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棺葬與古代東亞文化交流研究》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黃駱市博物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瓮棺葬與古代東亞文化交流研究
-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黃駱市博物館
- ISBN:9787030570048
- 類別:考古學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03
《瓮棺葬與古代東亞文化交流研究》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黃駱市博物館。
《瓮棺葬與古代東亞文化交流研究》是2018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黃駱市博物館。內容簡介為進一步發掘黃驊郛堤城瓮棺葬群在古代東亞瓮棺葬系統中的重要意義,更好地對其開展研究...
5·《中國古代の鐵器研究》日文版(61萬字,獨著),(日本)同成社,2009年2月。6·《中國初期青銅器文化の研究》日文版(40萬字,兩主編之一及主要執筆者),(日本)九州大學出版會,2009年2月。7·《東亞的瓮棺墓·中國卷》韓文版(30萬字,主編及執筆者之一),韓國國立羅州文化財研究所,2010年6月。8...
7天葬 天葬是一種源於崇天觀的喪葬形式,其根本思想是“靈魂升天”。是中國藏文化中最高禮節的喪葬形式。其他信息 此外還有一些不太常見的喪葬方式,但無非是上述某種主要類型的變種或延伸,如塔葬、崖葬、瓮棺葬、懸棺葬、地面葬、水火結合葬、火土結合葬等等。
黃驊郛堤城瓮棺葬群人骨鑑定工作,為測定性別、年齡、病理、族屬和進一步了解瓮棺葬的文化內涵,為瓮棺葬制度的研究,了解古代居民的健康狀況、勞動分工及古代東亞地區文化交流與傳播情況等提供更多詳實資料和基礎數據。保護措施 1982年7月23日,郛堤城遺址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河北省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
朱開溝遺址的墓葬,除用日常生活器皿三足瓮、大袋足鬲等埋葬未成年孩子的瓮棺葬外,在相當夏代較早的地層中還出現男女合葬墓,男子仰身直肢,女子側身屈肢面向男子;從相當夏代稍晚一點的地層中,在墓葬中就出現了男女多人合葬墓,男性在中間,兩側2層台上各有一個側身屈肢面向男性的少女,有的少女埋在男性腳下...
石家河文化晚期,普遍實行瓮棺葬。在天門石家河的肖家屋脊遺址發現了77座瓮棺葬。其中有一座瓮棺的形制特別大,隨葬玉器特別多,達到56件,其數量幾乎相當於其它所有瓮棺內玉器的總合,其質量更比其它瓮棺葬內的玉器要好的多。這就表明,聚落內部的財富分配出現了劇烈的兩極分化。石家河聚落的居民,對財富的分配...
61. 《石家河文化晚期的瓮棺葬研究》,獨著,《四川文物》2005年第3期,第22-26頁。62. 《界限與共享:龍脊壯族社會空間模式分析》,獨著,《首屆中國與東南亞民族論壇論文集》,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2月,第75-85頁。63. 《長江中游地區新石器時代自然環境變遷研究》,獨著,《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4年第...
8、土坑墓與瓮棺葬 9、玉器 10、祭祀與禮 11、東亞文化底層夷文化 二、夏與青銅時代遊牧文化 1、青銅器與青銅技術 2、綿羊與羊毛製品 3、黃牛與牛奶 4、馬與馬車 5、小麥 6、磚 7、支石墓、墓道與火葬 8、金器 9、戰爭與戎 10、天與帝 11、中國文化表層夏文化 第四章 蒙古人種與印歐人種:體質人類學...
從出土遺物和地層堆積來看,發現的墓葬和瓮棺葬可能為仰韶文化早期遺存(東莊類型)。清理多人二次埋葬坑1座,平面呈近橢圓形,坑邊線不明顯,最長徑約4.4米,人骨放置零亂,整體無明顯規律。在坑東北角清理集中埋葬顱骨27個,整個坑內至少有54個顱骨,局部區域有肢骨密集分區的情況,這種現象可能說明了當時在埋...
古環境變遷的活化石——北窯舊石器遺址 22 新石器時代 裴李崗文化時期 原始農業的“火種”——寨根遺址 25 仰韶文化時期 華夏史前文明承襲過渡的見證——王灣一二期遺址 26 河洛地區的文明之光——妯娌遺址 27 瓮棺“伊川缸”發源地——土門遺址 28 黃河沿岸文化發展的實證——鹽東遺址 30 多元文化匯河洛,時空...
