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城鎮體系規劃(2013-2030年)

甘肅省城鎮體系規劃(2013-2030年)

為科學推進甘肅新型城鎮化和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保障城鄉各類空間資源的合理配置,構築符合甘肅省情、彰顯甘肅特色的城鎮體系,最佳化區域空間結構,引導全省城鄉空間高效、集約、協調發展,經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同意,2012年12月底,省人民政府正式啟動了《甘肅省城鎮體系規劃(2013-2030年)》的組織編制工作,委託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甘肅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承擔規劃編制工作。

《甘肅省城鎮體系規劃(2013-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的編制分為規劃綱要和規劃成果兩個階段,2014年8月,規劃綱要通過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的專家技術審查。2014年11月底編制完成了規劃成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甘肅省城鎮體系規劃(2013-2030年)
  • 階段:規劃綱要和規劃成果
  • 性質:規劃
  • 時間:2013-2030年
正文,附屬檔案一,附屬檔案二,

正文

甘肅省城鎮體系規劃(2013-2030年)
規劃目的: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和國家新型城鎮化要求,緊抓國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大機遇,充分發揮三大國家戰略平台作用,按照“中心帶動、兩翼齊飛、組團發展、整體推進”的省級戰略部署,構建推進甘肅省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綜合性空間平台。
  1. 規劃期限與範圍
規劃期限為2013-2030年。其中,近期為2013-2020年,遠期為2021-2030年。
規劃範圍為甘肅省全部行政轄區,國土面積為45.4萬平方公里。
  1. 新型城鎮化目標與戰略
1、發展總目標
到2030年,將甘肅省建設成新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交通樞紐、文化高地和開放門戶;全國重要的生態和地緣安全螢幕障,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製造和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西北地區現代服務業基地。建立起以都市圈、都市區等現代城鎮簇群為主體形態、“核心突出、特色多元、城鄉美麗、功能協調”的城鄉統籌協調發展新格局。全面建成綜合競爭力和創新能力優勢突出、綜合承載力強、宜居水平高、文化高度發達民生幸福的現代化富強新甘肅。
2、新型城鎮化目標
2020年全省常住人口達到266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38%左右;2030年常住人口達到2830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2%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5%左右。
3、新型城鎮化戰略
通道帶動,凝聚實力,高效發展;文化引領,增強活力,開放發展;產城互動,融合動力,特色發展;生態提升,挖掘潛力,優質發展;分區推進,強化效力,整體發展。
規劃劃定蘭-白-臨-定綜合城鎮簇群發展區、天-隴歷史文化與生態經濟綜合發展區、酒-嘉向西開放門戶綜合發展區和平-慶現代資源型城鎮提升發展區、絲路文明與生態資源特色發展區、金-武綠洲生態城鄉統籌發展區、張掖綠洲生態城鄉統籌發展區、甘南民族文化與生態經濟特色發展區等八個分區。
  1. 城鎮空間布局
1、構建“一廊四軸多中心”城鎮空間布局結構
(1)“一廊”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城鎮綜合發展廊道。依託隴海-蘭新戰略通道,貫穿天水、定西、蘭州、武威、金昌、張掖、酒泉、嘉峪關、玉門等城市,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城鎮和產業支撐走廊,是推進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的主導空間。
(2)“四軸”為四條特色城鎮發展軸。是聯通“一廊”和外圍空間、激發中小城鎮發展能力的“紐帶”,是支撐甘肅省新型城鎮化的戰略空間。
(3)“多中心”為“省域中心、省域副中心、地區中心、縣域中心、重點鎮(鄉)”五級中心城市。充分發揮各級中心城市在不同區域的輻射帶動作用,構建支撐全省城鎮化推進的“主力”和“陣地”。
