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儒家倫理》是2010年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活中的儒家倫理
- 作者:傅永聚
- 出版時間:2010年4月1日
- 出版社:山東文藝出版社
- ISBN:9787532933129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生活中的儒家倫理》是2010年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生活中的儒家倫理》是2010年山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儒家倫理的生命力存在於中國人民鮮活的生活中,真正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兩千多年以來儒家倫理薰陶、哺育了成千上萬中華民族的英雄豪傑、先賢志士,他們...
《當代中國日常生活倫理建構》是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雅。內容介紹 《當代中國日常生活倫理建構:以儒家倫理與傳統中國日常生活的關聯為參照》重溫儒家倫理與傳統中國人日常生活的關聯,不是復古式地全盤照搬儒家倫理,而是從中汲取有益的資源,與其他文化共同整合出既有時代性和世界性,更具有民族性的當代中國日常...
儒家倫理思想為先秦時期的思想家孔子提出,它反映中國宗法等級制度,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一種道德理論。其核心價值可簡單歸納為五個字:“仁、義、禮、智、信”。作用 反映中國宗法等級制度,代表封建地主階級利益的一種道德理論。創始人為先秦時期的思想家孔子,並分別由孟子和荀子發展成為兩大派別,最後經和的編纂...
《成人之道——儒家倫理文化》是2020年山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唐凱麟。內容簡介 《成人之道——儒家倫理文化》是“儒家文化大眾讀本”叢書中的一冊。傳統儒家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倫理道德問題是它致思的焦點和解題的路徑。本書分為儒家與倫理、心性與德性、人格與修養、人倫...
儒家的榮辱觀是儒家社會倫理學說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對榮與辱及其相互關係的辨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公共生活的處世原則,包含著許多合理的因素,客觀上維護了一定的社會正義,引導著人們對個人的思想行為進行合適的恰當的判斷,為形成中華民族的共同心理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儒家的榮辱觀是一種抽象的榮辱觀...
是儒家倫理道德觀的重要體現。春秋以前,禮作為商周國家的典章制度而存在,曾長期發揮維護宗法社會統治秩序的作用,並溶入人們的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之中。後來隨著宗法制度的衰落,人們對於禮的觀念亦發生重大變化,先秦儒家學派順應這一變化,及時對禮治的要求和禮的涵義進行修正,結合實際生活重新認識禮的本質和社會功能...
儒家關於人類行為規律和倫理道德規範的學說。人道是儒家哲學的重要範疇,與天道相對應。一般認為人道與天道一致,以天道為本。亦有一類主張強調人道與天道的區別,認為天道無為,人道有為。人道觀的核心內容是孔子、孟子創立的仁義論和以“親親”、“尊尊”為原則的人倫秩序和道德規範,以及人生理想和價值追求。亦有一類...
《儒家倫理與中國社會》是2018年9月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亦。內容簡介 這部著作對儒家倫理的宗教內涵做了正面講述。讀了這本書,會對古代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現的敬天法祖信仰,獲得深刻印象;由此進一步認識到,當代中國人仍然保持著這樣的信仰、中華民族是個有信仰的民族。儒學的宗教性質是近年討論熱點...
儒家倫理是“學儒”而不是“儒學”,即儒家文化中“篤行之”“知行合一”“學而時習之”等注重力行的精神是發揚美德、承傳文化的關鍵。儒家倫理充滿了實踐的智慧,是積極的實用主義,在中華文化復興的當代,尤其能為人類的幸福生活提供切實的指導。圖書目錄 導 論 一、美德倫理與規則倫理 二、儒家倫理與美德倫理 ...
而在《孟子》一書中,仁、義、禮、智則多次相提並論連用,說明在孟子那裡,儒家的“四德”觀念已經比較明確。在對仁、義、禮、智的解釋上,孟子一方面從儒家傳統的基於血緣關係的倫理孝道觀念出發,把仁、義、禮、智和“事親”、“從兄”聯繫起來,如孟子所說:“仁之實,事親是也;義之實,從兄是也;智...
“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特徵之一,同時也是儒家倫理思想中基本行為規範和重要道德範疇。在儒家道德體系中,孝敬是仁德的開始和基礎。也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部分。“孝”更是個人最基本的倫理道德準則。一個不“孝”的人,談何為人,談何做人,談何道德品質?因此,儒家的孝道...
《儒家角色倫理學》是一本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美籍作家安樂哲。內容簡介 《儒家角色倫理學》系統論述了安樂哲教授關於“儒家角色倫理”的學說,強調了儒家倫理的關係性、協作性,並認為儒家思想對於社會生活中關係和角色的表述,可以指示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行為方向。也正是這種社會性,使得儒家思想與西方原教...
一、天人合德:儒家倫理的理論基石 二、心性之思:關於道德的形上學 三、善惡之辨:對於人的本性的探尋 四、進路之爭:尊德性與道問學 人格與修養 一、成人與成聖:理想人格的魅力 二、內聖與外王:修齊治平的展開 三、善心與善行:存心養性與積善成德 四、精神與品格:自強不息與厚德載物 五、生活與志向...
從兩漢儒學發展的歷史看,儒學的宗教化是與儒學的政治制度化密切相關的,是同步進行的,前者是為使後者得以成立和鞏固服務的。儒學社會政治層面功能的形成和加強,同時也就減弱了儒學作為一般倫理道德修養和政治理想層面的作用。在原始儒學那裡,它是通過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去啟發出人們遵守道德規範、追求理想社會的自覺。...
“生活儒學”是黃玉順教授獨創的現代儒學理論體系,突破兩千年來中西哲學的那種存在者化的“形上—形下”觀念架構,重新發現和揭示作為“存在”的“生活”及其“生活感悟”(生活情感、生活領悟),並在此本源上重建儒家的形上學、形下學,以應對現代性問題。“中國正義論”是生活儒學的形下層級的展開,乃是儒家倫理...
戴震的仁論肯定人慾,肯定人生,是一種近代的人文主義思想,具有巨大的進步意義,在中國儒家倫理史上占有光輝的一頁。(見理存於欲)近代改良派代表人物譚嗣同繼續發展了戴震的仁的理論,進一步提出了資產階級的激進的平等觀。他說,“仁以通為第一義”,而“通之象夫平等”。通包括四個方面,即中外通、上下通...
儒家關於忠於君主,忠於國家,孝順祖上和父母的理論。是儒家政治思想和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理論之一。忠屬於政治倫理,孝屬於家族倫理。但在儒家思想中,這兩個概念有對應關係。當儒家分別談忠與孝時,一般是分別針對政治倫理與家族倫理。當儒家“忠孝”連稱時,或把“忠孝”連在一起討論時,則泛指一種全面性的社會倫理...
中華民族的優良道德傳統,一般來說,是指以古代儒家倫理道德為主要內容並包括墨家、道家、法家等傳統道德思想的精華。在2000多年的歷史過程中,儒、墨、道、法各家倫理思想及佛學中的心性之說,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形成了中華民族特有的倫理傳統。整體至上 (一)整體至上,“克己奉公”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