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通志稿
- 性質:甘肅省方誌
- 作者:楊思(字慎之,會寧人)、張維(字鴻汀,臨洮人)
- 卷本:130卷
《甘肅通志稿》,甘肅省方誌。近人楊思(字慎之,會寧人)、張維(字鴻汀,臨洮人)編撰。130卷,卷首1卷。始修於1929年,1937年成書,約450萬字。內容簡介原稿現存甘肅省圖書館,北京圖書館藏有抄本。典章制度截至民國十...
《甘肅通志》是甘肅歷史上第一部省志。雍正六年(1728)清王朝為修一統志,向各省取材,於是甘肅巡撫許容奉旨監修甘肅通志,李迪、張能第、甄汝翼、鄭鐸、樊初旬、田呂葉、曹最編纂,歷時九年,至乾隆元年(1736)成書,名為(乾隆)《甘肅通志》,又稱《敕修甘肅通志》。吏部尚書署川陝總督兼甘肅巡撫劉於義...
甘肅通志稿民族志 甘肅通志稿民族志,責任者鄧隆 甘肅通志稿民族志 責任者 鄧隆 出版者 出版時間 民國間[1912-1949]版本 稿本 分類號 文種 chi 總冊數 1冊 描述 索取號 地18042+4
甘肅省圖書館位於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是中國國內有影響力的綜合性、研究型公共圖書館,是首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人才培訓基地,全國九個地區性中心圖書館之一,也是中國西北地區的中心圖書館。2018年被評定為國家一級圖書館。 甘肅省圖書館創建於1916年,初名為甘肅省公立圖書館,1932年更名...
解決後之贈言 解決後委派劉文重就蘭州省議會之贈言 電文類 呈文類 咨移類 書牘類 雜俎類 錄報類 副編 《甘亂雜誌》之記載 《甘寧青史略》之記載 《甘肅通志稿》之記載 《王炬詩文集》之記載 《砥廬政論文存》之記載 《甘肅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一輯)之記載 《張思溫文集》之記載 詩文補錄 後記 ...
四書題論是由清鎮番張奮翼著。內容簡介 《甘肅通志·書目》:“《周禮集字》、《禮記集對》、《四書題論》,清鎮番張奮翼著。”常孝義《鎮番縣誌採訪稿·著述》除上三種外,尚有《公餘集句》一帙,亦為張奮翼所著。《歷鑒》、《隴右著作錄》著錄四種,與《通志》同。張奮翼,字翥南,道光二十四年甲辰進士...
《禮記集對》是出自《甘肅通志·書目》的古代 著作。《甘肅通志·書目》:“《周禮集字》、《禮記集對》、《四書題論》,清鎮番張奮翼著。”常孝義《鎮番縣誌採訪稿·著述》除上三種外,尚有《公餘集句》一帙,亦為張奮翼所著。《鎮番遺事歷鑒》、《隴右著作錄》著錄四種,與通志同。張奮翼,字翥南,道光...
《周禮集字》是張奮翼創作的作品。《甘肅通志·書目》:“《周禮集字》、《禮記集對》、《四書題論》,清鎮番張奮翼著。”常孝義《鎮番縣誌採訪稿·著述》除上三種外,尚有《公餘集句》一帙,亦為張奮翼所著。《鎮番遺事歷鑒》、《隴右著作錄》著錄四種,與通志同。張奮翼,字翥南,道光二十四年甲辰進士,...
蘇紹泉(1884—1960),字友沂,今會寧縣老君坡鄉人。宣統已酉(1909年)科拔貢,亦稱“歲進士”,故與胞兄耀泉、源泉稱會寧蘇門三進士。民國時歷任酒泉、蘭州百貨局局長,正寧縣縣長,《甘肅通志稿》編纂。新中國成立後,積極參加甘肅省政協組織的各類活動。人物經歷 蘇紹泉,工詩文,擅書法,尤善正楷、行草,其...
《還讀我書樓文存》是近代甘肅著名學者張維先生(1890-1950)的文集。內容簡介 《還讀我書樓文存》是近代甘肅著名學者張維先生(1890-1950)的文集。張維先生生於清末,別號鴻汀。幼承家學,得科舉功名。民國年間出長甘肅省圖書館、甘肅通志局,受聘蘭州大學教授史學。作者畢生研治西北史地、方誌、金石學和圖書...
