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 “十百千萬”工程相關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蘭州新區管委會,省政府有關部門,中央在甘有關單位:

《培育提升10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施方案》、《創建100個現代農業示範區(園)實施方案》、《建設1000個優勢特色產業示範基地實施方案》、《扶持10000個示範性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實施方案》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5年5月15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 “十百千萬”工程相關實施方案的通知
  • 發布單位: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培育提升10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施方案
根據《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入推進“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畫著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的意見》(甘政辦發〔2015〕11號)精神,為認真組織實施好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培育工作,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到2018年,集中培育10個以上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帶動力強的行業領軍企業,力爭5個在主機板上市,5個以上在新三板上市,大力提升農業產業化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水平。
二、創建重點
以六大特色優勢產業為依託,按照扶優、扶大、扶強的原則,選擇一批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市場競爭力強、品牌影響力大的龍頭企業予以重點培育。引導龍頭企業採取兼併、重組、參股、收購等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支持有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增強發展實力。支持龍頭企業跨區域經營,提升產品研發、精深加工技術水平。建立和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創新和完善龍頭企業和農民的利益聯結機制,實施品牌戰略,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增強企業實力,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三、創建標準
(一)經濟實力強。在我省註冊的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總資產規模達1億元以上,年銷售收入超過10億元以上,特色優勢明顯、成長空間大的企業可適當放寬條件;從事農產品生產、加工的銷售收入占銷售總收入的70%以上;企業總資產報酬率應高於現行一年期銀行貸款基準利率;資產負債率低於60%,無不良貸款;企業銀行信用等級在A級以上。
(二)科技含量高。主導產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環保政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企業建有研發機構,能開展自主研發,具有推廣新技術、新產品的能力,科技成果轉化率高;有全國著名(馳名)商標或省級著名商標和名牌產品;3年內未發生過產品質量安全和安全生產事故。
(三)發展潛力大。企業產權明晰,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有明確的發展規劃和目標;依法經營,誠實守信;開展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
