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自然力

生物自然力=生物物質+生物能動力。就生物自然力而言,作為“死”的生物物質,其經濟價值、食用價值、藥用價值等,我們已經有了較為充分地認識和利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物自然力
  • 外文名:Biological natural force
  • 生物實物:生物
生物自然力提出的必要性,生物自然力的豐富內涵,生物自然力的術語轉換,生物自然力的兩面性,

生物自然力提出的必要性

近年來,碳匯交易、生態補償、生物安全生態農業、病蟲害綜合防治等問題愈來愈成為研究與實踐的重點,能否抽象出其中蘊涵的共性自然因素?能否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解說之,這一解說對環境法學的發展有何意義?
基於“自然力——生產力——經濟基礎——上層建築”這一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可以對上述問題做出一系列探討。山東師範大學政法學院劉國濤教授在《“生物自然力”的馬克思主義解讀及其環境法學意義》一文中,以馬克思主義自然力理論為指導,對抽象出的共性自然因素--“生物自然力”的概念和內涵進行了理論解讀。

生物自然力的豐富內涵

生物自然力=生物物質+生物能動力。就生物自然力而言,作為“死”的生物物質,其經濟價值、食用價值、藥用價值等,我們已經有了較為充分地認識和利用。我們所缺乏的是對生物“能動力”的研究。有益於人類的碳匯功能、水土保持功能、生物防治功能等,以及有害於人類的生物入侵功能、生物污染功能等,均涉及生物的能動力。在自然力語境中,我們可以把生物能動力分為兩大類、四小類:第一大類是全球、區域尺度的系統生物能動力,又分為兩小類,即相生性系統生物能動力(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相剋性系統生物能動力(例如生物入侵引發的生態安全問題);第二大類是局域、生境尺度的非系統生物能動力,又分為兩小類,即相生性非系統生物能動力(如生境中生物共生等互益性功效)和相剋性非系統生物能動力(例如生境中生物污染、利用相剋性進行生物防治等相害性功效)。

生物自然力的術語轉換

“生物自然力”一說,沒有運用環境科學傳統性術語,不利於與環境科學、環境法學、環境經濟學等相銜接。如何在絕大多數學者認可的“自然力是資源、環境和生態代名詞說”中解說生物自然力,是辭彙轉換、學科銜接的關鍵。劉國濤教授考察了有關環境資源科學論著中對資源、環境、生態的界定,發現該類著作中的有關論述與馬克思主義有關理論研究中存在著一個共同現象,即對自然物質的重視,對能動力的忽視;重視有體有形的物質資源,忽視無體、無形的能量性、功能性資源。能量性資源因可成為能源尚受到較多重視,例如對生物質能的重視;生物活體的功能性資源長期受到忽視。隨著碳匯交易、生態補償、生物安全、生物共生利用、生物防治等日益受到重視,生物功能性資源在實踐中引起了人們的極大重視,迫切需要在資源分類中確立其重要地位。這正是本文討論“生物自然力”的重要意義之一。環境、資源、生態本來就是互相聯繫的,生物自然力是人類生存中環境、生態內容之一,當某些生物自然力在一定技術經濟環境條件下成為對人類有益的資源時,即稱生物自然力資源或生物功能資源。當作出這種語彙轉換之後,“生物自然力”就成了“生物功能資源”,其分類亦相應為:第一大類是全球、區域尺度的系統性生物功能資源,又分為兩小類,即相生性系統生物功能資源(例如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和相剋性系統生物功能資源(例如生物入侵引發的生態安全問題);第二大類是局域、生境尺度的非系統生物功能資源,又分為兩小類,即相生性非系統生物功能資源(例如生境中生物共生等互益性功效)和相剋性非系統生物功能資源(例如生境中生物污染、利用相剋性進行生物防治等相害性功效)。

生物自然力的兩面性

這種生物自然力分類方式而來的生物功能資源分類中存在一個問題,即資源是對人類有利的,相剋性系統生物功能資源中的生物入侵和相剋性非系統生物功能資源中的生物污染均是對人類有害的,稱為“資源”似有不妥。對此,是這樣理解的:無論生物的系統性、非系統性相生或相剋功能,其本身並不意味著一定對人類有益或有害,而在於人類如何利用,並掌握其中的“度”,超過其閾值就會轉化為反面。例如相剋性非系統生物功能,當其對生境中的有益植物造成損害時被稱為生物污染,當其對生境中有害植物造成損害時被稱為生物防治。生物自然力的功能是“雙刃劍”,與科技有時是“雙刃劍”同理,我們還是可以稱之為“資源”的。另外一個要說明的問題是,儘管我們強調過去忽視了“力”,我們要特彆強調對“力”的重視與研究,但是,“物質”和“力”顯然是一體的,生物能動力是具體的生物物質體現出來的,沒有了生物物質就不可能有力。所以,生物自然力=生物物質+生物能動力,我們關注被忽視了的力的同時,也必然會關注與力所依附的生物物質。例如,我們要發揮樹木的碳匯功能必然要保有一定的森林量,甚而植樹造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