規劃確定蘭州作為省域中心城市,天水、酒泉-嘉峪關、平涼-慶陽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區,白銀、隴南、合作、金昌、武威、張掖、定西、臨夏市、敦煌、隴西、岷縣、夏河、成縣、靜寧為地區中心城市,玉門、高台、永昌、古浪、平川區、紅古區、永靖、臨洮、文縣、兩當、甘谷、秦安、華亭、涇川、寧縣、環縣、華池、阿克塞、肅北、瓜州、金塔、臨澤、肅南、山丹、民樂、民勤、景泰、天祝、永登、靖遠、榆中、積石山、東鄉、和政、康樂、廣河、會寧、渭源、漳縣、通渭、碌曲、瑪曲、臨潭、卓尼、迭部、武山、張家川、清水、禮縣、西和、徽縣、宕昌、舟曲、康縣、鎮原、慶城、合水、正寧、信縣、靈台、莊浪等縣(自治縣)的縣城所在地為縣域中心城市,以及多個重點鎮(鄉),推動全省新型城鎮化相對均衡和整體發展。
重點鎮(鄉)名錄見附屬檔案一。
2、加快核心地區優先發展
(1)蘭州都市圈
蘭州都市圈是由1小時交通圈內的城鎮構築的城鄉一體化功能空間,包括蘭州新區,蘭州市、白銀市、定西市、臨夏州的市區(首府)和永登、紅古、永靖、東鄉、臨夏縣、臨洮、榆中等城區。
發揮蘭州的輻射帶動作用,建設我國西北內陸開發開放的戰略支撐區、西部傳統加工製造業轉型升級和承接東部產業轉移示範區、我國擴大向西開放的戰略平台、西北地區綜合交通樞紐和商貿物流中心、西北地區重要的科技研發和創新基地、引領全省跨越發展的核心區。
(2)天水都市區
天水都市區是以天水市中心城區、三陽川地區、甘谷城區、秦安城區為核心,構建的城鄉高度融合的一體化功能空間。加強都市區內部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功能共建共享,建設甘肅省東部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現代化中心城市、甘陝合作的核心門戶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物流貿易樞紐和文化節點城市。
(3)酒嘉都市區
酒嘉都市區包括肅州區、嘉峪關市區和金塔縣。推動酒泉、嘉峪關同城化發展,提升國際化和區域服務功能,發展壯大新能源、新能源裝備製造、現代高載能、農產品加工等特色產業。建設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的國際文化交往門戶,國家重要的新能源裝備製造基地及研發中心,全國區域性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
(4)平慶聯合都市區
平慶聯合都市區是以崆峒區、西峰區為核心,以華亭、崇信、涇川、寧縣、慶城、鎮原、四十里舖、安口、長慶橋、和盛、驛馬等城鎮為支撐的協同發展區域。是帶動甘肅跨越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承載隴東新型城鎮化的主要空間,推進甘陝區域合作的重要門戶,支撐省域副中心功能的城鄉一體化地域。加快構建由崆峒區、華亭、崇信組成的平涼都市區,和由慶城、西峰區、寧縣、長慶橋組成的慶-長產業城鎮密集帶。
  1. 城鄉居民點體系
1、城鎮規模等級結構
規劃期末,全省300-500萬人的大城市1個,50-100萬人的中等城市4個,20-50萬人的小城市13個,10-20萬人的小城市21個,5-10萬人的小城市25個,5萬人以下的小城市18個。
等級
城鎮人口
(萬人)
數量
城鎮
Ⅰ型大城市
300-500
1
蘭州市區(含新區,不含紅古區)
中等城市
50-100
4
酒嘉(含肅州區、嘉峪關市區)、天水市區(含秦州區、麥積區)、武威市區、平涼市區
Ⅰ型小城市
20-50
13
白銀市區(白銀區)、慶陽市區、張掖市區、金昌市區、定西市區、臨夏市、隴南市區、敦煌、榆中、隴西、甘谷、秦安、成縣
Ⅱ型小城市
10-20
21
高台、永昌、古浪、民樂、永登、會寧、臨洮、岷縣、臨夏縣、永靖、平川區、景泰、武山、靜寧、徽縣、禮縣、涇川、華亭、寧縣、環縣、鎮原
5-10
25
金塔、玉門、瓜州、臨澤、山丹、民勤、天祝、紅古區、皋蘭、靖遠、通渭、渭源、漳縣、康樂、廣河、和政、合作、夏河、清水、宕昌、西和、莊浪、慶城、華池、正寧
1-5
18
肅北、阿克塞、肅南、東鄉、積石山、臨潭、卓尼、迭部、瑪曲、碌曲、兩當、舟曲、張家川、文縣、康縣、靈台、崇信、合水
1、公共服務設施布局
加快推進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統籌安排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城鄉社會事業發展,建立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統籌城鄉,強化基層,加快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建設。規劃形成地區級服務中心、縣級服務中心、鎮鄉級服務中心、村級服務中心四級,作為各級政府合理安排公共服務設施的依據。
(1)地區級服務中心。在省域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地區中心城市統籌設定。重點保障中心城區城鄉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並滿足市州管轄範圍內各區縣城鄉居民對高等級服務的需求。
(2)縣級服務中心。在縣城及臨近人口密集地區、城鎮基礎和通達性好的建制鎮設定,以滿足0.5-1小時通勤圈的覆蓋範圍為標準。
(3)鎮鄉級服務中心。在人口大於1萬的鎮(含鄉集鎮),及人口規模不足但城鎮基礎和通達性好的鎮(含鄉集鎮)設定,以滿足10-30分鐘通勤圈的覆蓋範圍為標準。
(4)村級服務中心。包含中心村和行政村兩級。其中人口大於1000人(1000-3000人為宜,偏遠地區可降至300-500人)的設為中心村,其餘為行政村。以滿足5-10分鐘步行距離的覆蓋範圍為標準。
2、鄉村居民點布局