王灣第一期文化,墓葬種類包括長方形豎穴墓、小口尖底瓶葬、瓮棺葬和二層台豎穴墓。通常成人葬式為單身仰臥直肢葬,頭向西北,絕大部分墓葬均無隨葬品。人頭骨塗朱現象比較普遍。王灣第二期文化,主要長方形豎穴墓,埋葬習俗與第一期基本相同,隨葬品一般不豐富,仍見頭骨塗朱者,並發現俯身直肢葬,其中一座雙手...
文物部門曾於1976~1981年對該遺址進行過初步發掘,發現有房址、灰坑以及土坑墓、石槨墓、瓮棺葬等,出土陶、玉、石器等數百件,尤以磨製玉器十分精細,頗具特色,其原料主要為墨玉和玉髓,器類有刀、鐮、斧、鉞、鏟、璇璣、璜、牙璋、人面形雕像等。並發現了古城址。石峁遺址玉器的出土可上溯至20世紀二三十...
土門遺址共出土缸完整的15件,全為泥質紅陶,上腹端,或沿下往往有3一9個為數不等的鷹嘴狀泥紐,器身有的素麵,有的施刻劃紋,底部和下腹部都有一鑿孔。其用途為瓮棺葬具。出版書籍 2015年10月,李廣欣編著的名勝古蹟史志類書稿《伊川十八記》裝訂成冊,該書分為古文化遺址、古名賢祠墓、古寺廟三卷18篇。
西王村遺址,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風陵渡鎮西王村西南側黃河北岸一級台地上,是一處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也是仰韶文化的特殊類型“西王村類型”文化遺存。西王村遺址東西長約350米,南北約300米,總面積約10.5萬平方米,發掘面積385平方米,分為南北兩區。遺蹟現象包括仰韶早期灰坑和瓮棺葬以及仰韶晚期、龍山時期...
美國人類學者Dezso Benedek更從兩地墓葬都采“瓮棺葬”,認為兩地應有共同起源,只因後來蘭嶼與巴丹被劃為兩個國家而被迫分隔。蘭嶼第一位博士生、台灣師範大學地理所博士生董恩慈說16世紀以來,巴丹島歷經西班牙、美國、菲律賓等國治理,西化程度較高,蘭嶼則相對位處台灣外海邊陲,保留較多傳統文化。關鍵地位 香港《...
北方中戰國墓及遺址在高碑店鎮北方中村磚瓦廠北面,面積60000平方米,是由磚廠使土發現的,出土器物有尖首刀幣、加砂紅陶釜、灰陶豆、銅箭鏃,還有瓮棺葬。距地表80厘米是較晚的一處墓群。出土文物有邢窯瓷碗和裝有銅錢的骨灰罐。銅錢最早的有開元通寶,其餘都是北宋錢。同時出土的還有遼代瓷碗,這種瓷碗在這一...
魏晉南北朝時期墓葬分布密集,疊壓打破關係複雜,最多存在四次打破的現象。墓室形制可分為豎穴墓、豎穴洞室墓、豎穴偏室墓和甲字型墓四大類型。根據墓室形制、葬具及對遺骸的處理方式,豎穴墓又可分為瓮棺墓、磚室墓、土坯棺墓、豎穴雙室墓、長斜坡墓道豎穴墓五個次級類型。元明時期墓葬 元明時期墓葬形制為圓角長...
歷史文化 古滇國 河泊所遺址進行發掘工作時,發現西漢中期以前至西周時期的瓮棺、房屋、灰坑、灰溝等眾多遺蹟;出土“滇國相印”等一系列封泥,及大量陶釜、玉石等考古資料。其中,“滇國相印”封泥的出土,從實物史料上證實了古滇國的存在。古滇國是雲南歷史上創造過燦爛文明的古王國,疆域主要在以滇池為中心的...
蕭繹所繪《職供圖》,即是此一時期南朝與周邊地區及國家政治、經濟、文化的一個縮寫和象徵。在古代中國,職貢圖用來記載少數民族進貢的情形,亦即外國及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向朝廷進貢的紀實圖畫。蕭繹的《職貢圖》為現存最早的職貢圖,創作於526年—539年間。蕭繹是梁武帝的第七子,當時南朝與各國友好相處,來朝貢的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