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指南

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指南

關於印發《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申報、命名和管理規定(試行)》等檔案的通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指南
  • 性質:規劃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檔案,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指南(試行),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特徵和類型,園區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園區規劃的步驟,園區的規劃方法和技術,園區建設的指標體系,

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檔案

環發[2003]208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局(廳), 計畫單列市環境保護局:
為了促進我國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的發展,在國家已批准的各類園區或大企業集團基礎上鼓勵創建生態工業示範園區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為推動這項工作,實現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制定了《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申報、命名和管理規定(試行)》等檔案,請自印發之日起試行
附屬檔案題目: 1、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申報、命名和管理規定(試行)
2、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指南(試行)
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指南(試行)

生態工業示範園區(以下簡稱園區)是依據清潔生產要求、循環經濟理念和工業生態學原理而設計建立的一種新型工業園區。它通過物流或能流傳遞等方式把不同工廠或企業連線起來,形成共享資源和互換副產品的產業共生組合,使一家工廠的廢棄物或副產品成為另一家工廠的原料或能源,模擬自然系統,在產業系統中建立“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的循環途徑,尋求物質閉環循環、能量多級利用和廢物產生最小化。

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特徵和類型

1.園區具有以下主要特徵:
(1) 緊密圍繞當地的自然條件、行業優勢和區位優勢,進行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設計和運行;
(2) 通過園區內各單元間的副產物和廢物交換、能量和廢水的梯級利用以及基礎設施的共享,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和廢物排放的最小化;
(3) 通過現代化管理手段、政策手段以及新技術(如信息共享、節水、能源利用、再循環和再使用、環境監測和可持續交通技術)的採用,保證園區的穩定和持續發展;
(4) 通過園區環境基礎設施的建設、運行,企業、園區和整個社區的環境狀況得到持續改進。
2. 園區主要有以下兩種類型:
(1) 具有行業特點的生態工業園區,例如廣西貴港國家生態工業(糖業)示範園區;
(2) 具有區域特點的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例如對現有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技術開發區改造的生態工業園區。
此外,按照當前的建設狀態和園區單元間聯繫程度的不同,生態工業園區可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 已具有較好生態工業雛形的工業區域或園區。建設重點是在完善已有的生態工業鏈的基礎上,形成穩定的生態工業網。
(2) 尚未建成或尚不具有規模的園區。建設重點是以生態工業的理論和方法,指導建設一個新的工業園區。
(3) 門類較多、企業數量大的工業區域或園區(如我國的大批國家和地方級的科技園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重點是在這些園區中引進生態工業和循環經濟理念,採用生命周期觀點和生態設計方法,使產品生命周期中資源消耗最少、廢物產生最小、易於拆卸回收,由此最佳化產品結構,併合理構建和完善產品鏈,從而提高資源效率,降低環境排放,為園區尋找新的增長點,促進園區的持續發展。
(4) 虛擬園區。其園區企業在地理上分散,但仍然組成一個生態工業系統。建設重點是從廢物循環利用、資源梯級利用入手,遵循市場價值規律,規劃建設生態工業網路,建立企業間穩定、持久的物質和能量流動關係。