在台地和山地河谷地區,鼓勵農村居民點向鄉集鎮、大型新型農村社區集中。以交通便利、區位較好的農村居民點為依託,加大公共設施和基礎設施建設投放力度。
在沙漠綠洲地區,引導農民向集中居住點適度聚集,在交通便利、區位及基礎設施條件較好的行政村建設大型新型農村社區,推動多村共建中心村級服務設施。
在中低山等高度破碎地區,引導生態條件惡劣、空間過於分散的農村居民下山居住,選擇交通便利、區位較好的居民點建成大型新型農村社區,提供中心村級服務設施。
  1. 城鎮化支撐體系
1、產城融合發展
老工業基地城市要積極培育接續替代產業,完善城市配套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提升城市宜居環境,促進產業發展與城鎮化同步發展。
新產業園區要充分發揮產業平台對人口城鎮化過程的集聚帶動作用,建設職住相對平衡、功能較為完善的生活區,其中人口集聚規模較大且有條件的應以建設宜業宜居的中小城鎮為目標。
獨立工礦區在發展產業的同時,注重提升生活區宜居環境品質,完善生活服務功能,增強人口吸納能力,從傳統生產主導的礦區轉變提升為功能綜合的產城融合新區。
中小城市要發揮特色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特色農產品加工、特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促進人口的就地城鎮化,實現人口轉移、城鎮建設與產業聯動發展。
2、綜合交通體系建設
(1)建設“一二五”綜合運輸通道
“一走廊”為隴海-蘭新陸橋複合運輸走廊;“二通道”為包蘭青綜合運輸通道、西南綜合運輸通道(蘭渝、蘭成);“五聯絡線”為慶陽-平涼-天水-隴南、銀川-平涼/慶陽-西安、武威-中衛、定西-平涼-西安、嘉峪關-敦煌-格爾木運輸通道。
(2)完善鐵路線網
規劃形成“六射三聯”快速鐵路網。“六射”為蘭新二線、蘭州-張掖城際、寶蘭客專、蘭州-臨夏-合作城際、蘭渝鐵路、包蘭二線;“三聯”為慶陽-平涼-天水-隴南鐵路、武威-中衛鐵路、銀川-慶陽-西安鐵路。
規劃形成“五射三聯”普通鐵路網。“五射”為隴海線/平定-西平鐵路、包蘭線、蘭新線、蘭青-青藏線、蘭合鐵路;“三聯”為乾塘至武威南鐵路增建二線、寶雞-中衛、西寧-合作-成都鐵路。
建設白銀-蘭州新區聯絡線;建設慶陽至黃陵鐵路,開展陽平關-隴南-九寨鐵路的前期工作;新建華亭(安口)-崇信(銅城)-涇川運煤專線、靈(台)-長(慶橋)運煤專線等鐵路。新增敦煌-格爾木、鄯善—敦煌、哈密-額濟納、酒泉-航天城、天峻-嘉峪關、金昌-阿拉善右旗、龍崗-馬鬃山等鐵路,改造提升嘉峪關-策克鐵路、瓜州-敦煌鐵路。
(3)省域公路網路系統
完善“一環八射多聯”高速公路網。“一環”為蘭州高速公路環;“八射”為京藏高速東段、青蘭高速、連霍高速東段、蘭海高速、烏瑪高速南段、京藏高速西段、連霍高速西段、烏瑪高速北段;“多聯”為西寧-大通-武威-銀川、景泰-靖遠-會寧-甘谷、合作-岷縣-成縣、平涼-天水-成縣-隴南、張掖-西寧-合作、臨夏-循化-平安-西寧等高速公路聯絡線。
建設“八縱十一橫”普通國道網。“八縱”為G211、G212、G213、G215、G227、G247、G248;“十一橫”為G109、G307、G309、G310、G312、G316、G327、G338、G341、G344、G345。
(4)完善“一乾十二支多通用”民用機場布局
“1幹線”為蘭州中川機場。“12支線”指敦煌、嘉峪關、天水、張掖、金昌、慶陽、平涼、隴南、夏河、定西、武威、航天城等支線機場。適時啟動通用航空機場或直升機起降場(點)規劃建設。
(5)加快推進綜合交通樞紐建設
蘭州-白銀共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天水、酒泉-嘉峪關、平涼-慶陽建成為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張掖、金昌-武威、臨夏、合作、定西、隴南、敦煌、隴西、岷縣、成縣建成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
3、區域市政設施
實施差異化的水源建設策略。依靠骨幹供水工程解決大中城市生活生產用水,因地制宜採用集中式水源或分散式水源建設農村供水工程。建設“引哈濟黨”“引大濟黑”“引大濟西”、“引洮”二期、曲溪供水、白龍江引水等調水工程。
加強能源工程建設,推進電網750千伏主網架建設,最佳化330千伏配網,完成主網架從330/110千伏向750/330千伏的轉型升級。
  1. 資源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
1、水資源節約利用
規劃期末,全省用水量控制在125.63億立方米以內,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至28立方米左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0.60,水功能區達標率95%。統籌城鄉發展與水利建設,開發建設應“量水而行”,優先保障生活用水、大力推進農業節水、最佳化工業用水、彌補生態用水。
2、土地資源節約利用
合理安排全省各項城鄉建設用地和生態環境保護用地,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總量。引導城鎮集約發展,最佳化城鎮建設用地結構,減少城鎮發展對優質耕地、重要生態保護地區的影響。實施城鄉建設用地統一規劃和管理、嚴格執行城市規劃用地標準。
3、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