楊復振 楊復振,男,清南湖鎮人。人物生平 康熙五十九年(1720)歲荒,出粟500石救災;去世時,焚燒債券,知縣旌表其賢。雍正十一年(1733)饑荒,其子楊國楹出粟百石濟貧,不索還,知縣贈“市義可風”匾額。事載民國《甘肅通志稿》。
《讀史方輿紀要》《甘肅通志稿》均記:“顯美縣西漢置,屬張掖郡,後漢改屬武威郡,晉因之,後周省入姑臧。顯美縣城在今涼州西北。”《五涼全志聖集·永昌縣誌》記:“顯美縣城在永昌縣東,漢置。三國魏黃國中,涼州盧水胡叛,張既討之,敵引還顯美,既至武威,復進軍顯美擊破。《隋志》姑臧舊有顯美縣...
”《五涼志》、《永昌縣誌》記載:晉懷帝永嘉五年(311年)張軌依焉支山置焉支縣。“《甘肅通志稿》記:”前涼時從番禾縣析置焉支縣“《秦邊紀略》記載:“後魏置焉支縣於焉支山下,屬番禾郡。則高古城,後魏之焉支城也。”《涼鎮志》載:“高古城堡周圍二百一十丈,高二丈五尺,厚一丈,開城門一座...
本姓仲,為鄧姓收養。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解元,次年中進士。歷任四川新都知縣,南充知府等。辛亥革命後任甘肅省議員、參事,又任職官銀號、戒菸總局、印花稅處、造幣廠、推運局及夏河縣長等,多致力於實業、救濟和宗教社團事業。1929年參與《甘肅通志》的纂修,民族、宗教等稿多出其手。光緒三十三年任重慶香國寺...
番和,古縣名,西漢置,隸屬於張掖郡。釋義出處 據《漢書·地理志》: “番和,農都尉治。莽日羅虜”。農都尉住此,當為漢代重要農業開發地,縣治所在,《甘肅新通志》及《甘肅通志稿》均謂在永昌縣西。經調查,今永昌縣西約25里的焦家莊 (水磨關)南有古城遺址。當地民眾稱西古城者,即漢番和城。東漢因...
《綺石齋集》是一篇古文。民勤縣人藍毓青著。《甘肅通志·書目》及《隴右著作錄》並載:《綺石齋集》四卷、《美玉堂詩賦》二卷、《求志居稿》二卷、《志德譜》二卷、《勸善錄》若干卷、《詩經集錦》四卷、《四書集錦》四卷,皆清鎮番藍毓青著。藍毓青,字雲峰,號鶴生,生於嘉慶丁卯年十月初五日,...
文章錄入《隴右金石錄》《金石萃編》《甘肅通志稿》《秦州直隸州新志》《徽縣誌》《徽縣新志》《略陽縣誌》等冊籍。2006年5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文原文 《新修白水路記》原文 雷簡夫【1】至和元年冬〔1054〕,利州路【2】轉運使、主客郎中李虞卿【3】以蜀道青泥嶺舊路高峻,請開白水路...
民國十八年《甘肅通志稿·古浪縣》沿革中記載:"大足元年,析置和戎縣,後陷於吐蕃,元為和戎巡檢司。"民國二十七年《古浪縣誌》沿革中記載:"築和戎城,置和戎縣,又置昌松縣,屬涼州,後陷吐蕃廢,五代因之,宋為西夏所據,元至元元年和戎城設巡檢司屬永昌路,明初因舊水名改為古浪縣。"綜觀以上地方志...
抗戰時期由蘭州轉運延安3萬件皮衣始末——甘肅省政府致中央銀行蘭州分行的函 張維與《甘肅通志稿》編纂始末——浙江省立圖書館致張維函 蘭州轉運蘇聯援華抗戰物資的前前後後——富華公司西北辦事處致肅州辦事處信 甘肅氣象事業的珍貴文獻——竺可楨給甘肅省政府主席的信 王烜敦請蘭州市政府緩免土地建築等稅的呼籲——...
文章錄入《隴右金石錄》《金石萃編》《甘肅通志稿》《秦州直隸州新志》《徽縣誌》《徽縣新志》《略陽縣誌》等冊籍。《新修白水路記》摩崖是研究青泥古道興廢變遷及宋代交通運輸狀況、組織狀況的實物資料,作為雷簡夫的真跡,具有書法研究價值、藝術價值。2006年5月,《新修白水路記》摩崖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熊爪湖,位於西營河沖積扇前緣低洼地帶。據《甘肅通志稿·輿地九·水道》載:“熊爪湖在縣北五十里”。即今雙城南嚴家疙楞一帶。現僅留幾處小的水池,大部分地區早已開墾為農田。武始澤,位於西營河與金塔河沖積扇前緣之間的窪地中,在今海藏寺以南,即《水經注》中:馬城河“上承姑減武始澤”,後由於泥...
