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差型

生態差型

如果同種分布區內不同生境特徵連續變化,同種內不同生態型的適應特徵也可能呈現連續變化的現象,稱之為生態差型(ecoline)。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差型
  • 外文名:ecoline
  • 現象:不同生態型適應特徵呈現連續變化
  • 對象:同種
  • 分析方法:梯度分析
  • 套用:景觀群落研究
釋義,影響和套用,

釋義

在地球表面幾乎任何地區,如果沒有被人類劇烈改變,都可以觀察到天然群落和環境或這些群落的生境的複雜格式。生境群落沿著環境梯度逐漸變化;環境梯度與相應的群落梯度一起稱做生態差型。稱為梯度分析(gradient analysis)的這種研究方法,是研究生態差型中和群落格式中的環境、種群和群落特徵梯度彼此間的關係。當我們沿著生態差型研究種時,就會發現它們的種群具有沿梯度的擴散位置並且大量重疊呈鐘形的分布。種看來是隨生境的差別和生態小生境的差別進化,因而它們的種群中心也聯繫環境梯度發生分散。生物界種類之極其豐富乃是世界上多種多樣的環境和地理區域內,向著生態小生境分化和生境分化的進化的產物。

影響和套用

某一地區群落中的變化,通常是受兩個或更多的環境梯度和生態差型的影響,例如,山區的海拔高度和地形濕度梯度。生態差型可用作該地區的群落形成一種格式與之有關的軸,同時在這種群落和生態系統的格式中,我們可以把下列幾種格式:
(1)環境梯度和生境的
(2)共同形成複雜的種群連續體的種群分布的
(3)群落的特徵的
(4)我們選定識別的群落類型的,彼此聯繫起來。這種類別的群落格式常常只是用於分析穩定的、成熟的或演替頂極的群落。然而,在景觀中的任何特殊的生境中,頂極群落可能已被破壞或者可能還沒有發展起來。在這種生境中,群落經歷著一種在環境和群落方面平行的和相互影響的變化的順行發展,即演替。通過演替過程,群
落的生產量、高度和質量、種的多樣性、相對穩定性以及土壤的深度和分化都趨向於增加(雖有例外)。演替的終點是具有相對穩定的種類組成和穩定狀態的機能,對其生境能適應,而且如果不受干擾,則在其生境中基本上保持永久的頂極群落。
因此在一個景觀中群落的複雜性包含著一種逐漸過渡的頂極群落的格式,其連續性可能被地形和土壤的局部間斷,以及被干擾和演替的群落所中斷。然而一般地說可識別處於變化範圍的中心,並且是該地區的穩定群落中分布最廣的一個頂極群落,這種主要的群落型就是該地區占優勢的或氣候的頂極。占優勢的頂極適應於當地的氣候,同時藉助於優勢的頂極我們可以把群落和環境在另一水平上聯繫起來,也就是按照與氣候有聯繫的廣闊的地理生態差型和海拔高度生態差型聯繫起來。在美國溫帶氣候下,沿著降雨量的梯度向西,從森林到櫟樹疏林、到草地,最後到荒漠的梯度就是這樣的較大的生態差型。沿著該生態差型的四種主要的群落型的每一種,當它們以植被結構,而不是以種的組成來劃分時,就是一個生物群落。在一定群落的有機體中顯示了對環境的趨同適應。在世界不同部分的相似環境中,在多種群落,或生物群落中,也顯示出這種趨同適應。不同大陸對相似環境有相似適應結構的群落組合就是一種生物群落型。全世界天然群落的氣候適應可以按照與氣候梯度格式相符合的生物群落格式(以及連線這些生物群落的主要生態差型的格式)加以解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