強化國家生態安全螢幕障功能,建立“五區一帶”(祁連山生態功能區、甘南-秦巴生態功能區、隴東生態功能區、內陸河流域生態功能區、河西山前緩衝帶)省域生態安全格局。建立城鎮化發展的環境保護紅線,預防和解決突出的民生型環境問題。
4、歷史與自然文化遺產保護
落實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要求,建立地域文化傳承與交流的重要平台,為省域範圍內地域文化特色的延續和傳承提供保障。形成以世界文化遺產地為品牌,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城鎮或村寨為核心,歷史性景點、古代遺蹟和近現代遺產為節點的泛文化遺產保護體系。
  1. 省域空間管制
1、管制分區
(1)禁止建設區
為範圍依法確定、區內嚴格禁止城鎮建設及與管制要素無關的建設行為的地區。包括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與緩衝區、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區域地表水系水體及重要水源保護區的一級保護區、區域重要生態建設與生態修復區、重大區域安全防治區、重要基礎設施防護區和基本農田。(附屬檔案二)
(2)限制建設區
為依法或由城鄉規劃確定、區內原則上禁止城鎮建設及與管制要素無關的建設行為的地區。按照國家規定需要有關部門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設項目在控制規模、強度下經審查和論證後方可進行。包括包括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風景名勝區的二級保護區、三級保護區、森林公園(附屬檔案七)、地質公園、濕地公園、水系的濱水保護地帶(濱河帶、濱庫帶)、飲用水源保護區的二級保護區和准保護區、一般農田、沙漠化荒漠化地區、城鎮綠化隔離地區、區域綠地等(附屬檔案二),還包括區域安全防治區和重要基礎設施外圍防護區。
(3)適宜建設區
為在城鄉規劃確定的空間增長邊界或規劃建設用地內可開展城鄉建設的地區。區內建設行為應依照城鄉規划進行。建設用地總量必須嚴格執行土地利用規劃要求。適宜建設區在保持建設用地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可設立一定程式調整具體的用地邊界,或者採用空間增長邊界與土地利用規劃協調,增加規劃的發展彈性。
(4)已有建設區
為規劃基期確定的已有城鎮建設用地的地區。應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調整城鎮用地結構,最佳化城鎮功能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完善設施配套,推動城市舊城區的功能提升。
2、空間管制實施措施
(1)實現省域空間綜合協調管理。整合相關規劃,在省政府層面統一整合土地利用、環境保護、城鎮體系、交通發展等規劃,設立部門統一協調標準,建立部門協作機制和信息化共享平台。
(2)完善空間管制實施機制。完善縣級及以上城市總體規劃人口與用地規模的省級聯席審查制度,實施規劃綱要審查空間管制一票否決制。將省域空間管制明確的強制內容作為法定規劃的重要技術依據,相關行業規劃落實和銜接本規劃的相關要求。
(3)明確強制性和引導性內容。各市、州、縣以城鎮體系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為下層次空間管制平台,依據本規劃,確立轄區內空間管制要求。落實“四線”管理要求:“藍線”管理水域用地,“綠線”管理林地和生態保護用地,“黃線”管理市政設施用地,“紫線”管理歷史文化保護區。
(4)實行差異化的績效考核制度。按照不同分區目標,實行差別化評價考核。在適宜建設區和限制建設區,強化經濟結構、質量效益、資源利用、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吸納人口等評價。在禁止建設區,實行生態保護優先的績效評價,不考核工業發展等指標。
  1. 分區實施指引
1、蘭-白-臨-定綜合城鎮簇群發展區
規劃期末,常住人口增長到1156.8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9.8%,城鎮人口為807萬人。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綜合城鎮簇群,支撐蘭州都市圈建設成為我國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西北內陸地區重要的生產要素和產品服務市場中心,帶動甘肅省整體發展水平提高。
強化“一核兩圈多極”中心-外圍式城鄉空間布局。
2、天-隴歷史文化與生態經濟綜合發展區
規劃期末,常住人口增長到618.8萬人,城鎮化率達到49.6%,城鎮人口為307萬人。通過都市區功能和空間整合,建設區域城鎮化核心地區。大力發展縣域特色經濟,推進以農業現代化、旅遊業等為支撐的本地城鎮化。
強化“一核兩心多點”點軸式城鄉空間布局。
3、酒-嘉向西開放門戶綜合發展區
規劃期末,常住人口增長到150.7萬人,城鎮化率達到81%,城鎮人口為122.1萬人。加快酒嘉一體化發展,構建高層及綜合功能體系,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中心城市、產業基地和交通樞紐。
以“一核一片”引領特色綠洲城鎮組群發展。
4、平-慶現代資源型城鎮提升發展區
規劃期末,常住人口增長到402.6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6.5%,城鎮人口為227.6萬人。以發展和消貧為導向,著重提高平涼都市區和慶長城鎮密集帶的承載和輻射能力,提升中小城鎮公共服務功能,扶持本地特色農業產業化,帶動本區城鎮化快速發展。