園區規劃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1. 指導思想
從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將發展生態工業與發揮區域比較優勢、提高市場競爭力相結合,與引進高新技術、提高經濟成長質量相結合,與區域改造和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生態保護和區域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
2. 基本原則
園區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
(1) 與自然和諧共存原則:園區應與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相結合,保持儘可能多的生態功能。對於現有工業園區,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減少污染物產生和對環境的壓力。新建園區的選址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容量,調整列入生態敏感區的工業企業,最大限度地降低園區對局地景觀和水文背景、區域生態系統以及對全球環境造成的影響。
(2) 生態效率原則:在園區布局、基礎設施、建築物構造和工業過程中,應全面實施清潔生產。通過園區各企業和企業生產單元的清潔生產,儘可能降低本企業的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通過各企業或單元間的副產品交換,降低園區總的物耗、水耗和能耗;通過物料替代、工藝革新,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和排放;在建築材料、能源使用、產品和服務中,鼓勵利用可再生資源和可重複利用資源。貫徹“減量第一”的最基本的要求,使園區各單元儘可能降低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
(3) 生命周期原則:要加強原材料入園前以及產品、廢物出園後的生命周期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應鼓勵生產和提供資源、能源消耗低的產品和服務;鼓勵生產和提供對環境少害、無害和使用中安全的產品和服務;鼓勵生產和提供可以再循環、再使用和進行安全處置的產品和服務。
(4) 區域發展原則:儘可能將園區與社區發展和地方特色經濟相結合,將園區建設與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整治相結合。要通過培訓和教育計畫、工業開發、住房建設、社區建設等,加強園區與社區間的聯繫。要將園區規劃納入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並與區域環境保護規劃方案相協調。
(5) 高科技、高效益原則:大力採用現代化生物技術、生態技術、節能技術、節水技術、再循環技術和信息技術,採納國際上先進的生產過程管理和環境管理標準,要求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實現最佳平衡,實現“雙贏”。
(6) 軟硬體並重原則:硬體指具體工程項目(工業設施、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的建設。軟體包括園區環境管理體系的建立、信息支持系統的建設、優惠政策的制定等。園區建設必須突出關鍵工程項目,突出項目(企業)間工業生態鏈建設,以項目為基礎。同時必須建立和完善軟體建設,使園區得到健康、持續發展。

園區規劃的步驟

園區規劃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進行:
1. 規劃隊伍建設:建立規劃隊伍,包括領導機構和技術機構。
2. 園區規劃範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園區範圍,原則上不得占用新的土地作為工業用地。需充分利用現有工業區域、污染的廢棄地區(此時,園區可作為生態恢復或經濟再開發的舉措,例如美國馬里蘭州Baltimore、維吉尼亞州Cape Charles等生態工業園區)或當前運行的工業園區,進行生態工業園區建設規劃。
3. 現狀調研階段:主要調查和分析園區以及周圍區域內當前的自然條件、社會經濟背景,現有行業和企業狀況,物流、水流和能流,廢物產生和處置,現有生態工業雛形,環境容量和環境標準,可能的廢物利用渠道,可能形成的產業鏈等。
4. 規劃目標確定:針對園區建設的指標體系(見後文)中各類指標,提出園區建設的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目標應儘可能量化和易於考核。
5. 方案設計階段,包括:
(1) 總體框架設計:根據現狀分析結果,結合規劃目標,進行物流、水流、能流、信息流的集成分析,從而給出園區的總體框架設計,包括主要的工業鏈、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的設計。
(2) 產業發展規劃:主要行業的發展定位、產品規模、支持項目等。
(3) 入園項目篩選和入園項目指南:篩選和提出最初的入園項目(包括工業項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由於園區一般是一種開放式結構,因而需對今後的入園項目制訂入園項目指南。
(4) 政策設計:制訂相應的園區管理措施、鼓勵政策。
(5) 支持系統設計:如企業孵化器、信息共享設施、廢物交換系統、教育培訓、研究和開發、環境管理體系、清潔生產審核等。
6. 投資和效益分析:包括園區的投資預算,社會、經濟、環境效益分析。