(四)帶動能力強。通過建設原料生產基地、領辦合作社或訂單生產,建立可靠、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當地合作社和農戶的數量應達到1500戶以上,提供就業崗位200個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農業產業化領導小組辦公室牽頭,組織發展改革、財政、商務、工信、工商、稅務、金融等部門,落實各項扶持政策措施,及時研究協調解決龍頭企業發展的相關問題,明確有關部門的工作職能,確定工作目標任務,強化協作配合,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級政府要多渠道整合和統籌安排財政支農資金,不斷增加扶持農業產業化的相關資金,切實加大對農業產業化和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要採取貸款貼息、以獎代補、先建後補等多種方式支持龍頭企業承接產業轉移、兼併重組、做大做強。每年對銷售收入首次超過10億元的省級重點龍頭企業給予一定獎勵;支持省級重點龍頭企業上市,對進入輔導期擬上市的龍頭企業,從省列產業化專項資金中一次性給予獎補,農業綜合開發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要將龍頭企業納入重點支持範圍。
(三)支持龍頭企業重組和融資。加大招商力度,有針對性地引進國內外企業以參股、控股、兼併、租賃等形式與省內龍頭企業合作,擴大規模,增強實力。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上市融資,增強發展實力。推薦企業在甘肅股權交易中心農業板掛牌,通過股份轉讓獲得企業發展所需的資金,推動企業股改、併購,提高企業的經營管理水平。
(四)推進優勢產業基地建設。積極引導優勢產品向優勢產區集中,突出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為龍頭企業提供優質原料。支持符合條件的龍頭企業自建原料生產基地,承擔糧棉油示範基地、中藥材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場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項目。
(五)加強市場流通體系建設。支持龍頭企業在省內外設立產品展示和直銷視窗,開展多種形式的展示展銷活動,促進產銷對接。支持龍頭企業改善農產品貯藏、加工、運輸和配送等冷鏈設施與設備。搶抓“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機遇,幫助龍頭企業擴大農產品出口,增強農產品出口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創建100個現代農業示範區(園)實施方案
為確保現代農業示範區(園)創建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在全省範圍內創建100個左右現代農業示範區(園),其中:示範區30個左右、示範園70個左右。到2018年,創建認定的現代農業示範區(園)實現產業特色鮮明、基礎設施配套、生產要素集聚、科技支撐有力、經營機制完善、產品商品率高、綜合效益顯著,成為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水平、促進農民增收、引領區域經濟轉型發展的重要載體。
二、創建重點
(一)基礎設施。加快水、電、路、通訊、環保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廣套用智慧型溫室、鋼架大棚、噴滴灌、畜禽標準化圈舍、實用農機具等裝備設施,配套建設農產品加工、包裝、冷鏈物流設施,不斷提升園區生產能力和現代化水平。
(二)產業水平。各地要根據自然稟賦、產業基礎、發展水平等實際,統籌規劃比較優勢明顯、市場前景廣闊的主導產業。示範區(園)建設要突出優勢特色產業上規模、上層次、上水平。
(三)發展方式。以市場為導向,實現標準化、規模化生產,豐富產業內容,延長產業鏈條,強化農產品分級、包裝、保鮮、儲運、品牌管理等環節,提高產品附加值。促進“園區+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共同體的形成,轉變農業生產和管理方式。
三、創建標準
(一)現代農業示範區。
1.基礎設施良好。示範區內水、電、路等基礎條件配套,設施裝備達到標準化、規模化、機械化、無害化安全生產條件,管理服務設施齊全。高標準農田比重超過50%,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高於同類地區5—10個百分點。
2.產業化經營水平高。示範區主導產業清晰,實行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健全,農產品可追溯機制建立,品牌行銷和市場開拓力度大,至少有1個國家或省級以上名牌農產品、著名農產品商標。種養業適度規模經營比重高於同類地區2—3個百分點,農業產業化組織帶動農戶占比超過70%。
3.科技支撐有力。具有一定規模的新品種、新技術的展示示範場所,引進、集成與創新轉化能力較強。科技進步貢獻率高於同類地區2—3個百分點。主要農作物及豬、禽、奶牛良種化率達到95%以上,肉牛、肉羊良種化率達到80%以上。
4.運行機制完善。示範區建設主體清晰,管理部門明確,規章制度健全。已建立科學的組織管理機制、高效的經營管理機制和健全的社會化服務機制。
5.示範帶動能力強。示範區“四化同步”推進特徵和成效顯著,能切實發揮核心輻射帶動作用,引領同類產業優勢地區特色農業發展,進而帶動全省特色優勢產業帶建設。
(二)現代農業示範園。
