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八景

甘肅八景

甘肅八景指的是甘肅省著名的八處景色,名揚中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八景
  • 外文名:dsagsdfgdf
  • 性質:名詞
  • 類別:景區
南山積雪,北陌平沙,金塔凌虛,玉關來遠,戍樓曉角,僧寺晚鐘,嘉峪晴煙,清河夜月,

南山積雪

南山,即今祁連山,又稱雪山,東西長一千餘公里,山勢挺拔雄偉,四時積雪不消。其主峰在肅州之南,海拔5564米,峰巒奇秀,十分壯觀。山頂積雪,雪上堆雲,朝霞夕霧,變化萬千。清人黃文煒《重修肅州新志》云:“南山積雪,在酒泉正南,相去百里許,連峰疊嶂,延袤幾千里。西至崑崙,東接武金山,南通西番諸部,四時大雪,千古不消,凝華積素,爭奇獻秀,氤氳郁蔥,凌空萬仞,望之如堆瓊壘玉,真佳景也”。
甘肅八景

北陌平沙

指肅州北部長城外面的大戈壁。東連內蒙,西接新疆莫賀延磧,長數千公里,即古所謂流沙之區。每因氣候變化,黃風蔽天,黑浪捲地。夏日天晴,時或出現煙村雲樹、瀚海蜃樓之奇景。《肅州志》云:“酒泉北去三、四十里,皆平原曠野,為沙陌之地,草木不生,丘陸罕見,望之茫然,渺無涯際。西有沙州,又有鳴沙山,豈古流沙之地歟?每微風落日,輕若翠浪,隱若連雲,布景不一,是可奇也。”

金塔凌虛

金塔,在肅州北境邊外地,約建於元、明之際。黃文煒在《肅州志》中述:“金塔寺,在酒泉東北九十餘里,孤峰之北。創自前代,寺屋皆已頹毀,惟浮屠猶在,高數十丈,好事者時或登焉。俯視無邊,凡連山遠戍、孤村殘落與夫平川流水,一舉盡在目中。清風送鐸鈴之聲,月夜懸高際之影,殊有佳趣。”民國二年(1913年)分置金塔縣。六年,四川人李士璋又作《金塔八景》列此為首景。
甘肅八景

玉關來遠

玉關來遠。按清人黃文煒說法;“玉關,即古玉門關,在沙州路,關在郡內。又酒泉西二百餘里亦有玉門關,即古玉門縣。我朝開酒泉,胡人內附,而西番諸國,貢獻相望,道經於此。”黃氏雖舉了兩處玉門關,均未敢肯定作為肅州八景之一的“玉關來遠”究指何處。其實,宋代《武經總要》、唐人《釋迦方誌》均言“肅州西行七十里至玉門關,關在南北山間”。宋僧《西天路竟》云:“肅州西行一日程,至玉關”。《十三州志》云:“漢置玉門關屯,徙其人於此,置玉門縣”。由此證明最古的玉門關,在肅州西七十里。今嘉峪關西北十五里有石關,關在南北兩山之間,石峽天險,峽長二十里,即古之“玉門關”。明洪武五年,馮勝平定河西,乃於關南高崗築堡,因山為名,改稱“嘉峪關”,所以嘉峪關是古玉門關的替身,古玉門關是嘉峪關的前身。明代詩人戴弁深知其中緣由,故仍以“玉關來遠”為題,列入肅州八景,是很有道理的。詩中所描寫的正是明代嘉峪關的實況。

戍樓曉角

肅州城頭,三面皆有戍樓,每逢五更,守城戍卒便吹起螺角(民國改為軍號),催人早起。時或冬夜,晨星寥落,寒風呼嘯,螺號嘟嘟,一片邊塞嗚咽之聲。清人黃文煒釋曰:“酒泉城,東、南,北三面皆為譙樓,每將曉,戍卒奏角,一以驚眾戍之晏安,一以懾外人之窺者見。然此角之奏,正是月欲落而天將曙,井煙起而群鳥飛,有可取者。”

僧寺晚鐘

肅州城內西北角,原有救生寺,州人俗稱“鐘樓寺”。文煒曰;“僧寺,在城西北隅,台高數仞,朝暮叩鐘。方是時,萬籟俱寂,夜景澄清,而月光霜色,碧空萬里,鐘聲之徹, 遠近相聞”。
甘肅八景

  

  

  

  

  

嘉峪晴煙

嘉峪晴煙,是肅州城西七十里的嘉峪山(又名玉石山)。
甘肅八景

  

  

  

  

  

清河夜月

城北討賴河,繞城東流,漢時稱“呼蠶水”,今俗稱“北大河”。東北流二百餘里會入張掖河。夏日明月之夜,登高觀之,清白如練,長流如帶,構成夜月佳景。黃公《肅州志》有載:“清河源發崑崙,自西北達酒泉城,東流會於黑河。肅人或引以灌田,或分以轉磨,平原一道,澄明如練。至秋月澄空,而水色蟾光,上下交映,清景可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