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口硨磲

瓷口硨磲

瓷口硨磲(學名:Hippopus porcellanus):最大長度可達40厘米。邊緣有無數的觸手。外殼潔淨,一般是白色的。它的俗名也因此而得。俗名”china clam“中的china不是指中國,而是指瓷白色的意思。它們在幼年期貝殼呈扇形,兩片貝殼鉸合部位大約占到體長的一半,而且隨著體型的增長,鉸合部位也在不斷的增加。鉸合部最終可達體長的三分之一,貝殼因此能夠張開非常大的角度。和硨蚝一樣,瓷口硨磲往往比較肥胖。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帛琉和菲律賓。

基本介紹

名稱溯源,形態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保護級別,

名稱溯源

瓷口硨磲外殼潔淨,一般是白色的。它的俗名也因此而得。俗名”china clam“中的china不是指中國,而是指瓷白色的意思。它們在幼年期貝殼呈扇形,兩片貝殼鉸合部位大約占到體長的一半,而且隨著體型的增長,鉸合部位也在不斷的增加。鉸合部最終可達體長的三分之一,貝殼因此能夠張開非常大的角度。和硨蚝一樣,瓷口硨磲往往比較肥胖。

形態特徵

瓷口硨磲的外形類似硨蚝,但在小的時候其外殼比硨蚝更薄和更平滑。 都有圍繞向內的光圈,邊緣有無數的觸手。最大長度可達40厘米。套膜只伸展到貝殼邊緣,並不向外擴張。吐水口也是低平的圓錐狀,口部呈圓形。然而,吸水口與硨蚝不同,有明顯的交錯的觸手。
貝殼套膜的顏色主要是棕黃色或橄欖綠色,有奶白色的或金色點狀花紋和細條紋。有些套膜更是呈灰色。它們還普遍的具有半透明或無顏色區域。由於貝殼外部常被其它生物所覆蓋,因此在野生環境中,大一點的個體就無法識別其貝殼上的特徵了。它們的兩片貝殼之間鉸合部分很長,一般都能超多貝殼長度的1/2,有些較大的甚至能接近2/3。這使得貝殼的口可以張得很大。貝殼的弧度也很大,即使很小的硨磲也非常肥壯。
貝殼有典型的5-7個褶皺,其中5-6個褶皺形狀比較完整。這些褶皺角度很低,而且沒有鱗甲,所以它們有時看起來很像扇硨磲。因此,儘管屬同種,但它們的貝殼形態與其它硨磲相差許多。貝殼的上邊緣有5-6個向內扣的指狀彎曲,內緣光滑,與對應的另一邊形狀相同。當它們需要閉合時可以關閉得非常嚴實。而且,和硨蚝一樣,瓷口硨磲的絲足附著也很弱,只在體型很小時才吸附底基,體型大了以後就不再吸附了。因此,它們在幼年時,絲足凹口就很小,甚至封閉,成年後幾乎完全封閉。絲足凹口周圍同樣有很多小的指狀或齒狀突起。
貝殼的兩瓣是對稱的,能夠緊緊的閉合。貝殼的頂部是向內扣的手指狀,但它們在幼年期形態是接近方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才逐漸變圓弧形。這些內扣的手指狀一般有8-12個。絲足凹口位於貝殼的底部,幼年的個體凹口非常小或根本沒有,而且可能會短期後完全關閉。這是意料之中的,因為硨磲一般在幼年期保持僅1周的吸附時間,或者根本不吸附,長大後根本不吸附底基。絲足凹口的周圍也很獨特,有許多交錯的手指狀突起。

棲息環境

通常生活在礁岩區平坦的有海草的沙質底基上,瓷口硨磲一般不會附著在底基上,它們也會在潮間帶中6米深度的地方找到。然而,瓷口硨磲的分布範圍遠遠小於硨蚝,原始生長地僅限於印尼東部,菲律賓南部,帛琉和巴布亞紐幾內亞,馬來西亞。由於被過度捕撈,在這些原產地已經很難發現了。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帛琉和菲律賓。
瓷口硨磲分布圖瓷口硨磲分布圖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