推進“一帶兩極多節點”城鎮空間布局。
5、絲路文明與生態資源特色發展區
規劃期末,常住人口增長到56.1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6.3%,城鎮人口為37.2萬人。對歷史文化與生態資源實施重點保護和有效利用。強化敦煌作為地區中心城市地位,支持敦煌建設國際文化旅遊名城和綠洲田園城市。
強化“一核四片”的綠洲型城鄉空間布局。
6、金-武綠洲生態城鄉統籌發展區
規劃期末,常住人口增長到249.4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7.3%,城鎮人口為142.7萬人。加快金昌-武威一體化建設,提升產業分工協作水平。加強流域協同治理和綠洲生態建設,實現城鄉統籌發展。
強化“兩心一帶多點”點狀集聚式城鎮空間布局。
7、張掖綠洲生態城鄉統籌發展區
規劃期末,常住人口增長到130萬人,城鎮化率達到61.8%,城鎮人口為80.4萬人。加強流域協同和綠洲生態建設,促進祁連山區、綠洲濕地以及下游地區的生態功能協調發展,將張掖建設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和生態產業基地。
構建“一心一帶一片”綠洲生態型城鎮空間結構。
8、甘南民族文化與生態經濟特色發展區
規劃期末,常住人口增長到61.8萬人,城鎮化率達到51.7%,城鎮人口為32萬人。提升合作市綜合中心服務功能,培育夏河成為國際化旅遊城市。加強同青海、四川等周邊同類型資源地區的合作開發,積極融入九寨溝、青海湖等西部精品旅遊線路。
強化“雙心雙軸”城鄉空間布局結構。
十、規劃實施保障
1、省際合作協調
與新疆加強通道建設與優勢資源開發合作,與陝西加強能源、旅遊資源開發與生態環境保護合作,與四川加強國家通道建設與特色產業合作,與青海加強流域治理、水資源協調和特色產業深度合作,與寧夏共築“向西開放”產業基地,加強能源開發合作,與內蒙古加強國際通道建設、能源與特色產業合作。
2、2020年行動計畫
推進核心地區快速發展,2020年前,編制完成“一圈三區”空間協調發展規劃,並由省政府指導實施,在規劃建設、產業發展、市場信息、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事業領域初步實現城鄉一體化;完善綜合交通運輸網路,實施城鎮基礎設施重點工程,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推進集中成片城市棚戶區改造,逐步將其他棚戶區、城中村改造統一納入城市棚戶區改造範圍,重點實施好白銀等8個地級市、玉門等4個縣市區資源型城市21.05萬戶棚戶區改造工程。到2017年完成棚戶區改造38.88萬戶約130萬人,基本完成城市棚戶區改造任務。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到2020年建成1000個以上的美麗鄉村示範村莊,60%以上的村莊達到環境整潔,基本實現安全飲水、通行政村道路硬化、危房改造的全覆蓋。
3、政策措施保障
(1)完善以城鄉規劃體系為核心的空間管理平台
由省政府主導,開展全省八個城鎮化分區的次區域規劃,指導各分區城鎮空間拓展、重大設施建設以及關鍵資源保護利用等,銜接市、縣、鄉鎮法定規劃編制。以本規劃為依據,以2030年為規劃期、2020年為近期,完善“市(州)域城鎮體系規劃-城市總體規劃-詳細規劃”規劃體系,並以法定規劃為核心,建立可操作、可考核的“多規合一”工作平台。加強村莊規劃建設管理。
(2)積極穩妥推進行政區劃最佳化調整
敦煌升格為地級市。合併酒泉、嘉峪關兩市。甘谷、秦安撤縣設區。隴西、成縣、華亭改市。臨夏市和臨夏縣合併。加強整合蘭州市中心城區與榆中縣、皋蘭縣發展,增設兩個市轄區。推動有條件的單市區省轄市向多區市轉變。對具備條件的鄉“撤鄉改鎮”,對現狀規模大、帶動能力強、發展潛力大的鎮探索設縣。
(3)加強對重點發展地區的水資源保障支撐
建立水資源動態評估制度。全面跟蹤監控重點流域、重點地區水資源量和質在時空分布和開發利用方面的情況,定期評估水資源保障水平、利用效率,統籌上下游水資源利用的經濟社會與生態環境效益,建立水資源調配體制動態評估與修正機制,確保流域、區域水資源調度管理與地方發展態勢相互匹配。
(4)創新規劃實施與管理體制
省人民政府制定空間管制的實施細則,作為審查地方城鄉規劃和重大建設項目選址的基本依據,並作為考核各地區城鎮化發展工作的重要內容,切實加強監管力度。完善規劃實施督察制度,對本規劃、各分區規劃、“一圈三區”全省核心地區空間協調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風景名勝區規劃等的實施加強監督、查處,及時糾正違反規劃的建設行為。
(5)健全規劃實施保障機制與政策
本規劃經國務院批准後,應制定《甘肅省城鎮體系規劃實施辦法》,並出台城鎮化配套政策,有序推進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按照中央統一部署,改革完善征地制度,規範開展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入市試點工作,逐步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建設用地市場,保障農民權益。建立跨部門的空間管理信息平台,為省人民政府推進城鎮化發展重大戰略部署提供高效、安全的空間信息服務保障。
甘肅省城鎮體系規劃(2013-2030年)
甘肅省城鎮體系規劃(2013-2030年)

