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主要疫情對氣候變暖的回響及其機理研究

《甘肅省主要疫情對氣候變暖的回響及其機理研究》是依託蘭州大學,由馬玉霞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主要疫情對氣候變暖的回響及其機理研究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馬玉霞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全球性的氣候變暖已引發了一系列重大環境問題,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如何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當今世界關注的焦點,中國政府也於2007年11月啟動了《國家環境與健康行動計畫(2007-2015)》。近幾年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的加劇,某些流行病、特別是新增流行性傳染病呈明顯增加趨勢。因此,開展氣候變暖對某些傳染病影響的研究已勢在必行。本項目擬對近50年甘肅省自然疫源性疾病、蟲媒傳染病和呼吸道疾病等的時空變化狀況進行分析,研究疫情對氣候變暖的回響,探索氣候變暖對甘肅氣候帶的影響程度及由此對疾病的發病區域(擴大或北移)產生的影響,並探討氣候變暖對傳染病發生和傳播及沙塵氣溶膠對疾病傳播影響的機理,以便更有效地減輕因氣候變化而對人體健康造成的危害,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

結題摘要

近年來,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氣候變暖將可能幹擾地區的天氣形式和生態平衡,從而造成對人體健康直接或間接多方面的影響。在由氣候變化產生的健康效應中,最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對傳染病傳播的影響,全球氣候變化將影響許多傳染病的傳播過程。本項目收集整理了甘肅省近50年呼吸道疾病(麻疹、流腦)、蟲媒傳染病(乙腦)及自然疫源性疾病(出血熱)資料和相應的氣候資料,分析了近50年甘肅省氣候變化特徵及傳染病的時空分布特徵,研究了氣象條件和氣候變化對傳染病時空分布和發病率的影響、沙塵暴顆粒物對呼吸道傳染病發病和傳播影響以及城市發展對傳染病發病率的影響。並用統計方法和人工神經網路方法(ANN)建立了主要疾病的預測模型。主要研究成果有: (1)與全球氣候變暖的大背景相回響,1951—2010年甘肅省氣溫一直在波動中上升,氣溫增長率為0.175℃/10a;近30年(1981-2010年)甘肅氣溫上升趨勢有加劇的趨勢,氣溫增長速率達到了0.175℃/10a;比1976-2005年30年變暖幅度大。(2)從季節變化來看,冬季升溫最快,為0.371℃/10a,其次是秋季,增溫率為0.168℃/10a;夏季升溫最慢,增溫率為0.002℃/10a;全省降水總體呈減少趨勢,季節差異較大,作為汛期的夏季降水減少最明顯,從70年代開始持續減少,這也是導致全省年降水量減少的主要原因。由此可見,甘肅省氣候特徵整體上呈現暖乾化趨勢。 (2)呼吸道疾病麻疹在全省範圍內均有發病,而乙腦、出血熱、流腦均屬於地方性傳染病。不同疾病的發病率有明顯的地域差異,麻疹發病率最高的在嘉峪關,為121.94/10萬人;乙腦發病率最高的在隴南的成縣,為2.108/10萬人;出血熱發病率最高的在甘南州的合作,為9.021/10萬人;流腦發病的22個地區中,發病率最高的在甘南州夏河縣,發病率為6.321/10萬人。(3)沙塵暴過境前後顆粒物濃度變化很大;甘肅省麻疹時空分布特徵顯示高發病率主要發生在春季,集中在沙塵暴多發的河西地區。3-5月發病麻疹發病人數占全年的77.96%。且在沙塵暴移動路徑上(自西向東),由於隨著沙塵暴的影響減小,麻疹發病率明顯降低;沙塵暴發生的強度、持續時間和發生時有無降水也對麻疹傳播和發病影響顯著。沙塵暴發生時如無明顯降水過程,則河西下游地區1-3天內麻疹發病率均有明顯增加,有降水時無明顯增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