園區的規劃方法和技術

1. 對於各類生態工業園區,規劃方法的共同特點是:
(1) 園區規劃應建立在傳統的城市和區域規劃、園區規劃和環境規劃方法的基礎上。傳統的規劃方法,如系統規劃法、數學規劃法、空間規劃技術(如GIS工具)等均能在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中發揮作用。
(2) 由於生態工業本身的特點,規劃中應納入清潔生產、生態效率、工業代謝、副產品交換、生態設計、生命周期分析、聯合培訓計畫、公眾參與等思想和相應的方法。
2. 物質集成
物質集成主要是根據園區產業規劃,確定成員間上下游關係,並根據物質供需方的要求,運用過程集成技術,調整物質流動的方向、數量和質量,完成工業生態網的構建。儘可能考慮資源(包括水、油和溶劑等)回收利用或梯級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物質資源的消耗。
物質集成可從三個層次來體現生態工業的思想:在企業內部,要實施清潔生產;在企業之間,將廢物作為潛在的原料或副產品相互利用,通過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最佳化園區內所有物質的使用和減少有毒物質的使用;在園區之外,充分利用物質需求信息,形成輻射區域,使園區在整個經濟循環中發揮連結作用,拓展物質和能量循環空間。
可以建立物資和廢物交換中心,負責各企業物資的交換和副產品與廢物的處置。
3. 水系統集成
水系統集成是物質集成的特例。水系統的目標是節水,應考慮水的多用途使用策略。傳統上,將水的質量水平分成飲用水和廢水。近年來,在一些企業、賓館、學校、小區出現了所謂的“中水”(相當於工業上的循環水)回用概念。生態工業示範園區中,可以將水細分成更多的等級,例如超純水(用於半導體晶片製造)、去離子水(用於生物或製藥工藝)、飲用水(用於廚房、餐廳、噴水池)、清洗水(用於清洗車輛、建築物)和灌溉水(用於草坪、灌木、樹木等景觀園藝)等。由於下一級使用的水質要求較低,因而可以採用上一級使用後的出水。例如目前許多企業採用的水循環利用系統,即“清水—第一次清循環水—第二次濁循環水”的循環過程以及蒸汽冷凝回用、間接冷卻水循環利用、封閉水循環等技術,都可以在生態工業園區中跨企業採用。
在水的多用途使用時,有時需要進行必要的水處理,以除去進水中的有害固體物質和液體物質,儘量提高水的純淨度。  處理後的水再回用於同一工段,或用於質量要求低一級的用水。水處理方法可根據不同的情形採用冷卻、分離、過濾、超濾、反滲透、消毒、沉澱、生物處理、濕地處理等工藝。水處理設施可作為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一部分,並且在經濟上自負盈虧。
4. 能源集成
能源集成不僅要求園區內各企業尋求各自的能源使用實現效率最大化,而且園區要實現總能源的最佳化利用,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再生資源(包括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在某些情況下,園區總能源消耗量甚至可能減少50%。一種途徑是能源的梯級利用。根據能量品位逐級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園區內根據不同行業、產品、工藝的用能質量需求,規劃和設計能源梯級利用流程,可使能源在產業鏈中得到充分利用。
另一種途徑是熱電聯產。我國的熱電聯產已經有40多年的歷史,在園區中,應因地制宜地利用工業鍋爐或改造中低壓凝汽機組為熱電聯產,向園區和社區供熱、供電,從而達到節約能源,改善環境,提高供熱質量的作用,同時節約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5. 技術集成
關鍵技術種類的長期發展創新,是園區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在園區內推行清潔生產、實現綠色管理是實現園區可持續發展的具體途徑。為此園區的規劃和建設中,從產品設計開始,按照產品生命周期的原則,依據生態設計的理念,引進和改進現有企業的生產工藝,套用高新技術、抗風險技術、園區內廢物使用和交換技術、信息技術、管理技術等以滿足生態工業的要求,建立最小化消耗資源、極少產生廢物和污染物的高新技術系統。
6. 信息共享
配備完善的信息交換系統,或建立信息交換中心,是保持園區活力和不斷發展的重要條件。園區內各企業之間有效的物質循環和能量集成,必須以了解彼此供求信息為前提,同時生態工業園的建設是一個逐步發展和完善的過程,其中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持。這些信息包括園區有害及無害廢物的組成、廢物的流向和廢物的去向信息,相關生態鏈上產業(包括其輻射產業)的生產信息、市場發展信息、技術信息、法律法規信息、人才信息、相關工業生態其他領域的信息等。
信息交換系統的主要功能是:提供園區信息管理系統,便於物質和能量在園區、周圍社區和區域內進行流動和交換;通過示範、宣貫等手段,扮演教育和行銷角色,以宣傳生態工業原理,幫助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理解環境問題和環境法規,克服生態工業運行的障礙;提供有關提高能源效率、節約資源、廢物最小化、清潔生產技術和應急反應等的指南和建議。
7. 設施共享
設施共享是生態工業園區的特點之一。實現設施共享可減少能源和資源的消耗,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避免重複投資。  對於一些資金尚不十分充足的中小型企業而言尤其重要。園區內的共享設施包括:
(1) 基礎設施,如污水集中處理廠、固體廢物回收和再生中心、消防設施、綠地等;
(2) 交通工具,如班車、其它運輸和交通設備;
(3) 倉儲設施,如入園成員間閒置的倉庫等;
(4) 閒置的其它維護設備、施工設備等;
(5) 培訓設施等。

