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農業學院

甘肅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是甘肅省惟一一所省屬公辦的農業職業技術學院,也是國家特有行業職業技能鑑定單位、省人事廳確定的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和全國職業教育種植類專業示範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農業學院
  • 校訓:愛心 正義 篤學 求實
  • 所屬地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職業技術
  • 學校屬性:公辦的農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主要院系:農業技術系、園林工程系、經濟管理系、食品工程系、畜牧獸醫系、基礎部
基本概述,院系,發展,榮譽,

基本概述

學校占地面積282畝(有教學實習農場180畝),校舍建築面積4.52萬平方米。學院擁有先進的多媒體教室、多功能電教室、語音室、電子閱覽室及數碼影像編輯系統。圖書館藏書17萬餘冊。現有在職教職工186人,其中:專職教師124名,教授、研究員3名,副教授48名,講師52名。有2名教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4名教師為省級骨幹教師。教師隊伍中具有本科學歷的占98%以上,碩士研究生35名,有5名教師正在攻讀農業推廣、教育技術、農業經濟、財務會計等專業的碩士學位。

院系

學院設有農業技術系、園林工程系、經濟管理系、食品工程系、畜牧獸醫系、基礎部、成人教育部,並設有作物育種研究所。2006-2007年開設現開設園林技術、園林工程技術、園藝技術、植物保護、設施農業技術、特種作物生產技術、種子生產與經營、農產品質量檢測、食品營養與檢測、食品生物技術、套用化工技術、生物技術及套用、動物防疫與檢疫、畜牧獸醫、經濟管理、物流管理、商務經紀與代理、行銷與策劃、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圖形圖像製作23個學科專業。學院現有7個實訓中心25個專業實驗室,校外實習基地20處。既有全日制學歷教育,也有職業資格及農民創業培訓和短期培訓。學院面向西北各省區擇優招收普通高中和職業高中畢業生。

發展

經過幾代人的辛勤耕耘,學院為我省乃止全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解放以來,為我省培養了15000多名農業技術和管理人才,他們中的絕大多數是基層農業技術推廣的領軍人和黨政管理部門的骨幹力量,是我省農業產業化進程中的重要推動力量,他們當中累計研究員和地廳級以上幹部達41名,副高級和縣以上幹部580餘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2人。我們在盡心育人的同時,盡力開展套用型的科學研究和農技推廣工作,先後育成小麥、胡麻等作物新品種36個,推廣面積9000萬畝,創經濟效益20多億元。在全國胡麻、全省冬小麥品種中占有重要位置。
學院在承擔國家“星火科技”農民工培訓、國家863項目、國家948項目、小麥、胡麻育種、香椿栽培等國列、省列科研與培訓項目的同時,積極創造條件,鼓勵教師自立項目,廣泛開展科學研究,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並與隴東、隴南及河西地區多個縣建立了育種、繁殖、推廣網路和農業科技普及點,與美國、義大利、加拿大、以色列及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等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我院參與主持完成的國家948、863項目及省列的各種科研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農牧漁業豐收獎4項,省科技進步獎16項,地廳級獎24項。原我校研究員周祥椿同志被評為甘肅省首位科技功臣。廣大教師結合教科研工作,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300餘篇,有38人(次)主編或參編各種著作、教材。

榮譽

學院先後被省委、省政府授予 “全省科普工作先進集體”,被省高校工委評為“全省思想政治評估優秀”,被省農牧廳黨組評為“優秀基層黨組織”。2007年10月18日,學院成功舉辦了建校百年慶典系列活動,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德哇倉出席慶典大會,省長助理程正明、省農牧廳廳長武文斌、省教育廳副廳長孫傑出席慶典大會並講話近幾年來,學院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廳、省農牧廳的正確領導下,依法辦學,從嚴治校,立足“三農” 事業,重視“三育人”和知識、技能、素質三位一體規格培養模式,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特別是綜合實訓、畢業實訓,努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操作技巧,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狠抓教育教學改革,積極探索多層次、有特色的辦學模式,大力服務“三農”,求真務實,開拓創新,辦特色、創品牌,走出了一條產學研結合的職業教育新路子。 學院緊緊抓住將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大力開展套用性的科研與推廣工作,形成了具有學院特色的辦學模式,獲得了一系列的獎勵。學院科研成果中有2項獲省級科技進步獎;有2項獲全省農牧漁業豐收獎;有5項獲地廳級科技進步獎。學院新育成的“甘育”小麥品種、“天亞”系列胡麻新品系抗性好,增產效果明顯,推廣潛力很大。廣大教師在搞好教研和科研工作的同時,當年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科研教研論文42篇,有16人(次)主編或參編了各種著作、教材及教學參考書,先後獲教學研究成果獎2項。
學院成立以來,堅持面向“三農”,突出現代化農業發展的需要,根據甘肅特點,緊緊圍繞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城鄉協調發展進行學科建設和專業設定,在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結合處培育生長點,不斷拓展發展空間,緊緊圍繞“三農”問題對農學、園林等傳統優勢專業進行適應性改造的同時,形成了以作物種業、園林園藝、畜牧獸醫、生物食品、套用化工、經濟管理、計算機技術為主的7大專業群23個學科專業。 學院結合社會對職業崗位結構的變化,擴大校企合作力度,實現訂單培養,不斷改造拓展專業類型,最佳化專業結構,建立起具有示範性的專業類群,使專業設定具有前瞻性和先進性,為行業發展提供技術支持。學院鼓勵教師提高學歷層次,轉變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支持廣大教師開展套用型的學科研究,努力提高適應高等教育的教學和研究水平。2007年,學院對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發展計畫,到2009年專任教師達到180人,外聘教授達到13人,碩士研究生達到32%以上;到2015年專任教師達到280人,碩士、博士研究生達60%以上,“雙師型”教師達50%以上,教師隊伍建設達到省內領先水平。
學院按照“辦特色學院,育品牌人才”的辦學思路和工作目標。從提高學生適應社會、適應崗位、提高就業和創業能力出發,立足於學生知識、技能、素質的同步提高,在總結多年來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基礎上,學院繼續實施了學生綜合素質教育“五個必備”,即先公後私、樂於奉獻;心胸開闊、團結合作;遵紀守法、習慣良好;好學敬業、全面發展;創新進取、百折不撓。在素質教育過程中,學校堅持“嚴與愛”的高度統一,樹立教書、管理、服務 “三育人”意識,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堅持全方位教育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同時,學院根據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形勢和社會職業崗位對學生能力素質的要求,繼續實施了學生必會的“五種技能”。即:過硬的語言表達、溝通技能,過硬的信息技術與計算機操作技能,過硬的專業技術基礎技能,過硬的專業技術核心技能,過硬的技術創新技能。 為了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對人才培養的新要求,學院結合學生基本素質教育和團員青年的培養特點,通過團日活動、大學生藝術節、雙休日活動、廣播、黑板報,周末放電影,以及大專辯論賽、運動會、籃球賽、排球賽、“三下鄉”、青年志願者等大力開展宣傳教育活動,進行愛國主義、團隊精神教育,引導和幫助學生團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為了給學生創造更好的就業機會,學院圍繞培養套用型、創業型、技能型人才,不斷深化實踐教學改革,強化實踐技能訓練,及時調整課程設定,打破專業課界限,加大資金投入,狠抓實訓基地建設,大力普及電算會計證、計算機操作證、英語等級證等多種職業資格證,繼續做好畢業生創業扶持工作。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98%以上,學生的綜合素質較高、社會適應能力較強,得到用人單位、社會各界的普遍好評和歡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