活事件量表(LES)是目前使用較廣泛的量表,圍生期應激評定量表(PSS)是國內外正在積極探索使用的量表。不僅根據發病時間相關危險因素、病史及臨床特徵,而且要進行全身和產科檢查實驗室檢查及輔助心理測試等綜合分析方能正確診斷。
診斷
產後精神病的最大特點是病理性思維的出現,根據發病時間、思維特點,結合精神病學量表可以作出診斷,與其他產褥期精神障礙相鑑別。一旦作出產後精神病的診斷對患者及其家庭均會產生極大影響,因此診斷應極其慎重,必要時請精神科醫師會診確定。產後抑鬱症多在產後2周內發生,產程4~6周,症狀明顯,臨床表現與產後抑鬱綜合徵症狀相同,但程度更嚴重,甚至出現自殺或傷嬰傾向。
治療
專家認為輕到中度的產後精神病一般來說不需要治療。而對產後精神病的最佳治療方案與同類型的非產褥期精神病的治療方法相同。這些治療方法大多包括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治療心理問題和(或)抗抑鬱的藥物以及心理治療(通常著重於心理分析或是從家庭的角度給予治療)。電痙攣治療一般來講很少用。某些產後精神病可以用激素治療,使用甲狀腺素腺垂體激素、性激素以及類固醇對於治療一般常規方法無效的、表現出甲狀腺或腎上腺功能低下的產褥期精神病患者的效果非常好。
1.心理治療
對產後精神病人的情緒認識與行為有關問題的心理治療是必需的。針對病人的心理問題予以同情、耐心和藹解釋、鼓勵關懷細緻,並提出指導性建議或勸告使患者情感得到疏泄釋放,正確評估心理社會應激原,消除不良刺激,解除其痛苦,增強自信心,做好自我調整和適應,重視開展人際心理治療,特別是夫妻間或家人間矛盾衝突的心理治療。但需要家庭成員及社會各方面的熱情支持與協助。
2.藥物治療
三環類抗抑鬱藥常用於產後精神病患者抑鬱狀態的治療,而且最低有效治療量對母嬰是安全的。對有嚴重自殺企圖的病例,使用阿米替林加用碘塞羅寧(三碘甲狀腺原氨酸)。氟哌醇(氟哌啶醇)和氯丙嗪有良好抗幻覺妄想抗躁狂、譫妄作用,而且毒性小,它們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藥。對哺乳的母親通過減少劑量和對嬰兒的仔細檢測,母乳餵養相對比較安全。一般每天平均服用最小有效劑量的氟哌醇(氟哌啶醇)或氯丙嗪則母乳中含量極少,但產婦服用氯丙嗪時,要警惕嬰兒會出現嗜睡現象。鋰鹽對狂躁狀態治療效果最好。
預後
預防
1.加強婚前保健
婚前通過各種健康教育形式使欲婚青年了解性生理、性心理、性衛生;計畫受孕和避孕方法的正確選擇;孕期保健新生兒保健和影響男女婚育的常見疾病及遺傳病等醫學知識。婚前保健對提高婦女生殖健康的自我保健意識與能力、對已婚夫婦掌握科學的避孕方法、減少計畫外妊娠起到了積極作用。
2.開展孕產期心理保健
孕產婦心理保健已成為圍生保健的重要內容之一。產前檢查時應常規包括心理指導與諮詢;應當告訴孕產婦在孕產期可能遇到什麼樣的心理障礙使她們及其家屬提高認知、能早期識別異常;若發現異常及早向醫師反映,求得幫助並在治療中能與醫師很好的配合;注意對誘發因素的認識,對篩查出具有各種發生心理障礙危險因素的孕婦給予特殊的干預,
3.普及推廣家庭化Doula分娩。
4.提倡母乳餵養
實行母嬰同室和母乳餵養是母嬰互相依存關係的繼續,通過母乳餵養嬰兒時之間相互交流、影響與作用可促進母嬰聯結,培養早期母嬰交流感情避免冷落感。目前在我國已開展創建愛嬰醫院、提倡母乳餵養的行動取得了很好效果,繼續保護促進和支持母乳餵養可有助於預防產後抑鬱的發生。
5.提高圍生保健服務
隨著新醫學模式發展的需要,圍生保健中有關社會心理因素的保健及疾病的防治研究也必須列入日程。圍生保健工作者應掌握孕產婦心理學知識,提高心理諮詢與心理護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