附屬檔案一

重點鎮(鄉)名錄
市、州
重點鎮(鄉)
酒泉市
西洞、清水、航天、陽關、莫高、總寨、金佛寺、花海、鼎新、柳園、三道溝、七里
嘉峪關市
新城
張掖市
大滿、甘浚、沙井、新華、平川、南華、位奇、六壩、馬蹄藏族鄉
金昌市
河西堡、朱王堡、雙灣
武威市
黃羊、永昌、雙城、武南、張義、豐樂、泉山、西渠、紅沙崗、大靖、黃羊川、天堂、炭山嶺、松山
白銀市
劉川鄉、四龍、水川、郭城、水泉、紅水、中泉鄉
蘭州市
和平、夏官營、什川、忠和、青城
定西市
梅川、大草灘、馬營、內官、巉口、義崗、首陽、文峰、會川、玉井、新添、三岔、閭井
天水市
鴛鴦、灘歌、洛門、磐安、六峰、安遠、龍山、恭門、小天水、平南、東岔、大地灣、隴城、甘泉、麥積
臨夏州
桴罕、大河家、三甲集、鹽鍋峽、太極、達板、松鳴、河灘、蓮麓、土橋
甘南州
扎古錄、新城、冶力關、郎木寺、桑科鄉
隴南市
碧口、洛塘、安化、黃渚、陽壩、長道、鹽官、伏家、江洛、柳林、楊店鄉
平涼市
四十里舖、白水、玉都、什字、朝那、新窯、安口、策底、南湖、威戎、崆峒
慶陽市
肖金、驛馬、曲子、悅樂、太白、榆林子、周家鄉、長慶橋、和盛、南梁、平泉、孟壩

附屬檔案二

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
省級及以上自然保護區
序號
名稱
保護區範圍所在縣市
總面積
平方公里
保護區類型
級別
1
連城
蘭州市永登縣
479.3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國家級
2
興隆山
蘭州市榆中縣
333.0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國家級
3
民勤連古城
武威市民勤縣
3898.8
荒漠生態系統類型
國家級
4
太統-崆峒山
平涼市崆峒區
162.8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國家級
5
祁連山
武威、金昌、張掖
19870.0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國家級
6
張掖黑河濕地
高台、甘州、臨澤
411.6
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
國家級
7
鹽池灣
酒泉市肅北縣
13600.0
野生動物類型
國家級
8
安南壩野駱駝
酒泉市阿克塞縣
3960.0
野生動物類型
國家級
9
小隴山
隴南市徽縣、兩當縣
319.4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國家級
10
敦煌西湖
酒泉市敦煌市
6600.0
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
國家級
11
蓮花山
康樂縣
116.9
野生動物類型
國家級
12
敦煌陽關
酒泉市敦煌市
881.8
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
國家級
13
洮河
甘南州卓尼、臨潭、迭部、碌曲縣
2877.6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國家級
14
尕海-則岔
甘南州碌曲縣
2474.3
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國家級
15
白水江
隴南市文縣
1838.0
野生動物類型
國家級
16
安西極旱荒漠
酒泉市瓜州縣
8000.0
荒漠生態系統類型
國家級
17
太子山
臨夏州甘南州
847.0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國家級
18
漳縣珍稀水生動物
定西市漳縣
37.8
野生動物類型
國家級
19
金昌市芨芨泉
金昌市金川區
510.7
荒漠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20
成縣雞峰山
隴南市成縣
524.4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21
白龍江插崗梁
甘南州舟曲縣
1143.6
野生動物類型
省級
22
文縣白龍江大鯢
隴南市文縣
135.8
野生動物類型
省級
23
黃河首曲濕地
甘南州瑪曲縣
2034.0
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24
隴西仁壽山
定西市隴西縣
5.2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25
肅北馬鬃山北山羊
酒泉市肅北縣
4800.0
野生動物類型
省級
26
白龍江阿夏
甘南州迭部縣
1355.4
野生動物類型
省級
27
岷縣水生生物
定西市岷縣
11.2
野生動物類型
省級
28
多兒
甘南州迭部縣
552.8
野生動物類型
省級
29
瑪曲青藏高原土著魚類
甘南州瑪曲縣
274.2
野生動物類型
省級
30
子午嶺
慶陽市華池、合水、正寧、湘樂
2421.1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31
金塔縣沙棗園子
酒泉市金塔縣
1634.0
荒漠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32
玉門市南山
酒泉市玉門市
1529.0
野生動物類型
省級
33
安西縣疏勒河中下游
酒泉市瓜州縣
3242.0
荒漠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34
武都區裕河金絲猴
隴南市武都區
749.4
野生動物類型
省級
35
岷縣雙燕
定西市岷縣
640.0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36
白銀市崛吳山
白銀市平川區
37.1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37
白銀市哈思山
靖遠縣
84.0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38
秦州大鯢
天水市秦州區
23.5
野生動物類型
省級
39
景泰黃河石林
白銀市景泰縣
30.4
地質遺蹟類型
省級
40
博峪河
甘南州舟曲縣、隴南市文縣
615.5
野生動物類型
省級
41
康縣大鯢
隴南市康縣
102.5
野生動物類型
省級
42
敦煌雅丹地質遺蹟
酒泉市敦煌市
398.4
地質遺蹟類型
省級
43
玉門市昌馬河
酒泉市玉門市
682.5
荒漠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44
劉家峽白堊紀恐龍足印群
臨夏州永靖縣
15.0
古生物遺蹟類型
省級
45
鐵木山
白銀市會寧縣
14.0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46
壽鹿山
白銀市景泰縣
113.3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47
昌嶺山
武威市古浪縣
36.8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48
東大山
張掖市甘州區
50.5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49
大蘇乾湖
酒泉市阿克塞縣
86.0
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50
小蘇乾湖
酒泉市阿克塞縣
19.0
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51
乾海子候鳥
酒泉市玉門市
6.7
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52
貴清山
定西市漳縣
11.1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53
尖山
隴南市文縣
100.4

