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2007年7月,在友誼路基本建設過程中發現10座磚室墓,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即對其進行了清理,該批墓葬為新疆地區考古已發現的唯一的磚室墓群,年代為魏晉十六國時期。
2010年,在博物館建設過程中,於2007年發掘的墓葬東側再次發現五座磚室墓。
2021年9月至2022年6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庫車市友誼路墓群保護性設施建設項目進行了考古發掘,共清理出墓葬約500座,年代分別屬於春秋戰國、魏晉南北朝、唐以及元明4個時期。出土遺物約1600餘件,在發掘區西邊清理出一段龜茲故城東牆和護城河,基本確定了東城牆的範圍和走向。
遺址特點
地理位置
庫車友誼路墓群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市(原庫車縣)新城區與烏恰鎮結合部的友誼路南段。南鄰天山路,北連文化路。龜茲故城東牆位於墓群西部。
磚石墓
庫車友誼路墓群是新疆唯一的磚室墓群,深埋於地下7~10米的沙礫層之中,共有15座磚室墓,年代在晉十六國時期,可分為豎穴單室磚墓、斜坡墓道單磚室和斜坡墓道前後雙室3種。墓室多次使用,內部葬入多個墓主。墓室內有撒五銖錢的習俗,也有口含、手握錢幣的現象,隨葬品豐富。這批墓葬等級較高,墓葬主人可能是深受傳統漢晉文化影響的龜茲貴族,或是居住在龜茲地區的屯戍軍吏或河西移民。墓門、甬道、墓室、耳室均使用青磚和紅磚砌築,墓門上有照牆,部分門楣上雕著天鹿、玄武、白虎、朱雀等神獸紋樣,墓葬形制與酒泉、嘉峪關一帶的魏晉壁畫墓、敦煌的佛爺廟灣墓地及祁家灣墓地等磚室墓葬相似。
春秋戰國時期墓葬
春秋戰國時期墓葬集中分布於2021年發掘區西南部,墓室上部多被破壞,部分人骨疊壓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地層下。墓室較小,形制為圓角長方形豎穴。填土戈壁砂礫土。葬式以單人側身屈肢一次葬為主。
魏晉南北朝時期墓葬
魏晉南北朝時期墓葬分布密集,疊壓打破關係複雜,最多存在四次打破的現象。墓室形制可分為豎穴墓、豎穴洞室墓、豎穴偏室墓和甲字型墓四大類型。根據墓室形制、葬具及對遺骸的處理方式,豎穴墓又可分為瓮棺墓、磚室墓、土坯棺墓、豎穴雙室墓、長斜坡墓道豎穴墓五個次級類型。
元明時期墓葬
元明時期墓葬形制為圓角長方形豎穴。葬式均為單人仰身直肢一次葬。頭向北,面向西,雙手多置於腹部。無隨葬品。如M152,位於發掘區南部偏西。北鄰M168,南鄰M175。墓室形制平面略呈橢圓形,長徑2.2米、短徑0.98米、深0.7米。墓向9度。墓底葬一人,為成年女性。仰身,雙臂彎曲置於胸前,下肢平直擺放。
文物遺存
庫車友誼路墓群隨葬品豐富多樣,多為生活用品,如釉陶罐、銅鏡、包金鐵簪、鐵刀、剪輪五銖和龜茲小錢等。
主要展覽
原址博物館
博物館在原址基礎上建設,展廳面積約4259平方米。展廳內共展示15座已經發掘出完整樣貌的磚室墓。為便於參觀,博物館展廳內鋪設了設計精緻且較為寬闊的參觀步道及玻璃防護圍擋,同時用圖片展板及數位化內容展陳的方式展示出土文物。在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後,觀眾可以看到“魏晉·龜茲”“全息劇場”“事死如生”“技藝商貿”等展示。
文物價值
庫車友誼路墓群的發掘豐富地展現了古代龜茲地區的文化習俗和社會生活,以及它與西域各城郭乃至中原地區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事實。庫車友誼路墓群是新疆首次在塔里木沙漠北緣發現和中原地區關係密切的晉十六國墓葬,對準確闡明漢晉時期中央政權對西域的管理及西域各城邦之間政治、經濟、文化關係,有重大考古價值。
保護措施
所獲榮譽
庫車友誼路墓群入選200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庫車友誼路墓群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縣友誼路南段。
交通信息
自駕: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庫車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庫車友誼路墓群,路程約4.5千米,用時約12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