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概況》: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概況》是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編輯委員會主持編輯的《民族問題五種叢書》之一,是在各有關地區黨委和政府領導下,由各自治地方分別編寫的。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各民族對偉大祖國的締造都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們黨和國家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基本政策。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的建立,實現了各少數民族在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上的民主權利,體現了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三十多年來,各民族自治地方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政治、經濟、文化都取得了巨大成就。 為了介紹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基本情況,宣傳黨和國家的民族政策,促進各少數民族地區的四化建設,特編輯出版《中國少數民族自治地方概況叢書》。主要內容包括:各自治地方的行政區劃、自然資源、民族分布、歷史發展、政權建設、社會變革、經濟文化以及名勝古蹟、宗教信仰、風俗習慣等。本《叢書》的出版,對於各民族之間的互相了解,互相學習,進一步增強民族團結,鞏固祖國統一,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甘肅臨夏回族自治州概況
-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 頁數:370頁
- 開本:16
- 定價:30.00
- 作者:《臨夏回族自治州概況》編寫組
- 出版日期:2008年9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5086061
- 品牌:民族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節 自然環境
一、地形地貌
二、主要河流
三、氣候
第二節 資源物產
一、自然資源
二、非物質文化資源
三、物產
第三節 人口
一、人口
二、計畫生育
第四節 民族
一、回族
二、東鄉族
三、保全族
四、撒拉族
五、土族
第五節 宗教
一、伊斯蘭教
二、佛教
三、道教
四、基督教
第六節 名勝古蹟
一、古文化遺址
二、文物
三、風景名勝
第二章 歷史沿革與社會變革
第一節 歷代行政區劃
第二節 人民政權的建立
一、臨夏分區專員公署
二、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委員會
三、臨夏回族自治州革命委員會
四、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第三節 土地改革
第四節 社會主義改造
一、農業生產合作化
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三、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第五節 改革開放
一、農村改革
二、企業改革
三、結構調整
四、市場改革
五、投資體制改革
六、財稅體制改革
七、行政管理體制和政府機構改革
八、擴大對外開放,發展開放型經濟
第三章 民族區域自治
第一節 民族自治地方的建立
第二節 自治州自治機關的建設
一、州人民代表大會
二、州人大常務委員會
三、州人民政府
第三節 法制建設
一、法制機構
二、法制宣傳教育
三、法規條例
第四節 民族關係
一、民族平等團結
二、少數民族幹部
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
第五節 政策優惠
一、財政支持
二、稅收優惠
三、扶貧政策
四、民族教育
五、民貿優惠
六、專項補助
七、計畫生育
八、其他優惠政策
第六節 人民生活
一、農村
二、居民
第四章 農業
第一節 農業
一、糧食生產
二、農業科技
三、農業機械
第二節 林業
一、林區分布
二、林業生產
三、林業科技
第三節 畜牧業
一、畜牧業生產
二、良種工作
三、防疫工作
第四節 漁業
一、漁業資源
二、漁業生產
第五節 水利
一、水利建設
二、水土保持
第六節 特色農業
一、馬鈴薯
二、油菜
三、玉米
四、蠶豆
五、中藥材
第五章 工業
第六章 交通通信
第七章 財政金融
第八章 貿易
第九章 旅遊
第十章 對外開放
第十一章 社會事業
第十二章 城鄉建設
第十三章 環境保護
第十四章 縣市概況
後記
修訂後記
文摘
第二節 資源物產
一、自然資源
臨夏州有比較豐富的自然資源,有的已開發利用,有的正在開發,有的尚待開發。
(一)土地資源
全州總面積為8169平方千米,其中農用地面積1001.47萬畝,建設用地58.29萬畝,未利用土地面積165.59萬畝。在耕地面積中,水澆地66.05萬畝,旱地281.44萬畝。按自然條件的不同,全州耕地可分為川塬、山陰、乾旱三類地區。川塬地區有耕地60多萬畝,以麻土為主,熟化層較厚,速效養分多,有機質含量為1.5%-3%,且土地平坦,灌溉便利。主要分布在黃河、洮河、大夏河、廣通河、三岔河沿岸的沖積平原地帶。山陰地區有耕地近70萬畝,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以大黑土為主,質地鬆軟,速效養分多,有機質在3%左右。
後記
臨夏回族自治州,歷史悠久,千百年來,各族人民在這裡繁衍、生息、耕耘,世代相依,用自己聰敏的智慧和勤勞的雙手,共同創造了光輝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
臨夏回族自治州,居住著7個民族,使用著6種語言。他們團結友愛,共同為開發和建設自己的家鄉,作出過重大的貢獻、,
臨夏回族自治州、自清中葉以來,封建統治階級為維護其反動統治,不斷製造民族矛盾,坐收漁利,因而各民族多次掀起反抗反動統治階級的正義鬥爭。在反抗民族壓迫、反抗剝削的鬥爭史上,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1949年8月22日,人民解放軍的大炮轟開了反動統治階級的桎梏,臨夏回族自治州的人民迎來了光明,迎來了解放135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臨夏回族自治州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遭受了嚴重的挫折,走過了艱苦曲折的路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族人民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團結一致,艱苦奮鬥,各條戰線上取得了顯著成績。在各民族之間,已形成相依為命、團結友愛、和睦相處的新型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
序言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問題和民族工作。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改革和社會主義建設逐步展開。為了摸清少數民族的社會歷史狀況,搶救行將消失的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料,1953年,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和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組織進行全國性的民族識別調查,1956年又開始少數民族語言、少數民族社會歷史調查。在三次大規模的系統調查的基礎上,中央民委從1958年開始組織編寫《中國少數民族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