1.示範園主體功能定位清晰,符合區域農業的發展方向,產業集中度高,重點產業占比60%以上。
2.示範園生產組織方式先進,支撐服務體系健全,產業體系較為完善,形成了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具有產供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服務網路。
3.示範園經營管理機制完善,實行“行政化引導、市場化運作、商品化生產、企業化管理”的經營管理機制,有健全的管理體系和規範的土地、資金、人才等規章與管理制度。
4.示範園建設有一定產業基礎和規模,其中:種植類示範園面積在河西地區1000畝以上,其他地區500畝以上;養殖類示範園要求肉牛、肉羊和生豬年出欄分別達到10000頭、20000隻和20000頭以上,奶牛、家禽存欄量分別達到5000頭和5萬隻以上;加工類示範園年產值達到1億元以上。
四、工作措施
(一)明確創建主體。示範區所在的縣市區政府是示範區建設的責任主體,對示範區建設負總責,自主整合各類涉農項目支持示範區建設,組織領導各職能部門協調推進示範區建設;示範園建設必須是以生產、加工、銷售或技術服務為主要功能、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市場經營主體,包括較強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業科技開發服務機構或其他企事業法人單位;現代農業示範區創建,原則上每個市州及農墾公司各1—2個,現代農業示範園創建原則上有條件的縣市區、農墾公司至少各1個。
(二)加大投入力度。各級發展改革、財政、農牧、國土、水利、林業等相關部門要積極爭取現代農業、農業綜合開發、特色產業發展、鄉村道路、土地治理、小水利工程等涉農投資及項目,傾斜支持示範區(園)建設;要通過實現規模化經營和建立農業保險制度等形式,引導農民增加農業投入。尤其要積極引導和鼓勵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參與園區建設,促進各類生產要素向園區聚集;要廣泛吸納工商資本、金融資本和社會資本,形成財政支持、農戶投入、銀行融資和社會資本參與的投入格局。
(三)強化運行管理。堅持和完善“省級制定創建標準,市級加強監督管理,縣級政府創建或引導經營主體自主創建,財政獎補和項目支持相結合,實行目標考核、動態管理、能進能退”的管理機制;要通過制定實施有效的監測和考評辦法,建立扶優扶強的激勵約束機制。對發展特色鮮明、示範引領作用突出的示範區(園),省上將授予“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區(園)”,並由省財政安排資金給予獎勵;對建設進程緩慢、發展水平不高、難以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示範區(園),不再納入省級示範園區管理。
(四)探索創新模式。總結示範區建設經驗和模式,樹立典型,擴大宣傳,打造一批有效益、能複製、可推廣的創建經驗和模式,以點帶面推進全省現代農業加快發展。因地制宜積極探索創新科技支撐型、企業帶動型、休閒觀光型、試驗示範型等多種類型的園區發展模式。
建設1000個優勢特色產業示範基地實施方案
為認真組織實施好全省優勢特色產業生產示範基地創建工作,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按照“全省推動,任務到縣,分年實施,逐步壯大”的原則和布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經營產業化、產品優質化、技術標準化要求,以創建特色優勢產業基地為抓手,以增強優質農產品綜合生產能力為重點,以提高質量安全水平為方向,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養殖大戶為創建主體,到2018年在全省優勢產區創建1000個優勢特色產業生產示範基地。其中種植類基地600個,養殖類基地400個。(分地區、分年度建設目標任務見附屬檔案)
(一)種植類基地。創建林果產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140個,其中水果基地100個,乾果基地40個,基地標準化生產技術普及率達到100%,果品商品果率達到95%以上,優質果率達到85%;蔬菜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120個,基地內種苗統供率達到100%,產品無公害率達100%;馬鈴薯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130個,其中種薯基地30個,商品薯基地100個,基地內脫毒一級以上種薯利用率達到100%,機械化播收率達到60%以上;道地中藥材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70個,基地內優質種苗統供率達到80%以上,機械化生產水平達到30%以上;玉米制種示範基地30個,基地的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率均達到100%;牧草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60個,良種化率達到100%,商品率達到90%以上,機械化率達到80%以上;其他類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50個,良種化率達到100%,商品率95%以上。
