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農學會

甘肅省農學會的宗旨是團結、動員和依靠廣大農業教育、科研、技術工作者,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倡導“獻身、創新、求實、協作”的精神;堅持民主辦會;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思想,加快科教興農和農業與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目的,以推進新農村建設為核心,促進農業科學技術的繁榮與發展,促進農科教結合,促進農業科學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促進人才的成長和提高,促進科技、教育與經濟的結合,促進學科發展,為加速實現農業現代化作出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農學會
  • 適用範圍:甘肅省
  • 倡導精神:獻身、創新、求實、協作
  • 成立時間:1952年
業務範圍,成立時間,發展歷程,組織機構,學會動態,

業務範圍

(1)開展學術活動。緊密結合我省生產實際,圍繞重點任務和項目,開展學術討論、科學論證和科學技術考察;
(2)普及科學技術知識,傳播先進生產技術經驗,開展農業諮詢和科技服務;
(3)編輯出版學術刊物和科技科普資料;
(4)開展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與科技合作,發展同國內外農業科學技術團體和科學技術工作的友好聯繫和學術交流;
(5)根據我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舉辦各種培訓班,講習班、進修班和信息化教育、函授教育,不斷提高農業科技人員的科技水平;
(6)推薦農業科技成果和優秀科技人才;評獎優秀學術論文和科普作品;
(7)開展項目評估、科技諮詢、技術服務和中介業務;創辦科技經濟實體,促進科教企聯姻,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農業產業化;
(8)為會員和農業科技工作者服務,向有關部門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見和要求,提出專家建議,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
(9)承擔省農牧廳及有關部門轉移的職能和委託的工作。

成立時間

1952年。

發展歷程

甘肅省農學會成立於1952年,由省農牧廳、甘肅農業大學、甘肅省農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組成。省農學會第六屆理事會由73名理事組成,其中常務理事57名,省農牧廳廳長蔣文蘭同志擔任理事長,辦公室設在省農牧廳科教處,全省14個市、州均設有農學會分會,共有會員9800名。
1985年以前,作物、園藝、植保、土肥、種子、土地、花卉、蠶桑、原子能農業等九個分科學(協、研究)會均歸省農學會領導。1986成立了回國研修生同學會,在省農學會的領導下,開展學術交流、翻譯、工作研討等活動。1989年又批准成立了甘肅省農村合作經濟管理研究會。1985年以後,上述各分科學(協、研究)會逐漸從省農學會分離,成為與省農學會平級的省級學術團體。“文革”前,省農學會的工作主要圍繞如何提高糧食產量,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先後開展了“全省各地主要農作物(包括小麥、玉米、馬鈴薯、胡麻、西瓜、甜瓜、果樹、蔬菜)生產情況調查”、“全省土壤肥力情況調查及中低產田改造”、“馬鈴薯芽栽技術示範推廣”、“化肥提高農作物產量試驗研究”等工作,在引進推廣農作物新品種的同時,引導、培訓農民科學使用化肥,改良農作物品種,推廣先進實用技術,努力提高農產品產量。“文命”期間,學會工作基本停頓。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學會工作得到恢復並進入新的發展階段,1984年7月召開了甘肅省農學會第三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農學會理事會領導成員。先後邀請清華大學計算機專家鄭志堅副教授、植物病理專家裘維蕃教授、植物生理專家婁成後教授、農業生物統計專家李蔭梅研究員等作專題報告;先後派出十多名會員赴美國、日本、加拿大、德國、義大利等國考察學習,選派4批近30名會員作為研修生赴美國、日本鳥取縣、秋田縣學習,這些會員已全部回國並在各自的崗位上做出了較大的貢獻;先後接待美國、日本、加拿大和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銀行等十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代表團、專家20多人,考察我省農業生產並進行學術交流;組織了180多名漢、回、藏、東鄉等民族優秀中學生,分三批參加中國農學會安排的農學夏令營;編輯學術論文4冊,組織會員參加省科協舉辦的甘肅省2004年學術年會,共收集論文110餘篇,論文數量居參加學術年會的所有學(協)會之首;先後組織2000多名專家和科技人員,參加農業部、省委宣傳部、省農牧廳等單位開展的“三下鄉”活動,推廣科技成果,開展技術培訓和技術諮詢,向農民贈送實用技術掛圖、教材和技術資料50000餘份,為普及農業科技做出了貢獻。

組織機構

現任理事會於2003年9月換屆,有理事長1人,副理事長5人,秘書長1人,副秘書長4人,常務理事57人。現有會員9800人。

學會動態

1、2005年工作總結:2005年,我會在省科協、省民政廳的領導和中國農學會的指導下,以“三個代表”和十六大精神為指針,從我省農業實際出發,組織帶領各專業委員會廣大會員,圍繞重點任務和項目,組織學術討論和學術交流,開展農業科技諮詢、技術服務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
(1)開展學術交流活動。為充分發揮學會會員分布範圍廣、技術力量強的優勢,我會組織專家學者積極參加以“河西內陸河流域生態建設與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甘肅省2005年學術年會,會員圍繞河西地區生態農業與可持續發展、河西地區水資源配置與生態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等專題撰寫論文,發表觀點,為河西地區的發展獻計獻策。
(2)積極參加農業科技下鄉活動。2005年12月底,學會組織有關專家和會員,積極參加省農牧廳組織的農業科技下鄉農民冬訓活動,針對東鄉、安定等縣(區)的農牧業生產和馬鈴薯產業發展情況,開展現場諮詢、技術指導、信息交流,為當地農民民眾調整產業結構和增收致富出主意,想辦法,贏得了農民的歡迎。
2、2006年工作計畫:一是爭取中國農學會的支持,8-9月份承辦以“中國種業論壇”為主題的2006年中國農學會學術研討會。①邀請國內外種業集團、公司和有關專家學者,考察河西制種基地及企業,就“種子產業發展現狀、趨勢與可持續發展”進行研討,出版研討會論文集;②與省種子管理站、《農業科技與信息》雜誌社等單位組織舉辦“中國種子及加工機械交易大會”;二是創辦《甘肅省農學會通訊》,作為不定期內部刊物,與各省農學會及相關學會進行交流,內容包括學會動態、理事活動、會員建議、經驗集萃及有關農業新政策、新信息、新技術等,使其成為學會的視窗和聯繫會員、服務社會的橋樑和紐帶;三是在《甘肅農業科技》和《農業科技與信息》上開闢“甘肅省農學會專欄”,針對全省農業熱點、難點及技術問題,組織和動員廣大會員踴躍投稿,為我省農業的穩步發展獻計獻策;五是吸收省內外著名農業專家、學者,成立甘肅省農業專家諮詢團。圍繞當前農業發展中的熱點、難點等重大問題,專題研究,提出對策,為政府決策提供建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