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特連桿

瓦特連桿

“瓦特連桿”最初是由英國傳奇發明家兼工程師詹姆斯-瓦特所發明的。別克威朗採用這種結構用於扭力梁懸架上, 以此來減少後輪側向力對車輪前束的影響。也減少了在轉彎時側向力產生的離心,使兩側車輪受力始終與路面保持最適宜的接觸,達到最佳的附著力。一方面提高了車輛的駕乘舒適性,也加強了車輛循跡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瓦特連桿
  • 外文名:Watt link
  • 發明者:詹姆斯-瓦特
  • 用途:用於扭力梁懸架上
  • 作用:平衡兩邊車輪上的這些離心力
  • 隸屬機:機械連桿類六桿運動鏈

瓦特連桿
1-中央控制臂
這個由一套三鏈桿組成的中央控制臂被安置在一個鋁製方形封蓋後方,當控制臂被從左邊推動,它就向右邊拉動,反之亦然。這樣的話,車子的動力就在左右輪中得到了很好的平衡。
2-彈簧與減震器
彈簧與減震器相互分離。這樣的設計不僅提供了更緊湊的結構而且還創造出額外的空間,為日後諸如安裝電力驅動所用的電池留出了空隙。
此圖賓士B級車的後懸架此圖賓士B級車的後懸架
3-橫樑
這根橫樑在中央控制臂與車體之間起到了固定連線的作用。
4-瓦特連桿
當汽車在轉向的時候,離心力會作用在車輪上。瓦特連桿的作用就是平衡兩邊車輪上的這些離心力,將這些力反轉到另一邊。這樣,兩邊車輪就能始終與路面保持最適宜的接觸,而汽車在轉向時也就能變得更加靈活。配備了歐寶專利技術的瓦特連桿之後,從實際的操控效果來看,完全不亞於配備普通獨立懸掛的後軸車型。
5-扭力桿
扭力桿保證了汽車在轉向時,垂直作用力能夠被平均地分配作用到兩個後輪。這是通過輪軸的輕微扭曲(扭矩)來完成的,其自身的特性讓這個過程成為了可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