(二)養殖類基地。建成畜禽養殖標準化示範基地350個,其中肉牛70個、肉羊170個、奶牛25個、生豬45個、蛋雞20個、肉雞20個,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達到50%以上,豬、雞、奶牛良種化率達到95%以上,肉牛、肉羊良種化率達到75%以上;水產標準化養殖示範基地50個,養殖效益高於普通養殖戶30%以上,健康養殖水平高,輻射和帶動作用強。
二、創建重點
(一)種植類基地。
1.林果產業。水果以優質蘋果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創建為主。在隴東黃土高原蘋果優勢產區創建以富士系品種為主的基地50個;在天水隴南淺山丘陵區創建以元帥系品種為主兼顧加工品種的基地36個;在中部黃河流域創建優質水果基地14個。重點推廣旱作節水、矮砧密植、水肥一體化、病蟲綠色防控、果園防災減災、老果園改造、輕簡化栽培等技術和“果沼畜”生態循環建園模式;乾果以核桃、花椒、棗標準化示範基地創建為主。在隴南淺山丘陵區以隴南15號、隴南755號等鄉土核桃品種為主建設優質核桃基地6個;在天水、平涼、慶陽、白銀、定西淺山區以香玲、遼河、清香等引進核桃品種為主建設優質核桃基地12個。在隴南淺山丘陵區建設以隴南大紅袍系列品種為主的優質花椒基地6個;在天水淺山區建設以秦安1號秦椒系列品種為主的優質花椒基地3個;在臨夏建設以大紅袍系、秦椒系品種為主的低改花椒基地2個。在白銀、臨夏建設以小口大棗、靖遠圓棗等品種為主的優質棗基地5個;在河西走廊建設以臨澤小棗、鳴山大棗、灰棗等品種為主的優質棗基地5個;在平陽、慶陽建設以晉棗為主的優質棗基地1個。重點推廣旱作節水、水肥一體化、病蟲綠色防控、果園防災減災、老果園提質增效、輕簡化栽培等技術。
2.蔬菜產業。在全省蔬菜優勢產區創建“高原夏菜”標準園40個;在河西走廊及沿黃灌區創建日光溫室標準化小區30個;在涇河渭河流域、“兩江一水”流域及其他適宜區域,新建集中連片鋼架大棚標準化小區50個。主要推廣設施改造升級、標準化栽培、水肥一體化灌溉、病蟲害綠色防控、產後標準化處理、保鮮貯藏、冷鏈運輸與行銷、尾菜無害化處理等技術。
3.馬鈴薯產業。在高寒陰濕地區的渭源縣等10縣區建成標準化脫毒種薯生產示範基地30個;在中部旱作區的安定區等13個縣區建設澱粉加工型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40個;在天水、隴南及沿黃灌區等10個縣區建設糧菜兼用型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30個;在河西走廊的山丹縣等10個縣區建設全粉加工型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30個。主要推廣馬鈴薯壟作全膜覆蓋、機播機收技術,實施脫毒種薯全覆蓋工程,推動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
4.中藥材產業。在中藥材優勢產區,建成以岷縣、臨潭、漳縣為主的標準化當歸生產示範基地,以渭源、漳縣、隴西、甘谷等為主的黨參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以文縣、武都、宕昌等為主的紋黨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以隴西、渭源、岷縣為主的黃芪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以瓜州為主的甘草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以民樂為主的板藍根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以瓜州、靖遠為主的枸杞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等。重點示範推廣優質高效栽培模式、測土配方施肥與節水旱作技術、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等。
5.雜交玉米制種。按照農業部“四化”玉米制種基地建設要求,重點開展制種田土地平整、農田水利、田間道路和農田防護林等工程建設,同時配套推廣標準化栽培、機械化種植收穫、測土配方施肥和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
6.草產業。擴大優質牧草良種覆蓋率,促進糧草兼顧型農業結構調整。加強優質牧草規模化生產基地和草產品倉儲設施建設,提高牧草播種、刈割收穫、草捆加工等機械化利用水平。加大全膜覆土、精量穴播、根瘤菌接種、丸化包衣等先進實用技術推廣套用,提高草產業基地建設科技水平。
