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況
甘肅省農科院旱地
農業研究所在農業部對“十五”全國1077個農業科研機構綜合能力評估中位居118位,居甘肅省省級農業科研機構第1名。先後榮獲團中央、全國青聯“青年科技創新先進集體” 、“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
現有在職職工44人,其中科技人員36名。高級職稱研究人員13人(其中研究員5人)。博士3人,碩士13人,入選甘肅省屬科研院所學科帶頭人1人,甘肅省“333” 科技人才工程4人,甘肅省“555”科技人才工程2人。現有各種科研儀器73台套;抗旱棚800 M;智慧型人工氣候室10立方米;試驗用地110畝。
甘肅省農業科學院旱地農業研究所共取得科研成果81項,獲各類成果獎勵65項,其中獲國家級獎勵5項,省部級獎勵20項,地廳級40項。發表論文540餘篇,出版專著8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為旱區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新農村建設和建設小康社會作出了重要貢獻。
研發實力
甘肅省農科院旱地農業研究所下設所辦公室、旱區農業生態研究室、旱地農業資源研究室、冬小麥育種室、高寒陰濕區農業持續發展研究室、區域發展與信息農業研究室、旱地水土資源實驗室、抗旱生理生化實驗室和節水技術研發中心,在鎮原、定西、莊浪和康樂建有4個長期綜合試驗站。
鎮原試驗站建在甘肅東部年降雨量500—550mm的半濕潤偏旱區,具有30多年的歷史,連續承擔國家“八五”、“九五”及“十五”農業科技攻關計畫,重點研究旱塬高效農業發展模式、資源高效利用技術、旱地冬小麥新品種選育。有20年歷史的定西試驗站建在甘肅中部降水量400mm左右半乾旱丘陵溝壑區,連續承擔國家“七五”、“八五”、“九五”及“十五”國家西部開發科技行動計畫專項研究課題,主要研究生態建設及雨水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在年降雨量600mm左右的高寒陰濕區康樂建有10多年歷史的特色資源研究與開發試驗站。在莊浪縣水洛鄉進行生態環境恢復重建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節水技術開發中心重點從事節灌設備的研製與開發,對大田、溫室、果園、苗圃、草坪等進行灌溉工程設計、安裝與示範。同時提供工程設計、技術諮詢、人員培訓等項目服務。
全所現有資產356萬元,其中固定資產299萬元,專用儀器94台(件),186.32萬元。在國家項目、省部級項目和省科技廳專項經費的支持下,裝備、購置了包括作物處理生態、土壤、資源環境等方面的儀器設備和地理信息系統數據採集、分析、製圖等必需的軟硬體系統。房屋和建築物3349m2。定西試驗站占地20畝,鎮原試驗站占地8畝,試驗用地80畝。
目前所內在研項目9項:國家“十五”攻關專題“北方旱源區優質糧食產業化開發模式與技術研究”;國家科技部西部專項“黃土高原半乾旱區(定西)高效生態農業研究與示範”;甘肅省“十五”攻關項目“甘肅省高產優質冬小麥新品種選育”;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3項;協作參加中國科學院西北水土保持研究所主持的“十五”攻關專題;協作參加西北農林科技大主持的國家863計畫項目;協作參加甘肅農業大學主持的國家863計畫項目。
旱地農業研究所在承擔科技攻關、研究示範的同時進行技術開發和諮詢服務工作。研究開發了當前市場上較緊缺的微灌首部設備、灌水器以及小型節灌設備連線件的生產模具,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施肥器,並進行批量生產,承接大田、日光溫室、塑膠大棚、果園、花卉、苗圃園林、城市綠化等節水灌溉工程。結合退耕還林(草)發展草產業和畜牧業;建有脫毒馬鈴薯網室繁育基地和原種生產基地;開展中藥材引種試驗研究和規範化、標準化栽培研究等工作。在旱地農業、新品種選育、畜禽良種繁育、流域治理、節水灌溉工程和生態環境建設等領域進行項目合作,提供項目可行性論證、編寫可研報告、技術培訓和諮詢服務等。
領導班子
現任領導
所長:郭天文
黨支部書記:朱潤身
副所長:楊封科
副所長:王勇
歷任領導
第一任所長:韓靖國,任期:1986年至1996年;
第二任所長:高世銘,任期:1996.9年至2002年;
第三任所長:羅俊傑,任期:2002.10年至2005年。
科研機構
定西旱地農業綜合實驗站
定西試驗站是1983年國家為了加強黃土高原西部半乾旱區旱地農業和小流域綜合治理研究,在農牧漁業部、甘肅省計委和甘肅省農科院的共同支持下,建立的從事旱作農業、特色農業和生態環境治理的長久、綜合、開放型科研示範與農民培訓基地。該站位於定西市安定區西南部18公里處的團結鎮、唐家堡村,是黃土高原半乾旱400mm降水量旱作農區及其類區的典型代表,為全國“青年文明號”標兵單位。
建站以來,共承擔國家“七五”至“十五”科技攻關、省級重點科技攻關和國際合作等各類項目33項,獲得成果獎勵2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省部級一等獎2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2項;地廳級一等獎4項、二等獎4項、三等獎4項。在科研生活設施、儀器設備、試驗手段、隊伍建設和研究創新能力方面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現已經成長為甘肅省在黃土高原半乾旱區的重要的從事旱地農業和生態環境建設技術創新研究、示範推廣,人才培養,對外交流,並能承擔實施國際、國內大型項目的具有較高創新研發能力的永久開放型綜合性農業科研與技術示範基地。
鎮原旱地農業綜合實驗站
鎮原試驗站創建於1972年,位於甘肅東部的鎮原縣上肖鄉。主要研究我國北方旱塬區的抗旱耕作、作物新品種引進及選育、高效耕作制度、旱作節水農業技術、降雨高效利用技術、優質糧食品質調控和生理生態等當地農業生產關鍵技術和區域共性問題及。經過30多年、幾代人的艱苦奮鬥和辛勤耕耘,先後承擔國家和地方科研課題30餘項,獲科技成果27項。研究成果積累計示範推廣面積5703.14萬畝,增產糧食11.9億kg,綜合經濟效益16.4億元。目前,試驗站已成為我省全方位、多功能、強輻射的旱地農業技術研究基地和科技視窗。
莊浪實驗點
莊浪試驗點始建於1999年,主要是針對我國西部黃土丘陵溝壑半乾旱區生態環境脆弱、農民生活貧困、經濟發展緩慢等問題,以研究本區域及同類型區生態環境保育、集雨補灌高效農業、旱作農業、梯田高效開發、區域經濟發展等而設定的綜合試驗點。現有涉及農業、林業、生態、農經、畜牧、園藝等專業的科技人員6人,其中高級職稱4人,中級1人,初級1人。
試驗點組建以來,先後承擔了科技部下達的《甘肅莊浪縣水洛鄉生態環境建設與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和《黃土丘陵溝壑區(莊浪)山川秀美試驗示範與關鍵技術研究》兩個項目。
GIS實驗室
甘肅省農科院GIS實驗室是在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DP)項目的援助下於1997年建立起來的。該項目為引進了目前全世界較為先進的GIS軟硬體和GPS接收裝置。系統投入運行以來,已先後承擔了教育部“留法學者參加西部建設”項目和農業部“旱作農業科技示範基地建設”項目,這一系統的套用,提高了我院利用信息技術為農業現代化服務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