省級
54
禮縣香山
隴南市禮縣
113.3
森林生態系統類型
省級
55
黑河
隴南市兩當縣
35.0

省級
56
黃河三峽濕地
臨夏州永靖縣
195.0

省級
省級及以上風景名勝區
序號
名 稱
所在市州
級別
1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
天水市
國家級
2
崆峒山風景名勝區
平涼市
國家級
3
鳴沙山-月牙泉風景名勝區
酒泉市
國家級
4
興隆山風景名勝區
蘭州市
省級
5
焉支山風景名勝區
張掖市
省級
6
馬蹄寺風景名勝區
張掖市
省級
7
馬牙雪山-天池風景名勝區
武威市
省級
8
貴清山-遮陽山風景名勝區
定西市
省級
9
龍泉寺-五龍山風景名勝區
平涼市
省級
10
蓮花颱風景名勝區
平涼市
省級
11
雲崖寺風景名勝區
平涼市
省級
12
官鵝溝風景名勝區
隴南市
省級
13
三灘風景名勝區
隴南市
省級
14
萬象洞風景名勝區
隴南市
省級
15
松鳴岩風景名勝區
臨夏州
省級
16
太子山風景名勝區
臨夏州
省級
17
黃河三峽風景名勝區
臨夏州
省級
18
冶力關風景名勝區
甘南州
省級
19
郎木寺風景名勝區
甘南州
省級
20
渭河源風景區
定西市
省級
21
肅南-臨澤丹霞地貌名勝區
張掖市
省級
22
雲屏風景區
隴南市
省級
23
石海風景區
臨夏州
省級
24
小崆峒風景名勝區
慶陽市
省級
省級及以上森林公園
序號
名 稱
隸屬
所屬行政區域
面積
(平方公里)
級別
1
吐魯溝國家森林公園
市屬
永登縣
58.47
國家級
2
石佛溝國家森林公園
縣屬
七里河區
63.73
國家級
3
松鳴岩國家森林公園
省直
和政縣
26.67
國家級
4
雲崖寺國家森林公園
縣屬
莊浪縣
148.93
國家級
5
徐家山國家森林公園
市屬
城關區
1.73
國家級
6
貴清山國家森林公園
縣屬
漳縣
82.00
國家級
7
麥積國家森林公園
省直
天水市
92.00
國家級
8
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縣屬
成縣
42.00
國家級
9
渭河源國家森林公園
縣屬
渭源縣
79.33
國家級
10
天祝三峽國家森林公園
縣屬
天祝縣
1386.67
國家級
11
冶力關國家森林公園
省直
卓尼縣、臨潭縣
794.00
國家級
12
官鵝溝國家森林公園
市屬
宕昌縣
419.93
國家級
13
沙灘國家森林公園
省直
舟曲縣
301.40
國家級
14
臘子口國家森林公園
省直
迭部縣
485.60
國家級
15
大峪國家森林公園
省直
卓尼縣
270.13
國家級
16
小隴山國家森林公園
省直
天水市
196.73
國家級
17
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
縣屬
文縣
143.40
國家級
18
周祖陵國家森林公園
縣屬
慶城縣
6.13
國家級
19
壽鹿山國家森林公園
縣屬
景泰縣
10.87
國家級
20
大峽溝國家森林公園
縣屬
舟曲縣
196.73
國家級
21
蓮花山國家森林公園
省直
康樂縣、臨潭縣
48.73
國家級
22
下巴溝森林公園
省屬
合作市
45.47
省級
23
車巴森林公園
省屬
卓尼縣
34.80
省級
24
卡車森林公園
省屬
卓尼縣
144.67
省級
25
羊沙森林公園
省屬
臨潭縣
53.93
省級
26
三黃谷森林公園
省屬
清水縣
29.33
省級
27
臥牛山森林公園
省屬
武山縣
55.33
省級
28
太陽山森林公園
省屬
北道區
4.00
省級
29
興隆山森林公園
省屬
榆中縣
320.73
省級
30
蘭州北山鳳凰台森林公園
省屬
蘭州市
2.20
