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特·羅伯特·多恩伯格,二戰時期著名火箭專家,在軍械局領導研製火箭和飛彈武器方面作出了傑出貢獻。他1895年9月6日出生在德國黑森州吉森城,先後獲得騎士勳章以及11枚其它軍功勳章,1943年,他被授予德國最高勳章。多恩伯格曾長期為納粹德國的戰爭服務,為其研製了先進的殺傷性武器,對盟軍造成了傷害。但作為卓有成就的科學家,他的名字在科學發展史上仍然會占有重要一頁,他的研究成果仍然屬於全人類。
基本介紹
- 本名:瓦爾特·羅伯特·多恩伯格
- 所處時代:近代德國
- 民族族群:日爾曼人
- 出生地:德國黑森州吉森城
- 出生時間:1895年9月6日
- 主要成就:獲得騎士勳章以及11枚其它軍功勳章
簡介,火箭學會,多恩伯格,納德豪森工廠,50年代後期,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後世影響,
簡介
1895年9月6日出生在德國黑森州吉森城。少年時代在本地上學,1911年到1914年間,在吉森學院讀書,1914年應徵入伍,在陸軍服役。後被派往柏林工業大學深造,攻讀機械工程專業,1930年獲得了碩士學位。然後回到軍械局,接受領導研製火箭武器的任務,當時他是一名陸軍上尉。1930年到1932年間,多恩伯格擔任固體推進劑火箭和液體推進劑火箭研製部門的負責人。1935年他獲柏林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學位。1936年到1945年間,任佩內明德火箭研製中心和試驗基地的司令官,全面負責軍械局的火箭研製、生產和部隊訓練。從1944年起,他還擔任德國國防軍三軍飛彈計畫的司令官,兼任德國飛彈研製委員會主席,總管軍事和技術工作,負責所有V型火箭武器系列和地空彈的研製和採辦任務。
火箭學會
早在1927年,德國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研究火箭的學術性組織——火箭學會。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的空軍和海軍逐漸重視火箭飛彈武器,並各自進行研製工作。由於缺乏統一的領導,三軍之間出現了各搞一套的混亂局面。因此,德國當局採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第一個措施就是擴大多恩伯格的職權,明確規定,他既是佩內明德火箭研製中心和試驗基地的司令官,又是三軍火箭武器裝備研製與採辦的負責人。佩內明德實際上是一個軍事基地,一切大權都由多恩柏格一個人獨攬。從1943年開始,他向最高司令部司令員匯報。到1944年,他直接向帝國元首匯報。他一直連任司令官近15年。
多恩伯格
多恩伯格曾說:“我當時並不追求很理想的火箭,能上天就行。”多恩伯格領導研製的第一枚V—1型火箭是一個實驗型號,並無任何軍用價值。多恩伯格領導研製的V—1型火箭,是世界上第一個無人駕駛的巡航式飛行器,鑒於英國大量裝備戰鬥機,使德國襲擊英國的轟炸機損失日益慘重,多恩伯格決定加速V—2火箭的研製進度,較快地完成了定型工作,使德國當局得於1942年底下令大量生產。V—2型火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使用最多的超音速近程地地彈道飛彈。
在V—2火箭第四次試射成功時,多恩伯格說:“可以認為,我們已把火箭射入宇宙空間,並且首次使用了宇宙空間作為地球上兩點的橋樑。我們已證明火箭推進對宇宙航行是切實可行的,這在科學技術史上有著決定性的意義。除了陸路、海上和空中交通外,現在還可加上無限遼闊的宇宙空間作為未來洲際航行的一個新領域,這是宇宙航行新紀元的曙光!”1944年9月8日,在荷蘭的海牙市郊區,進行V—2首次實戰發射,偷襲倫敦。前後向倫敦共發射了約1000枚,後在二戰末期,向倫敦發射了2000枚。當時,V—2火箭用於摧毀城市、港口等目標。
納德豪森工廠
在靠近哈爾茨山脈的納德豪森工廠,每天可生產30枚V—2。多恩伯格看到了盟軍加強空中力量的趨勢,決定放慢V—2火箭增大射程的研究,抽調大批人員,把研製“瀑布”地空彈的任務列為優先項目。
在1930年德國陸軍開始研製近代軍用火箭的時候,沒有多少可供參考的現成經驗。雖然俄國的齊奧爾科夫斯基、美國的哥達德和德國的奧伯特等先輩的研究成果,已經引起世界各國一些科學家對火箭的興趣,但沒有一個火箭研究小組能提供可靠的研究成果和科技資料,更沒有現成的發動機和制導系統的產品可供借鑑。
那時,多恩伯格已認識到,火箭的發展在航空和火炮領域內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因此,同意陸軍和空軍分別建立各自的飛彈試驗站。陸軍飛彈試驗站於1936年建在佩內明德的東部,空軍飛彈試驗站建在西部。在多恩伯格的直接領導下,該研製、試驗中心很快就初具規模。
50年代後期
多恩伯格在美國陸續著文和發表演說,回顧了他在佩內明德領導研製火箭武器的經驗,歸納起來有五個方面:一是明確研製中心和工業界的任務和分工,二是研製工作與發射工作要分開,三是強調套用研究,四是建立嚴格的質量檢查制度,五是要嚴守機密。多恩伯格曾說:“由於火箭飛彈的研製工作具有重大的軍事價值,我們非常強調保密。當時,有凡爾賽條約約束著我們,加之我們的工業界與外國有密切的交往,在這種情況下公開地研製火箭武器是不可能的。我們的軍事科研工作就是在嚴守機密的情況下進行的。”佩內明德是大戰時期保密工作做得較好的地區,佩內明德從1936年起就開始搞研製,直到1945年,英、美的諜報機關仍然不知道佩內明德領導人的姓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
多恩伯格作為納粹德國的一名軍官被盟軍俘獲,關進戰俘營。1947年,多恩伯格被釋放,然後定居美國。不久,便成為美國宇航學會和美國火箭學會的會員。
1947年到1950年期間,他以火箭專家的身份,在美國空軍部所轄的賴特——帕特森空軍基地任飛彈設計顧問。1964年,他成為貝爾飛機公司副總經理兼首席科學家,在美國任職期間,長期與飛彈工業界打交道,親自感受到美國飛彈研製和宇宙航行組織工作的一些弊病。他提出國家宇航局的負責人“應具有豐富的經驗和廣博的知識,能為科學家制定工作目標,並監督他們的工作”。
後世影響
他建議美國要有效地組織宇宙空間研究,並指出,當年德國的某些指導思想仍適用於今天的美國。他認為必須遵循三條基本原則:“第一,必須避免工作上的任何重複;第二,應由一位負責人掌握最後決策權;第三,前一步工作中的問題沒有解決,就決不要搞全面突進。”多恩伯格指出,宇宙航行“在軍事上意味著作戰領域的擴大;在政治上意味著國家和政府威望的提高;在科學上將大大豐富科學家的知識。”
多恩伯格的謀劃,對美國飛彈武器和宇航事業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