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國

瓦國

瓦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城市,也就是子長市,因為這裡是中央紅軍長征的落腳點和東征的出發點,當時又召開了著名的“瓦窯堡會議”,中央紅軍在這裡恢復健全了中央機構,又因為這裡的中心是瓦窯堡鎮,所以被人們稱為瓦國,這個稱號並在陝北有很高的認同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瓦國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陝西省延安市
  • 下轄地區瓦窯堡直轄市、安定省、玉家灣自治區等
  • 政府駐地:瓦窯堡直轄市
  • 電話區號:0911
  • 郵政區碼:717399
  • 地理位置:延安市北部,陝北黃土高原腹地
  • 面積:2405平方公里
  • 人口:20.8萬(2010年)
  • 方言:陝北方言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鐘山石窟,瓦窯堡革命舊址,謝子長烈士紀念館,等
  • 火車站:子長站
  • 車牌代碼:瓦A
基本概況,氣候狀況,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狀況,自然資源,工業建設,建設發展,

基本概況

瓦國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城市,因為這裡人們的生活習慣和語言與中國其它地方都不同,又因為這裡的中心是瓦窯堡鎮,所以被人們稱為瓦國,這個稱號並在陝北有很高的認同度。
子長市地處陝西省黃土高原腹地,北依橫山,東接子洲、清澗,南連延川、延安,西鄰安塞、靖邊,西包公路橫穿全縣44.7公里,縣城距延安市區95公里,距西安400公里。介東經109°11′58″-110°01′22″、北緯36°59′30″-37°30′00″之間。全縣東西長72公里,南北寬55.70公里。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海拔930—1562米。地形峁梁起伏,溝壑縱橫,為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郵政編碼717399,電話區號:0911。縣人民政府駐瓦窯堡鎮。縣轄8鎮7鄉,354個行政村,1295個自然村,人口20.7972萬,其中農業人口18.3萬人。總面積24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7.08萬畝。

氣候狀況

瓦國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氣溫低,溫差大,境內年平均氣溫9.1℃,年平均降水量514.7毫米,無霜期175天,有清澗河、無定河、延河三大水系。

歷史沿革

子長市歷史悠久,禹貢時屬雍州之域,商末為翟地,春秋歸白荻,戰國屬魏,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設陽周縣,北魏改城平縣,唐沿隋制,宋元憲宗二年設安定縣,明清一直相沿。1935年蘇維埃政權誕生分設赤源、秀延兩縣,1936年廢赤源設安定,1942年為紀念民族英雄謝子長改名為子長縣,縣城由安定鎮遷至瓦窯堡鎮。
秦境內始設陽周縣。北魏改城平縣,唐沿隋制。元憲宗二年(1252)設安定縣,明清一直相沿。1935年蘇維埃政權誕生分設
遠在六千年前,人類已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境內始設陽周縣,嗣後幾經變遷,到蒙古憲宗二年(1252)設立安定縣,歷經元、明、清三代,於民國二十三年(1934)分設赤源縣,二十四年(1935)設秀延、安定、子長瓦窯堡四縣(市)、三十一年(1942)為紀念民族英雄謝子長改名子長縣沿用至今。子長自古為“邊鎮之咽喉,西塞之要徑,秦關之保障”,戰事紛繁地瘠民貧為突出的歷史特點。在素有中國革命“紅都”之稱的子長瓦窯堡召開了中國革命歷史上著名的瓦窯堡會議和黨的活動分子會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策略,促成了西安事變的爆發,中共黨校、西北抗日紅軍大學先後在此創辦。在子長的歷史上人文蔚起,素有陝西將軍縣之譽,在歷次革命戰爭中,本籍有7064人參加人民軍隊,1149位仁人志士獻身革命。境內文物古蹟眾多,為進行古代文化研究提供了確鑿證據。全縣有文物點435處,館藏文物141件,其中瓦窯堡革命舊址,子長烈士紀念館已被中外專家學者譽為“第二個敦煌”的安定鐘山石窟為國務院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高柏山黃帝陵遺址、陽周故城遺址等亦引起了史學家的關注。

行政區劃

子長市轄8個鎮、5個鄉:瓦窯堡鎮楊家園子鎮玉家灣鎮安定鎮馬家砭鎮南溝岔鎮澗峪岔鎮李家岔鎮熱寺灣鄉史家畔鄉欒家坪鄉余家坪鄉寺灣鄉。共有354個村委會、9個社區居委會。
瓦國