7.其他類基地:在棉花、茶葉、釀酒原料(含啤酒大麥、啤酒花、釀酒葡萄等)、小雜糧優勢區域創建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50個。重點推廣標準化、無公害生產技術和膜下滴灌、豐產栽培、測土配方施肥、機械化作業等技術。
(二)養殖類基地。
1.畜禽養殖。以現有工廠化養殖場、規模養殖小區、養殖合作社等規模化養殖生產經營單位為基礎,通過新建和改擴建方式,積極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擴大生產規模,形成產業優勢,提高產業競爭力。畜禽養殖基地實現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範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
2.水產養殖。按照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創建標準,基地建設實現生產條件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範化、生產管理制度化、示範輻射規模化。
三、創建標準
(一)種植類基地。
1.林果產業。水果基地建設規模在500畝以上;示範基地創建標準實現“五化”,即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商品化處理、品牌化銷售、產業化經營;“六個百分之百”,即實現100%生產資料統購統供、100%種苗統育統供、100%病蟲害統防統治、100%產品商品化處理、100%品牌化銷售、100%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七到園”,即責任落實到園、標準普及到園、統一服務到園、管理制度到園、標牌樹立到園、宣傳引導到園、資金整合到園。乾果標準化示範基地建設規模為相對集中連片600畝以上;通過開展技術培訓,推廣普及豐產修剪、高接換優、樹形改造、密植園間伐等技術措施,結合土肥水管理、復壯樹體、病蟲害防治,增強生產能力,確保現有低產林通過提質增效達到優質高產基地標準。通過推廣良種、建設優質苗木園,合理選擇栽植密度、配置授粉樹種,採用標準化定植技術,推廣幼樹期栽培管理技術,新建標準化優質高產林果基地。
2.蔬菜產業。高原夏菜標準園創建規模為集中連片1000畝以上;日光溫室標準化小區建設規模為集中連片生產淨面積100畝以上;鋼架大棚標準化小區建設規模為集中連片生產淨面積200畝以上。每個基地配套建設新品種引進篩選試驗示範、集約化育苗、冷藏貯運等基本設施。
3.馬鈴薯產業。脫毒種薯基地集中連片面積達到2000畝以上,海拔1800米以上,隔離達標,3年以上輪作倒茬,能滿足機械化生產,開展種薯質量認定,有完善的質量控制體系;商品薯基地集中連片面積要達到2萬畝以上,全部使用一級以上脫毒種薯,並配套黑色全膜壟作側播、膜下滴灌、噴灌等設施及水肥一體化灌溉、病蟲害統防統治、全程機械化作業等技術。
4.中藥材產業。按照《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要求,突出道地品種,相對集中連片,每個基地規模在1000畝以上。有與基地相適應的種苗(良種)繁育基地,力爭達到良種、種苗、技術和管理“四統一”,開展GAP認證,確保中藥材質量安全。
5.雜交玉米制種:按照國家級雜交玉米制種基地高標準制種田建設要求,做到面積相對集中連片,田、林、路、渠、灌溉設施配套完善,滿足機械化耕作和節水灌溉要求,隔離區達標。
6.草產業:有適宜草產業基地建設的相對集中連片的土地,連片面積達到2000畝以上。基地牧草良種化率、先進實用技術利用率、機械設備配套率均達到100%,產草量較相同地區高30%以上,草產品品質達到國家標準3級以上。
7.其他類基地:棉花、啤酒大麥基地規模在2000畝以上,小雜糧1000畝以上,茶葉、啤酒花、釀酒葡萄500畝以上。基地相對集中連片,便於機械化作業。增產綜合技術配套,良種率和商品率高。基地認定、產品認證制度落實,有自己的品牌。
(二)養殖類基地。
1.畜禽養殖:按照養殖基地“五化”要求,畜禽養殖示範場良種率達到100%,畜禽圈舍、飼養和環境控制等生產設施化水平達到80%以上,實施科學規範的畜禽飼養管理規程,配備有與飼養規模相適應的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養殖檔案完整,近3年內無重大動物疫情和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按規模分:肉牛,農區年出欄1000頭以上,牧區年出欄500頭以上;肉羊,農區年出欄3000隻以上,牧區年出欄1500隻以上;奶牛,存欄1000頭以上;生豬,年出欄育肥豬1萬頭以上;蛋雞,養殖規模(籠位)達到5萬隻以上;肉雞,年出欄10萬隻以上。
2.水產養殖:以池塘養殖為主的申報單位的養殖池塘面積在100畝以上;工廠化養殖水面面積3000平方米以上,水產品年產量100噸以上;無使用禁用藥品行為,藥殘抽檢結果合格;持有效《水域灘涂養殖證》,具有獨立法人資格。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按照省上統一安排部署,市縣政府及職能部門要加強組織領導和協調工作,細化目標任務,靠實工作責任,強化督導檢查,及時跟蹤進度,確保工作措施有效落實,按期達到建設目標。各級要建立工作考評機制,將創建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考核。