《寧夏府志》云:“唐渠東畔,多瀦水為湖,俗以其相連屬,曰‘連湖’,亦曰‘蓮湖’。在邵剛、李俊二堡間者最大,迴環數十里,不生葭菼(蘆獲),而水深多魚。澄泓一碧,山光倒影,遠樹層匝。時有輕舠出沒煙波中,過者淼然動江鄉之思。”據《甘肅通志稿》載:“唐渠東岸曰解而湖,曰楊家湖,曰陳家...
第二節 清代《陝西通志》中記載的方言 第三節 清代陝西縣(州)志中記錄的方言舉例 第四節 清代《甘肅新通志》中記載的方言 第五節《西和縣新志》與《重修皋蘭縣誌》中的方言 第五節 民國期間陝西地方志中的方言舉要 ——《洛川縣誌》第七節民國期間甘肅地方志中的方言舉要 ——《甘肅通志稿》下編 西北...
《甘肅通志·輿地十·水道》:“廣通河,在縣城西,源出臨夏沙馬關東北。經和政驛又東北進縣城西東入於洮,一名西改河,實古之大夏河也。”即廣通河,在古時也叫大夏河(水)。《甘肅通志稿·輿地九·水道》:“洮水又北流會臨洮北六里之改河。”“改河上流曰廣通河,出臨夏縣西南露骨山,東流納大南岔、...
輯本《西寧衛志》序 青海《同仁縣誌稿》總述 《甘肅通志稿·學校志》“明代書院”補正 《狄道州志·許允德傳》跋 卷6 《安多藏區土司家族譜輯錄研究》序 《安多藏區土司家族譜輯錄研究》後記 青海民和《李氏宗譜》跋 甘肅連城《重修魯氏家譜》跋 卷7 夏鼐《補正》跋 明《會川伯趙安鐵券》跋 明《李南哥墓誌》...
熊爪湖,位於西營河沖積扇前緣低洼地帶。據《甘肅通志稿·輿地九·水道》載:“熊爪湖在縣北五十里”。即武威市雙城南嚴家疙楞一帶。現僅留幾處小的水池,大部分地區早已開墾為農田。武始澤,位於西營河與金塔河沖積扇前緣之間的窪地中,在武威市海藏寺以南,即《水經注》中:馬城河“上承姑減武始澤”,...
(《甘肅通志》)范承勛等:歷官以才望推,糾彈不避權貴,至滇毅然以恢廓自任。(《雲南通志》)張廷玉等:世蕃之誅,發於鄒應龍,成於林潤。二人之忠,非過於楊繼盛,其言之切直,非過於沈煉、徐學詩等,而大憝由之授首。(《明史》)徐杞:先生關中之偉人,王楊骨鯁堪儕倫。碧梧鳳嘯奸膽落,煌煌簡冊書...
周希武治學嚴謹,著作甚豐,公開發表的著作,除《玉樹調查記》外,還有詩稿《榆枋游草》。文稿:《儀顧堂詩文存》,以及史地等學術著作《漢書地理志今釋 》、《讀通鑑札記》、《邊事紆籌》、《甘肅民族史》、《甘肅水道圖說》、《村治大義》、《湟中隨 筆》、《記室偶存》等,另訂未成之稿《甘肅通志糾謬...
唐廣德元年(763年),吐蕃占據青海,海北州屬其域(以上見《甘肅通志稿》)。元朝設吐蕃等處宣慰司都元帥府,海北州歸其管轄。 明洪武八年(1378年),設安定、阿瑞二衛。海北州在二衛轄境。明正德四年(1509),東蒙古酋長亦不刺阿爾禿斯起兵反抗蒙古達延汗,兵敗後,率殘部萬餘人流入青海湖及海西一帶駐牧,隨後他們...
(《甘肅通志》)軼事典故 慷慨負氣 趙時春性格豪爽,志氣不凡,善於騎馬射箭。對於敵寇縱橫,將帥不稱職的局面很感慨,屢次對人說:“假使我帶領五千名挑選出來的精兵,要平定俺答、邱福並不困難。”又寫作《禦寇論》,議論打仗守備的事很詳細。擔當要職以後,更加想著要建立戰功,以此激勵自己。開惠民渠 趙時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