省級
31
城關區蘭山森林公園
市屬
蘭州市
4.33
省級
32
張掖森林公園
市屬
張掖市
8.00
省級
33
合作森林公園
市屬
合作市
5.93
省級
34
關山林業總場蓮花台森林公園
市屬
華亭縣
346.67
省級
35
合水林業總場夏家溝森林公園
市屬
合水縣
275.33
省級
36
天水市滲金山森林公園
市屬
秦州區
4.60
省級
37
正寧林業總場調令關森林公園
市屬
正寧縣
93.00
省級
38
敦煌市陽關沙漠森林公園
縣屬
敦煌市
16.67
省級
39
會寧縣東山森林公園
縣屬
會寧縣
7.67
省級
40
會寧縣鐵木山森林公園
縣屬
會寧縣
74.73
省級
41
西固區關山森林公園
縣屬
西固區
6.00
省級
42
西固區石頭坪森林公園
縣屬
西固區
1.00
省級
43
城關區五一山森林生態旅遊區
縣屬
蘭州市
0.87
省級
44
安定區西岩山森林公園
縣屬
安定區
2.00
省級
45
隴西縣仁壽山森林公園
縣屬
隴西縣
4.00
省級
46
臨洮縣嶽麓山森林公園
縣屬
臨洮縣
1.33
省級
47
岷縣二郎山森林公園
縣屬
岷縣
0.47
省級
48
秦安縣鳳山森林公園
縣屬
秦安縣
16.00
省級
49
武山縣老君山森林公園
縣屬
武山縣
1.87
省級
50
甘谷縣尖山寺森林公園
縣屬
甘谷縣
14.93
省級
51
清水縣溫泉森林公園
縣屬
清水縣
7.07
省級
52
肅南縣馬蹄寺森林公園
縣屬
肅南縣
13.33
省級
53
山丹縣焉支山森林公園
縣屬
山丹縣
287.87
省級
54
甘州區黑河森林公園
縣屬
甘州區
3.73
省級
55
民樂縣海潮壩森林公園
縣屬
民樂縣
160.40
省級
56
天祝縣冰溝河森林公園
縣屬
天祝縣
93.13
省級
57
和政縣南陽山森林公園
縣屬
和政縣
9.33
省級
58
臨夏市南龍山森林公園
縣屬
臨夏市
3.33
省級
59
崆峒區太統森林公園
縣屬
崆峒區
144.67
省級
60
崆峒區北山森林公園
縣屬
平涼市
10.67
省級
61
崇信縣五龍山森林公園
縣屬
崇信縣
72.00
省級
62
華池縣雙塔森林公園
縣屬
華池縣
2.13
省級
63
環縣老爺山森林公園
縣屬
環縣
15.67
省級
64
慶陽市巴家咀森林公園
縣屬
慶陽市
2.60
省級
65
碌曲縣則岔森林公園
縣屬
碌曲縣
213.27
省級
66
兩當縣靈官峽森林公園
縣屬
兩當縣
47.33
省級
67
康縣白雲山森林公園
縣屬
康縣
21.53
省級
68
永靖縣巴米山森林公園
縣屬
永靖
83.33
省級
69
鎮原縣潛夫山森林公園
縣屬
鎮原縣
1.13
省級
70
靖遠縣哈思山森林公園
縣屬
靖遠縣
41.80
省級
71
靖遠縣法泉寺森林公園
縣屬
靖遠縣
3.93
省級
72
通渭縣鹿鹿山森林公園
縣屬
通渭縣
34.53
省級
73
漳縣泰山森林公園
縣屬
漳縣
7.07
省級
74
雲鳳山省級森林公園
縣屬
張家川縣
58.00
省級
75
華亭縣米家溝森林公園
縣屬
華亭縣
146.67
省級
76
迭部縣扎尕那森林公園
縣屬
迭部縣
344.00
省級
77
白水江博峪森林公園
縣屬
文縣
443.33
省級
78
秦州區繡經山森林公園
縣屬
秦州區
4.80
省級
79
舟曲縣拉尕山森林公園
縣屬
舟曲縣
13.53
省級
80
塔坪山森林公園
縣屬
隴西縣
2.53
省級
81
雲屏三峽森林公園
縣屬
兩當縣
96.67
省級
82
東華池森林公園
縣屬
華池縣
85.00
省級
83
永昌豹子頭森林公園

永昌縣

省級
84
雲莊寺森林公園

永昌縣

省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