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是一個漢語辭彙,是漢朝大將韓信墓前的祠堂中的對聯。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韓信一生中重大的經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死一知己,存亡兩婦人
  • 歷史典故:簡練、工整,內含典故
  • 一知己:“一知己”指蕭何
  • 兩婦人:漂母、呂雉
歷史典故,語句解析,一知己,兩婦人,

歷史典故

簡練、工整,內含典故。
上聯指的是:秦朝末年,農民大起義,韓信初在項羽部下從軍,但未受到重用,又改投劉邦麾下,仍未得到重用。韓信一氣之下,憤然出走,被蕭何連夜追回,好言撫慰,並向劉邦極力保舉,拜為大將,屢建奇功,被封為淮陰侯。後來劉邦當了皇帝,反而猜疑韓信,韓信知道後,便與夏陽陳豨交通密謀(韓信謀反之事,疑點很多,很有可能是劉邦與呂后為除韓信故意誣陷),被韓信一個門客的兄弟舉報。呂后知道後便與蕭何商量,引誘韓信到長樂宮中,將他斬首,所以後人說他:“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便是上聯“生死一知己”的註腳。
下聯指的是:韓信投軍之前,家貧食不果腹,差點餓死,幸得一洗衣婦人把他接到家中,食住了十多天,才保住生命。韓信謀反被捕後,被呂后所殺,存亡都在兩個婦人手中,這就是“存亡兩婦人”的含義。
寥寥十字,高度概括了韓信一生中重大的經歷。

語句解析

一知己

“一知己”指蕭何
早年任秦沛縣獄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攻克鹹陽後,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圖書,掌握了全國的山川險要、郡縣戶口,對日後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漢戰爭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漢戰爭時,他留守關中,使關中成為漢軍的鞏固後方,不斷地輸送士卒糧餉支援作戰,對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代起了重要作用。蕭何採摭秦六法,重新制定律令制度,作為《九章律》在法律思想上,主張"無為",喜好"黃老之術"。高帝十一年(前196年)又協助高祖消滅韓信英布異姓諸侯王。高祖死後,他輔佐惠帝。惠帝二年(前193年)卒,諡號“文終侯”。
蕭何肖像蕭何肖像
韓信原是項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謀,是天下無雙的軍事家。但在項羽手下卻得不到重用,於是就投到劉邦麾下。起初,劉邦讓他當了一個管理糧草的小官,韓信大失所望。一次偶然的機會,蕭何結識了韓信。在接觸過程中,蕭丞相發現韓信有膽有識,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多次向劉邦推薦,一天,韓信見久在漢營仍不受重用,一氣之下離開了漢營。蕭何得知後,馬上放下尚沒處理完的緊急公務,親自策馬追趕韓信,連個招呼也來不及向劉邦打,費了好大力氣才追回韓信,此典例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蕭何月下追韓信”。後經蕭何拚命舉薦,劉邦才答應與韓信見面,他們二人暢談一番後,劉邦便認定韓信就是他最理想的大將。沒過幾日,劉邦建了一個高大的拜將台,正式封韓信漢軍大將。而後韓信百戰百勝,攻城略地,最終在九里山設下十面埋伏,將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挫敗於垓下,項羽敗至烏江自刎。韓信為漢朝的建立立下很大功勞,漢朝建立後被封為楚王。晚年的劉邦最怕在自己百年之後,政權旁落他人,為了劉姓政權的長治久安,必須剷除隱患。他認為在諸位將領中,功勞最大、才能最強、威望最高的功臣,就是最危險的敵人。因此,韓信首當其衝。可是,除掉韓信談何容易!劉邦明白就是自己出馬也未必能取勝,其他諸將更不是韓信的對手。
劉邦先是用計生擒了韓信。此時的韓信才明白過來,感嘆地說:“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烹。”劉邦韓信押回京城後,念其功高且又無罪證,又赦免了韓信,改封淮陰侯
削去了王位的韓信,心想自己為興建漢室出生入死,最後落得個如此下場,既然你劉邦無情,休怪我韓信無義。韓信私下與被任命為趙國相的陳稀相約,陳稀在北方舉事,韓信在長安回響。
公元前197年(漢高祖十年),陳稀果然舉兵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平叛,長安空虛。韓信準備在長安舉事,不幸走漏了訊息,有人向呂后告發韓信準備謀反。呂后想把韓信召進宮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同蕭何商議。最後,由蕭何出面,假稱北方傳回捷報:叛軍已敗,陳稀已死,邀請韓信進宮向呂后賀喜。韓信哪裡想到極力舉薦自己而且一向過從甚密的蕭何會是殺害自己的主謀。結果韓信剛入宮門,就被事先埋伏好的武士一擁而上,捆綁起來。呂后將這一代名將帶至長樂宮鐘室,殘忍地殺害了。
很顯然,在楚漢戰爭中,韓信軍事才能的充分發揮和運用,乃至漢王劉邦能夠最終奪取天下,從一定程度上說,同蕭何的慧眼識才,傾力薦賢是密不可分的。韓信的成功是由於蕭何的大力推薦,韓信的敗亡,也是蕭何出的計謀。

兩婦人

漂母
韓信少年時雖有才能卻得不到別人的賞識,做生意又不善於謀劃,所以只好寄人籬下,受到人們的辱罵和鄙視。
有一次,韓信在淮陰城下釣魚,眼看已到中午吃飯的時候,他還沒有地方可去。河邊有一些老年婦女在漂洗棉絮,有位善良的老人看見韓信飢餓難耐的樣子,就把自己的飯菜拿出來給韓信吃,這樣連著十幾天,韓信非常感激,發誓以後定要重報這位老大媽。老人聽了這話後,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自己養活自己,我是可憐你才給你飯吃,根本沒有指望你來報答。”
後來,人們就有這個典故來表示饋贈食物。宋代蘇軾的《石塔寺》就運用了這個典故:“雖知燈是火,不悟鐘非飯。山僧異漂母,但可供一荒。”
呂后
呂后(公元前241~公元前180) 名雉,字娥姁,秦代單父(今山東省單縣終興鎮)人,漢高祖劉邦結髮之妻。
呂雉畫像呂雉畫像
漢高祖十一年春,淮陰侯韓信“謀反”,呂后與蕭何用計,誅殺韓信。同年三月,梁王彭越謀反,劉邦將其廢為庶人、削職流放蜀地。途中遇呂后,彭訴說無罪,呂后答應為他說情,將其帶回鹹陽。她抱怨劉邦:“你把彭越放走,等於放虎歸山。”劉邦遂將其處死,並夷其三族。劉邦稱帝八年間,呂后協助劉邦,鎮壓叛逆、打擊割據勢力,對鞏固漢朝統一政權起了重要作用,並為她日後掌權作了充分準備。
公元前195年,其子漢惠帝即位,她遂被尊為皇太后。漢惠帝崩,她連立兩任少年皇帝(即西漢前少帝西漢後少帝),被尊為太皇太后
公元前180年,病死,卒年61歲。她是漢惠帝、兩個少帝時期的實際執政者,共主政十五年。她是中國封建歷史上第一位臨朝聽政的女性,在中國歷史上有較大影響力,《史記》《漢書》稱她為“高后”,將她列入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