人口狀況

2000年,子長縣轄8個鎮、7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0797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瓦窯堡鎮 69279; 楊家園子鎮 12706; 玉家灣鎮 9857; 安定鎮 14992 ;馬家砭鎮 14583 ;南溝岔鎮 10659 ;澗峪岔鎮 9940; 李家岔鎮 10438 ;熱寺灣鄉 5323 ;史家畔鄉 11743; 高台鄉 5880 ;石家灣鄉 5641; 欒家坪鄉 11082 ;余家坪鄉 8308; 寺灣鄉 7541。

自然資源

子長縣境內地下資源豐富,煤炭、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等埋藏淺,儲量大,極具開發價值。據地質勘探資料,本縣煤炭儲量28.9億噸,居延安地區之首,其易燃燒,發熱量高,為優質煙煤。儲油量2864萬噸,限於技術力量,天然氣鑽探工作尚未展開;石灰石在全縣均有分布,地質儲量200萬噸,迤今只用作燒制石灰和工業配料,開發利用前景廣闊。子長縣在98年列為全國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2000年列為全國退耕還林草試點示範縣,全縣有宜草面積120萬畝,生長宜牧草林130餘種,有宜林面積94萬畝,全縣農業主導產業開發重點是洋芋、養畜,多種經營項目有梨果、蠶桑、烤菸、羊子、蔬菜、中藥材、仁用杏等,其產值已占到農業總產值的63%,其中洋芋種植面積已達60萬畝,總產值2.09億元,1995年被命名為全國首家“中國洋芋之鄉”。近年來,子長縣立足縣情,積極最佳化產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產業,社會經濟得到較快發展,在工業方面,現有煤炭、石油鑽采、電力、建材、化工、農機、印刷、釀酒、食品加工、飲料加工等生產門類,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石油開發為主導,煤、油、電為骨幹的工業體系。市政電信等事業也蓬勃發展,實現了縣域經濟新跨越。
子長,是一塊正在開發的寶地,土地、勞動力資源充裕,礦產旅遊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很大。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熱情好客的子長人民正在滿懷信心地建設自己可愛的家園。

工業建設

現有煤炭、石油、電力、建材、農機等生產門類,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石油開發為主導的工業體系。2003年列為全省煤炭化工基地縣,煤炭資源整合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羊馬河、中莊、秀延、張家坪等煤區已具備規模開採條件。堅持新區開發和挖潛改造並舉,全縣原油年產量達到106萬噸,石油工業成為財政的重要支柱。非公有制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億元,增長17.3%,註冊登記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累計達到3133戶,其中私營企業186戶。
市政建設:自1990年對舊縣城進行大規模改造以來,進一步完善修編《城市總體規劃》,相繼開闢了農民街、安定路、迎賓路商貿一條街、環城南路和西門坪、蘭水溝、劉家溝、馮家屯、石窯坪、龍虎山、二道街等小區,城區面積擴大到10平方公里,常住人突破10萬人。城市道路、橋樑、照明、供水、供熱、供氣、防洪和通訊及背街小巷硬化等市政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城市品位明顯提高,城市承載和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

建設發展

子長縣近年來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面貌發生了重大變化。開闢了農民街、西門坪小區、蘭水溝小區、劉家溝小區,迎賓路商貿一條街和環城南路,安定路,街道兩旁高樓聳立,樓面瓷磚裝潢一新,街道硬化,道旁樹木成蔭。正在建設的馮家屯居民小區設施完善,功能齊全,城區面積由155公頃擴大到326公頃。集中供熱工程正在加緊施工。神延鐵路、205省道橫穿縣境,建成以縣城為中心,以子南路、子安路、子靖路、楊永路、子橫路為骨幹的放射狀公路網,同時將與安塞高速公路相接,縣鄉骨幹道路全部建成,行政村公路通達率達97.4%。縣城供水設備完備,日供水能力2000噸。全縣擁有4台汽輪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8000KW,年發電1億KWH,有35KV變電站3座,35KV升壓站一座,99年經農網改造後,就實現了村村通電。通訊設施日新月異,縣城開通了程控、行動電話,全縣15鄉鎮全部開通了程控電話,電話普及率達5部/百人,有線電視實現了光纜聯網,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94%。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迅速,教學設施和醫療設備大有改善,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種類繁多。成立了政務大廳,實行聯合審批、統一收費,推行了“一廳式”辦公,開展一條龍服務,簡化了程式,提高了效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