園區建設的指標體系

園區應按照下述四類指標體系進行規劃建設:
1. 經濟發展指標:如經濟發展水平指標(GDP年平均增長率、人均GDP、萬元GDP綜合能耗、萬元GDP新鮮水消耗等);經濟發展潛力指標(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科技進步對GDP的貢獻率等)。
2. 生態工業特徵指標:如有無成熟的生態工業鏈;重複利用指標(水資源重複利用率、原材料重複利用率、能源重複利用率等);柔性特徵指標(產品種類、原材料的可替代性等);基礎設施建設指標(如信息網路系統、廢物處理共享設施等)。
3. 生態環境保護指標:如環境保護指標(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達標情況、污染物處理處置等);環境績效指標(萬元GDP工業廢水產生量、萬元GDP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萬元GDP工業廢氣產生量、萬元GDP有毒有害廢物產生總量);生態建設指標(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園區綠地覆蓋率等);生態環境改善潛力(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等)。
4. 綠色管理指標:如政策法規制度指標(園區內部管理制度的制定、園區內部管理制度的實施、企業管理制度的制定、企業管理制度的實施等);管理與意識指標(開展清潔生產的企業所占比例、園區企業ISO14001認證率、生態工業培訓等)。  六、生態工業園區中的企業孵化器
企業孵化器起源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美國,它是一種新型的社會經濟組織,通過提供研發、生產、經營的場地,通訊、網路、辦公等方面的共享設施,系統的培訓、諮詢以及政策、融資、法律和市場推廣等方面的支持,降低企業的創業風險,提高企業的成活率和成功率。
生態工業園區中的企業孵化器主要功能如下:
1. 為生態工業技術研發和成果轉化提供不斷最佳化的孵化環境和條件;
2. 允許各企業間共享設施和相互合作;
3. 及時提供市場信息和技術信息;
4. 通過當地的學校,為企業提供人員培訓;
5. 支持風險融資、市場行銷、會計、組織設計和其他商業活動;
6. 提供公共的法律、文秘和簿記服務以及辦公和電訊設備。
企業孵化器可以是以贏利為目的的企業實體,也可以是非贏利機構。對於各類生態工業園區而言,比較適用的是後一種,即非贏利機構形式。
七、 生態工業園區規劃文本的編制
以下給出生態工業園區規劃文本的基本內容,具體規劃工作中各園區應當根據實際情況,有所側重、增刪和調整:
摘要
1. 區域社會、經濟和環境概況
(1) 社區、城市、區域的情況
(2) 園區現狀、產業類別、結構、主要資源等狀況
(3) 存在的問題及分析
2. 園區建設必要性和有利條件
(1) 必要性
(2) 有利條件
3. 規劃目標和原則
(1) 總體目標
(2) 具體目標
(3) 規劃原則
4. 園區總體設計
(1) 現有建設條件分析
(2) 生態工業園區的總體框架(包括主要工業鏈)
(3) 生態工業園區的空間布局和功能分區
(4) 生態工業園區的產業發展規劃
5. 園區工業代謝分析
(1) 主要物質代謝分析
(2) 能量流動分析
6. 園區建設項目
(1) 園區建設項目清單及說明(包括工業項目、基礎設施、服務設施等)
(2) 園區建設項目指南
7. 園區投資和效益分析
(1) 總投資
(2) 融資渠道
(3)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
8. 組織機構和保障措施
(1) 領導小組、管理委員會(協調辦公室)、投資開發公司
(2) 園區管理制度(如果是改造現有園區,須注意與現有園區的管理制度相結合)
(3) 鼓勵政策(土地政策、稅收政策、補貼政策、信貸政策、排污收費返還等)
(4) 支持體系(如信息系統、新技術開發、企業孵化器、環境管理體系、清潔生產審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