(二)加強政策支持。充分利用現有政策和資金,切實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省上將通過安排財政資金、爭取中央補貼資金和整合有關項目等方式,支持優勢特色產業生產示範基地創建工作。結合國家和省級有關標準化建設項目實施,扶持政策和資金優先向創建單位傾斜。市縣兩級政府也要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力度,提高建設成效。
(三)加強技術服務。認真落實技術服務措施,調整並充實專家隊伍,省市縣各級業務部門將技術人員落實到每一個示範基地,建立健全創建技術專家組考評制度,完善專家隊伍,切實做到專家組人員固定、技術過硬、工作負責、服務到位。加強檢查考核,把提高基地建設標準化水平作為技術服務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對於不能發揮技術服務的,及時予以調整。加強複查,對每年創建完成的單位每隔一年開展一次複查工作,複查不合格的,在全省通報並取消資格,3年內不再安排相關項目。
(四)加強示範引導。積極探索綠色、環保、健康生產模式,注重發揮基地的輻射帶動效應。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積極調研、總結、探索行之有效的示範帶動方式,切實使標準化生產技術看得懂、學得會、有實效,帶動更多的農戶在發展標準化生產中受益。提高品牌意識,實施品牌戰略,鼓勵生產示範基地進行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創建並打造自主品牌。
(五)加強宣傳動員。各地要結合本工作方案要求,認真安排部署轄區內符合條件的創建主體參與創建工作,制定和細化具體實施方案,明確工作內容和時間表。加強對標準化生產的宣傳和指導,重點宣傳示範創建政策、創建標準,確保農戶知曉創建內容和要求。通過政策引導、技術服務和典型示範,調動廣大生產經營單位參與基地建設的積極性,擴大參與度,推動標準化生產。
扶持10000個示範性家庭農場和
農民合作社實施方案
為積極有序做好示範性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扶持工作,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
通過積極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產業發展水平、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到2018年,在全省重點培育3000個示範性家庭農場和7000個示範性農民合作社(含1000個農機專業合作社),省級示範場、社的比例不低於30%,創建目標任務分解詳見附屬檔案。
二、創建重點
緊緊圍繞“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畫,依據各地重點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創建示範性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按照《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培育發展家庭農場的指導意見》(甘政辦發〔2014〕170號)和《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農民合作社發展的意見》(甘政發〔2014〕75號)精神和要求,集中人力、財力、物力抓好示範性家庭農場和示範性農民合作社的扶持、創建。
三、創建標準
(一)家庭農場創建條件及標準。
1.經營主體合法。家庭農場經營者應是農村居民或其他長期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員。
2.基礎設施完備。有固定的生產經營場所,有與生產經營相適應的生產基礎、配套設施,農業機械化程度較高。
3.從業人員穩定。家庭農場的勞動力以家庭成員為主,農場從業人員應接受過農業技能培訓,具備相應的專業操作技能,常年僱工人數不得超過家庭務農人員數量。
4.經營規模適度。經營規模應達到一定標準並相對穩定。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期限應在5年以上(以流轉契約為準)。
5.生產標準規範。有較完整的生產技術規程,能按技術規程和質量標準進行生產。主要農業投入品要建立進出台賬,產品生產過程有記錄、產品質量可追溯。
6.運行管理科學。有規範的生產管理和財務管理制度;產品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持續提高生產經營水平。
7.經濟效益明顯。土地產出率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5%以上,家庭成員人均純收入達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2倍以上;能發揮示範效應,對周邊農戶有明顯帶動作用。
8.登記備案及時。家庭農場必須在縣級農業(農經)行政主管部門進行認定和登記備案,建立相關登記管理檔案,也可按照自願原則辦理工商註冊登記。
家庭農場創建標準一覽表

產業
面積/數量
年產值
種植業
大田作物
200畝以上
30萬元以上
設施農業
20畝以上
30萬元以上
特色種植
100畝以上
50萬元以上
養殖業
畜禽養殖
-
30萬元以上
水產養殖
-
30萬元以上
特種養殖
-
50萬元以上
(二)農民合作社創建標準。
1.運行機制規範。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註冊登記,運行滿2年以上;註冊成員數50人以上(民族地區和特色農林種養業可適當放寬),“三會”制度、財務制度健全,並有效運轉。
2.服務成效顯著。以本社成員為主要服務對象,農業生產資料統一購買率、主要農產品的統一銷售率超過60%,統一生產、統一技術培訓、統一貯藏(加工)等服務超過社員生產量的80%。
3.產品質量安全。統一生產質量安全標準,有嚴格的生產技術操作規範,建立完善的記錄製度,實現產品質量可追溯;有註冊商標,農產品通過無公害、綠色、有機認證或獲得地理標識。
4.經濟實力較強。入社成員原則上均應出資,成員出資總額30萬元以上,固定資產20萬元以上,少數民族地區可以放寬,年經營收入50萬元以上,少數民族地區30萬元以上。
5.社會聲譽良好。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示範帶動作用強,在當地影響大;沒有發生生產(質量)安全事故、環境污染、損害成員利益等嚴重事件,沒有行業通報批評等不良社會影響,無不良信用記錄;項目扶持資金使用合理。
(三)農機合作社創建標準。依法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註冊登記,運行滿1年以上;農機裝備投入規模原則上應當在100萬元以上;入社戶數不少於5戶,其中80%以上為當地農戶(農場職工);有固定經營場所及不低於200平方米機具庫棚;服務能力,農機作業面積(以單位作業最大面積計算)達到3000畝或服務農戶戶數達到100戶以上。
各市州、縣市區示範場、社可根據各地制定的標準創建。
四、政策措施
(一)研究制定扶持方案。各級政府要按照《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深入推進“365”現代農業發展行動計畫著力實施“十百千萬”工程的意見》精神和實施方案目標任務要求,制定各級示範場、社創建標準和切實可行的扶持方案及具體的扶持辦法,及時研究解決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發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加大支持力度。各級政府給予示範性家庭農場和合作社資金獎補,支持其開展土地流轉、產品質量認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新品種新技術引進和產品貯藏銷售等工作。要通過直接補助、以獎代補、獎補結合和貸款貼息等方式,將示範性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發展納入扶持計畫,優先享受財政貼息、銀行貸款和金融保險等服務。
(三)保障基礎設施建設用地。對示範性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直接用於種植養殖的生產設施用地及其相應的附屬設施用地,按照完善設施農用地管理有關精神和省上有關規定執行。對示範性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所需的農產品加工場地等附屬設施用地,由當地政府按土地利用規劃予以優先安排。
(四)落實稅收和工商登記等優惠政策。稅務部門要在稅務登記、免稅申報、發票領用等環節,不斷完善對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的納稅服務措施,提供優質、便捷服務;工商部門要制定合作社聯合社登記管理辦法,促進同產業或同區域合作社聯合。
(五)加大技術服務支持。基層農技推廣機構要把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作為重要服務對象,及時提供農技推廣、良種引進、動植物疫病防控、質量檢測檢驗、農資供應和市場行銷等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建設試驗示範基地,參與實施農技推廣項目。引導和鼓勵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向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開展代耕代種代收、病蟲害統防統治、肥料統配統施、集中育苗育秧、灌溉排水、貯藏保鮮等經營性社會化服務。
(以上方案中有關申報認定程式和驗收辦法由省農牧廳另行制定下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